慢性肾病很隐匿 早诊治利于康复
2012-03-07 丨 696 丨
慢性肾脏病是指持续超过3个月的肾脏结构及功能方面的异常。在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偏高,可达10%左右。由于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错失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直到得了尿毒症才被发现,形成了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低的状况。然而,如果能在患病初期即被发现并给予适当治疗,慢性肾病是可以被治愈或有效控制的;即使患者在病程中期出现轻中度肾功能损害,通过控制血压、摄入蛋白、纠正代谢紊乱等,仍能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恶化。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慢性肾病分为5期。eGFR≧90ml/min为1期,60~89ml/min为2期。此时通过针对病因的治疗,有很大可能使肾病达到缓解甚至治愈,故诊治的重点是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治疗。eGFR在30~59ml/min为3期。此时部分慢性肾病患者仍有针对病因治疗,达到改善肾脏功能的可能,故不应轻易放弃对病因的寻找与治疗。同时应开始通过控制血压、限制蛋白摄入等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eGFR在15~29ml/min为4期。此时患者开始出现各种代谢紊乱和并发症,因此除了继续严格执行各项延缓肾功能恶化的措施外,监测和治疗各种并发症也是重点。eGFR<15ml/min进入5期。此时患者代谢紊乱和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往往需要依靠肾脏替代治疗才能过上大致正常的生活。治疗重点首先是选择适当的透析方式,建立透析通路,选择合适时机平稳进入规律替代治疗。
慢性肾病的症状有很多,当您发现自己有浮肿、血尿、尿中泡沫增多、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或者高血压升高时,应到医院筛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必要时需到肾脏专科进一步诊治。
在肾脏病预防和治疗上,应该做到以下4个方面:
1.所有成年人应每年测量血压、进行尿常规分析及血清肌酐的筛查。
2.有全身慢性疾病病史或肾病家族史的患者,可根据病情增加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泌尿系统B超的检查。
3.以上检查结果一旦发现有异常,应立刻到肾脏病专科或肾病专病门诊就诊。
4.已经出现中度以上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定期到固定的专科门诊随诊,在医师指导下监测生化指标,控制蛋白摄入,纠正各种加剧肾功能恶化的因素,治疗已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