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的这种息肉、结节,竟会变成癌!

2023-02-161889

癌症、肿瘤并不是一瞬间长大的,它也是由小的“病块”开始的,而一些常见的息肉、结节,很有可能就是癌症的前兆。

1.胃息肉:发现应立即切除

胃息肉需在胃镜检查下发现,有恶变的“潜能”,请积极治疗。

建议:

直径小于0.5cm的胃息肉,少于两个的话,可以直接摘除。

直径小于2cm的胃息肉,需要送病理科检查。

直径大于2cm的胃息肉,需要住院治疗。

2.肠息肉:发现应尽早切除

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或个头越大,息肉癌变的机会也就越高。

其中,1cm以下的肠息肉癌变几率为1%~3%,1cm~2cm的肠息肉癌变几率就能达到20%,2cm以上的肠息肉癌变几率高达50%!

建议

45岁以上、经常无原因腹泻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个肠镜,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

3.宫颈息肉:更年期女性尽早摘除

绝大多数的宫颈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也有可能癌变。

建议

45岁后尤其是更年期前后患宫颈息肉的女性,应及时摘除息肉,如病理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恶变现象,尽早治疗。

4.胆囊息肉:大于1cm得切掉胆囊

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有高度癌变的风险。

建议

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尤其是年龄50岁以上的,必须快速进行手术切除胆囊,以防癌变。

5.甲状腺结节:超过4cm多已经癌变

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约5%~15%为恶性。

建议

结节直径小于1cm的,原则上可以不用管。

结节直径在1cm~4cm的,需要做穿刺检查。

结节直径大于4cm的,很可能已经发展为恶性肿瘤,需尽快手术。

6.肺结节:大于0.8cm要小心

肺结节中,96.4%都为良性结节。

建议

结节直径小于0.5cm的多为良性,结节直径大于0.8cm的就要小心了。

每年记得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

7.乳腺结节:不痛的结节最危险

如果结节没有痛感,一定要小心乳腺癌!

建议

发现乳腺结节,应先做超声、钼靶或核磁等检查,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怀疑恶性,尽早手术切除。

8.淋巴结肿大:不痛的更严重

恶性淋巴瘤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建议

淋巴结肿大,不痛,伴有长期不规则发热,应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筛查。

癌症的15个信号

1.不明原因消瘦

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号。如果不运动不减肥,体重却莫名下降10%,应及时就医。

2.频繁发烧或感染

● 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征兆;

● 白血病还可能导致反复感染、疲劳、疼痛及其他流感样症状。

3.体虚乏力

疲劳是癌症已有所发展的征兆。如果睡眠休息充足仍感觉虚弱和疲劳,就应看医生。

4.喘息或气短

剧烈、明显的气短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症状。

5.慢性咳嗽和胸痛

● 类似咳嗽或支气管炎的症状可能是白血病和肺癌的症状,胸口疼痛可能还会延伸到肩部、臂部;

● 咳嗽和声音嘶哑超过6周,应当心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6.腹胀腹痛

● 莫名腹胀应当心卵巢癌;

● 饭后莫名胃痛或腹胀,有可能是胃癌征兆;

● 腹部持续疼痛且伴有抑郁症状,极可能得了胰腺癌。抑郁与胰腺癌关系极大。

7.长期烧心

长期感觉烧心应排查是否是胃酸过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8.大便异常

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多且有解不干净的感觉。

9.吞咽困难

多与食管癌、喉癌、胃癌有关,应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所谓吞咽困难,一般指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内有异物感,有人即使不进食,也会感到食管壁像有菜叶、碎片或米粒样物贴附,吞咽下食物后会感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内。

10.黄疸

皮肤或眼白突然发黄,主要考虑是肝脏或胆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的症状。

11.异常肿块

乳房、腹股沟、颈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现异常包块,应及时就医排查癌症危险。

12.皮肤新斑点或黑痣变化

皮肤出现新的斑点、黑痣发生变化、皮肤疮口久治不愈、结痂但易出血,应当心皮肤癌。

13.盆腔或下腹疼痛

有此类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症状。

14.异常出血

● 尿中带血既可能是尿路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症状;

● 便血既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肠癌症状;

● 女性月经周期之间的阴道异常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症状;

● 吐血、咳血应当心胃癌、食道癌或肺癌;

● 过度淤血或出血不止可能是白血病症状。

15.持续莫名疼痛

身体某部位莫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周以上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因为无缘无故的疼痛可能是癌症征兆。比如:

● 长期腹痛是大肠癌的症状;

● 胸部疼痛可能是肺癌引起的;

● 骨头酸痛则可能是癌症转移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