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病到死亡可能只有几分钟!这种致命疾病,这些人要特别警惕……
有人只是崴了一下脚却引发呼吸衰竭致死有人长途飞行后一下飞机就倒地不醒…这些令人惋惜的意外背后可能潜藏着同一个“罪魁祸首”『血栓』
它就像是游走在血管里的幽灵随时随地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血栓最容易找哪些人的麻烦?发生血栓会出现什么症状?有啥办法可以预防? 一起往下看看吧~
据统计,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远超过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如果把血管比作一条公路,血栓就是一个个在血管内游走的移动路障,阻碍着血液的正常流动。它停留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堵塞。
当血栓出现在深静脉,脱落后会随血液流动进入肺动脉,引发凶险的肺栓塞,这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目前VTE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的第三大常见血管疾病,给人民生命健康带来沉重影响。
血栓最容易找哪些人的麻烦?
血栓形成的基本要素包括血流瘀滞、内皮损伤、高凝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长时间玩游戏、搓麻将打牌,双腿交叉、长时间不动,导致静脉血流不畅;旅行中,因为长途乘坐车、船、飞机等,活动空间受限,容易出现久坐久卧的状态,导致静脉血流缓慢,诱发血栓形成。女性因口服避孕药替代治疗或妊娠,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导致血栓形成。
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凝血功能异常、心肺功能异常等内科疾病或外伤、骨折、肿瘤等外科疾病的患者,也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
血栓一旦发生,会出现什么症状?
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会出现患肢突发肿胀、疼痛,严重者极度肿胀,皮肤发亮、色泽苍白或青紫,出现下肢坏死。
若血栓脱落到肺动脉,则会导致胸痛、气促、咯血,甚至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晕厥,存在致命风险。
如何科学预防血栓?
为了有效避免血栓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我们需要科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血液粘稠度。
无论是办公、学习还是旅游、出差,如果需要久坐久卧一个小时以上,要注意起身走动一下,或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小腿肌肉收缩舒张,让瘀滞的血流恢复流动。若因疾病住院,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也可以使用弹力袜或足底静脉泵。在诊疗过程中,被医生评估为血栓高危的患者,如果无明显出血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