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高考】考生要自信 家长要闭嘴
2019-05-24 丨 1126 丨
临近高考,考生和家长都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状态。在这个阶段,心理抗压能力不强的考生很容易受外界干扰,进而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
学生按计划复习,课间多运动
经过近三年的准备,考生已基本完成知识的积累,现在的复习就是“反刍”,是让考生把以前的知识进行串联、总结,以加强记忆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不少考生都会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如果调整得当,不会影响考试。但一些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考生,往往会将这些情绪扩大,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自信大于能力,是否自信对于高考成绩好坏有直接关系。考生缓解焦虑的最好办法是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进行复习,或自己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把学习计划安排到每分甚至每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这样就能够有效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在紧张的学习时间以外,考生应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运动能够调节心情,减轻心理压力。
家长只照顾饮食,不过问学习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面临高考,考生的心态对高考中的正常发挥非常重要,家长若首先焦虑紧张起来,一定会把这些负面情绪传递给考生,进而导致学生压力增大,影响复习和将来的考场发挥。
面临高考,家长们能给考生提供的最大帮助是“闭嘴”。个别家庭为了让孩子好好复习,要求家庭成员走路、说话小心翼翼、悄无声息,这些改变家庭常态氛围的做法,不仅不利于考生正常复习,还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医生建议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高考问题上,即使发现考生成绩有所下降,也要怀颗平常心,让家庭拥有正常的生活状态,这才是对考生最大的支持。
高强度的复习备考对孩子的脑力损耗增大,家长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为孩子备考助力。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营养食谱,帮助考生补充体力和脑力。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建议家长不要过问。
平时怎么吃现在就怎么吃
高考期间,孩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要不要变换食谱,相信这是很多考生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对此,孩子平时怎么吃,高考期间就怎么吃,除非有非常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应谨记考前大换食谱是考生饮食的大忌,尤其是考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经常吃的食物,或更换食谱,以免孩子出现过敏、肠胃不适等现象。
高考期间,考生的饮食一定要以清淡为主,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多吃一些当季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黄瓜、樱桃、草莓、甜瓜等,尽量少食甜品和肥腻的食物,以免孩子出现消化不良,血流缓慢的现象而影响其记忆力。最好不要喝饮料,渴了就喝白开水,家长在孩子出门考试前,可准备一些新鲜的黄瓜、西红柿给其带上,考完一科后可用于加餐,要知道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仅可以解除饥饿感还可抗疲劳。另外,午休时尽量让孩子休息至少半个小时,以保证下午头脑清晰,注意力集中。
端午节前后,南方暑湿加重,除了易感疲累外,湿浊困脾也会影响胃口;部分考生因压力大、睡眠差,易阴虚火旺,更易食欲不振。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可适当给孩子多吃点时令蔬果,特别是带点苦味的时蔬,如苦瓜、苦麦菜等。
23点入睡最佳
面临高考,很多考生免不了“压力山大”,总想抓紧考前一丝一毫的时间复习巩固。但是,这样一来,睡眠的时间不免会受到侵占,更有一些考生出现了严重的失眠问题。考生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甚至想要用”镇静剂”、“安眠药”来解决问题。对此,考生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要把个人目标定的过高,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建议考生,不管学习有多紧张,最好在11点前入睡,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23点至凌晨1点是体内免疫细胞更新时期,如果不休息,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如果实在紧张睡不着,不妨在睡前锻炼身体,或者听舒缓的音乐。
每位获得优异成绩的考生背后,都有一个时常与班主任积极沟通的家长。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十分必要,家长如果真想了解孩子的情况,可以通过电话直接和班主任沟通。
此外,孩子在家中若有异常表现,家长也不要直接批评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逆反、挫折、自暴自弃等心理。此时,家长应首先将情况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会结合考生在学校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了解问题,并帮助考生解决问题。
每位获得优异成绩的考生背后,都有一个时常与班主任积极沟通的家长。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十分必要,家长如果真想了解孩子的情况,可以通过电话直接和班主任沟通。
此外,孩子在家中若有异常表现,家长也不要直接批评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逆反、挫折、自暴自弃等心理。此时,家长应首先将情况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会结合考生在学校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了解问题,并帮助考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