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炒菜时的这四个习惯,或让致癌物翻倍!赶快告诉家里人

2022-01-05869

现如今
经常在外就餐、点外卖的人不在少数

但与此同时慢性病队伍也是日益壮大

曾有研究发现

在外用餐的次数越多

肥胖、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

不管是从健康,还是营养角度更提倡自己在家做饭不过,你知道吗?飘香的厨房、翻炒的锅灶背后也可能藏着隐患看看下面这些烹饪过程中的错误你犯过吗?

准备食材有“四忌”否则营养流失、细菌丛生

忌长时间浸泡、先切再洗

很多人觉得蔬果浸泡一会,或者切成小块,洗得更干净,但其实未必。用水浸泡蔬菜的确可以去除一些残留农药、杂质,但长时间的浸泡,反而可能让一些细菌渗入蔬菜内部,造成二次污染,也会流失蔬菜中的部分水溶性维生素。

02.jpg

尤其是蔬菜切碎后,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被污染的机会增大,营养流失也更多,所以建议先洗后切。

忌过度削皮

果蔬中有很大一部分营养存在于表皮中,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叶绿素等,也有研究表明,多数水果表皮中进行的抗氧化活动比果肉中要高出2~27倍。过度削皮容易造成营养浪费,而且失去表皮后,果蔬的氧化速度更快,烹饪时维生素的流失更加严重。因此建议大家尽可能不削皮或少削皮。

忌流水洗生肉

生肉在运输、存储过程中,表面可能沾染存留一些细菌、病毒等,如果直接用水龙头冲洗生肉,不但不能杀死上面的微生物,四处飞溅的水花还会让它们污染厨房水槽、案板、餐具。只要是水花可能溅到的地方,病菌就有可能传播过去,一些食物就容易被交叉污染,特别是生吃的食物,很可能埋下安全隐患。03_副本.jpg

建议处理生鲜食品时应先用盐水浸泡10~15分钟左右,再用细小的流水冲洗,必要时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

忌切菜不分砧板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块砧板,不管是切熟食还是生食,都用这一块。这样相对来说,更容易引起腹泻和肠胃炎等疾病。

04.jpg

在切生食时,食物中的细菌等会残留在砧板上面。当生、熟食混切时,砧板上的细菌污染情况会更严重,甚至会连带食物一起被污染。所以,建议生熟砧板分开,并且定期消毒,每半年更换一次。

炒菜时“四个错”可能让致癌物翻倍

01水不沥干就下锅

炒菜时食材如果不沥干水分,和油接触的一瞬间剧烈迸溅,很快发生汽化,会变成很多细小的微粒,以至于PM2.5的值比油炸还高,吸入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很可能对肺造成损伤。

02温度太高

很多人在炒菜时,喜欢等到油热了、冒烟了再放菜,但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在炒菜时产生更多的油烟,也就会生成更多的有害物、致癌物。一般的食用油烟点不超过180℃,如果油锅冒烟,说明温度过高。

淀粉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属于2A类可致癌物。富含蛋白质类的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属于强致癌物,可以在体内积累,逐渐降低免疫功能,有几率诱发身体各部位肿瘤。脂肪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所以,还是建议热锅冷油炒菜更安全。

03不刷锅继续炒

很多人为了省事,一个菜炒完,也不洗锅,就直接炒下一个菜。但看似干净的锅,其实表面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食物残渣很容易烧焦,产生危害人体的气体;另外,存留的油脂经过再次加热,也更易析出致癌物质。

04油烟机开关时间不对

为了自身的健康,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安装油烟机,但用不对,也可能相当于没装。当油烟肉眼可见时,有害物质已经在大量挥发了,因此,油烟机要在开火前就打开;而炒完菜后,油烟并不会立马就散去,仍然会有不少悬浮在空气中,扩散并附着在厨房物品上,需要关火后20分钟再关油烟机更合适。

健康烹饪,掌握2个小窍门

选对烹饪方式

06.gif

炒菜时,热锅冷油、大火快炒;炒之前还可以先将食物焯水到半熟,减少高温烹饪的时间。煎炸食物,可以先将食物煮熟,缩短炸的时间;还能用挂糊的方式隔绝一些温度;每次都应该用新鲜的油。

烤的时候,别用明火炭烤,改用电烤;用锡箔纸将食物包起来,让食物免受到“烟熏火燎”;烧烤的食物可以用葱姜蒜、柠檬汁等腌制,能减少烤肉时杂环胺的产生。

加醋,留住维生素C

醋是一种酸味调味品,一般只在使用醋溜、糖醋等烹饪手法时才会加。其实,很多菜的烹饪过程中都可以加醋的。因为食物中的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基化合物(一种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质)的形成。而醋不仅可以保护维生素C不被破坏,还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