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近在眼前,准备一键切换“假期模式”?医生提醒……
“五一”小长假近在眼前,你开始迫不及待将“工作模式”一键切换为“假期模式”了吗?
小心!5种不良习惯导致的“假期病”,可能正在悄悄找上你……
熬夜赖床影响生物钟
平时透支没睡饱怎么办?假期补上呗!
的确,假期“补觉党”大有人在,然而缺失的睡眠能集中补齐吗?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张冰提醒,其实对睡眠不足的人来说,恶补可能并不奏效。长假里熬夜或睡眠时间过长,之前有规律的作息被打破,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睡完之后反而让人更疲倦,也有人会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健康小贴士
假期玩乐要适可而止,睡前避免兴奋。最好在21点前结束,保证在11点能够入睡,早上八点左右起床,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精神百倍、心情愉悦的假期,也不至于落下“假期病”。
暴饮暴食伤肠胃
每次假期过后,各大医院消化科都“人满为患”,其中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假日期间不当饮食所致。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谢璐介绍,胃肠炎及消化不良是节日期间和节后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些人因为睡懒觉,“早中饭”合并成一顿,长此以往也很容易出现胃炎以及消化道溃疡。暴饮暴食还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急性发作等。
健康小贴士
假期也要合理饮食、切勿暴饮暴食。另外,早餐绝对不能省,晚上聚餐也要管住嘴。尤其是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多加注意,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过量饮酒伤身体
每逢假期期间,醉汉往往成了急诊室“大户”。也难怪,好不容易到了假期,平时没机会聚会的小伙伴约起来,免不了喝几杯助兴。
推杯换盏间,甭管是红酒、白酒、啤酒还是调和酒,只要超过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面红、眼红、头晕、恶心、呕吐等“上头”症状。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方金燕提醒,尤其是如果平时滴酒不沾,假期突然大量饮酒,可能会引发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健康小贴士
饮酒一定要控制好量,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0克,女性要更少。另外,每个人酒量不一样,醉酒的表现也不一样,程度有轻重,轻者可喝糖水或蜂蜜水;重者有呕吐症状必须要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位置低于喉头位置,便于呕吐物排出,安排专人看护防止气道堵塞,并及时就医打醒酒针。
出行防晒莫忽视
很多人趁着假期都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钟剑波强调:五一期间正值春末夏初,户外阳光较强,所以外出防晒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健康小贴士
防晒的时间要充足,建议少量多次。在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要补涂,卸除防晒产品要轻柔,切勿过度擦洗,避免引起皮肤过度干燥、损伤等情况;不要使用隔离霜、BB霜等这种所谓有防晒指数的产品代替防晒霜,要使用明确标有SPF值的防晒霜,但并不是SPF值越高越好。
突击健身警惕心脏病
有不少人平日工作没空锻炼,一到假期就扎进健身房,或者突击长跑、爬山等,被称为“假期健身勇士”。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孟祥博提醒,经常锻炼好处多多,但突然运动过量或剧烈运动过多会增加心脏病的发作风险。
健康小贴士
运动要循序渐进,每周锻炼3-5次,每次运动持续持续20~40分钟为宜,每次运动以最大心率的70%~85%的强度作为标准,以自我感觉舒适无明显胸闷胸痛心慌气喘等症状为宜。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前期最好定期做相应的体检以发现潜在的心脏病隐患,对于无基础心脏疾病的人,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慎重,选择走路太极瑜伽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更合适。运动中无力、头晕、气短,运动中或运动后关节疼痛或背痛等,应停止运动。
记住这些健康小贴士
过个安安心心的假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