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牙,腰竟然断了!这位大妈1个月骨折2次,都是因为这毛病……

2019-10-201374

刷牙时弯了一下腰,腰背痛得不能动,紧急叫救护车送医院,发现竟是腰椎骨折。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状况,最近发生在了温州的刘大妈身上。1.jpg

今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

大多数人认为随着年龄增加

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是自然现象

不是疾病,也无需防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刘大妈的遭遇,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

刷牙弯个腰,腰椎竟然断了

“这才30天不到,结果两次住院两次手术!”躺在病床上的刘大妈无奈地说。9月中旬刘大妈早上起床,下来动作太快导致一个没站稳摔倒在了床沿上,之后就出现腰背部疼痛。在家躺了一周却不见好转才来医院就诊。2.jpg

两节腰椎压缩性骨折,”接诊的陈斌辉主任医师说,“建议做一个腰椎成形术。”之后刘阿姨接受了手术。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发现刘大妈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院后,陈医生告诉刘大妈骨质疏松是这次骨折的真凶,让她继续在风湿免疫科治疗。但刘大妈心想骨折也好了,也没有其他不适,自己平时注意下动作就行了,没放在心上。没想到国庆刚过,刘大妈一次刷牙中弯了下腰,结果腰上一阵剧烈疼痛。她赶忙来找陈斌辉医生,没想到腰椎又是压缩性骨折3.jpg

“虽然已经十分小心了,但骨折还是不可避免。”陈斌辉解释说,刘大妈身体骨骼里的骨钙流失,骨骼变得很“脆”,就像造房子的水泥墙水泥都冲走了只剩下石灰,因此骨骼经不起摔或者碰撞。

“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还真不少见,”陈斌辉介绍,就他所在病区每年接诊的这类患者接近300例,年龄都是50岁以上,其中80%是女性。而很多患者出现骨折并非受到严重的冲击力,不少像刘大妈这样日常生活中起床、拎东西、弯腰或者是走路滑倒,甚至有些打了几个喷嚏就骨折了。

50岁以上人群

骨质疏松症患者病率将近五分之一

“去年全国调查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增高。”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丁健介绍说:“年龄增长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高发的主要原因。”

年龄增加导致的多种激素水平异常、肠钙吸收功能下降、维生素D合成和活化不足等可导致骨质疏松,同时不平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增加。

4.jpg

而50岁以上的女性更容易中招,数据显示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丁健解释说这是因为50岁很多女性进入了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导致大量骨钙流失。

“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再加上老百姓对它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居民在骨钙流失的初期没有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丁健说,骨质疏松是可以防控的,而临床上常常是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患病。

50岁以上建议合理补钙

有足够的骨质撑腰,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就越晚,程度也会比较轻。”丁健建议50岁以上人群可以考虑补钙。

“中老年人每天摄入800——1000mg的钙,”丁健表奶及豆制品、虾皮、海带中富含钙质,而老百姓常说的骨头汤却不补钙,这是因为骨头中所含的钙并不多,并且这类钙质不能被人体吸收。“其实单纯靠食物很难补足钙,最好配合药物补充。”丁健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钙剂。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

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平时应多吃一些含钙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等。

适当运动,中老年人可进行体操、太极拳、游泳、跳舞、快走等运动,促进人体新代谢以增强骨质。5.jpg

女性超过60岁,男性超过65岁,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尤其绝经后妇女,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一旦确诊骨质疏松,应积极治疗,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严重骨质疏松需要药物进一步抗骨质疏松治疗。

日常活动注意安全,小心腰部弯曲和扭动的运动,一旦有伤后疼痛明显应及早就诊,明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