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张嘴呼吸,甚至出现腺样体面容!当心是TA在作怪!
当下,身边腺样体肥大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晚上睡觉张嘴呼吸、鼻子堵塞、呼吸声很重,严重时甚至会憋气,喘不过气来,有时还会打鼾,更严重的还出现了腺样体面容,这让不少爸妈非常担心。
什么是腺样体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腔最后端与咽腔最顶端交界处的鼻咽部,好似我们咽喉的守护卫士,属于咽淋巴环的内环部分。健康无恙时,它能够产生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对抗原具有吞噬作用,并含有大量T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腺样体为什么会肥大
儿童腺样体肥大(PAH)是儿科常见病,为鼻咽部淋巴组织病理性增生,发病率为9.9%-29.9%,占耳鼻喉相关疾病住院人数的41.6%,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幼年时,儿童身体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腺样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它的体积较大,而儿童的口腔和鼻咽腔空间狭小,所以容易引起堵塞。
一般在6岁左右,腺样体肥大达到顶峰。此后,随着全身免疫系统功能的完善,腺样体开始退居二线,体积就会慢慢缩小。10-12岁时,退化到成人的水平。而此时,儿童头骨发育基本完成,口腔和鼻咽腔的空间较之前扩大,堵塞的情况就会好转。对于大多数腺样体肥大的病例,临床处理方式是“静静地看着它退化”。如果出现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的情况,则应给予药物治疗,如治疗鼻炎的鼻喷剂、抗过敏的药物、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
腺样体肥大的危害
1.造成气道狭窄而导致相应症状产生,如鼻塞、流涕、咳嗽、睡眠时打鼾等。如果睡觉时经常打呼噜,孩子会养成张口呼吸的习惯,长此以往,气流冲击硬腭会使硬腭变形、高拱。久而久之,面部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上唇短厚翘起、牙列不齐、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医学上称为“腺样体面容”。
2.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波及大脑及神经发育会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遗尿等症状,甚至使肺扩张不足,造成胸廓畸形。还会对患儿嗅觉和食欲造成影响,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3.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若长期发作,鼓室积液会变得稠厚,影响听骨链活动,造成听力下降。
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保守治疗
1.药物治疗。根据患儿鼻孔堵塞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对于轻中度的腺样体肥大,暂时还不需要手术治疗,只需通过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糖皮质激素喷鼻剂治疗,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喷鼻剂等。此外,还可通过雾化吸入治疗,主要是应用生理盐水+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
2.日常护理。平时要注意孩子的身体保暖,避免感冒。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牛奶。鱼、虾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要适量食用。平时要让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于2-10岁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避免孩子长期的鼻塞、流鼻涕,以免对腺样体造成刺激。如果选择中药治疗,治疗期间家长要避免让孩子吃油腻、生冷、膨化食品。
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以低温等离子手术方式来切除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手术出血量少、视野清晰、切除彻底,对脊椎产生的影响小,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原则上,3岁以前不考虑手术切除,因为这时候腺样体还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主力。3岁以后,腺样体慢慢退居二线,可以考虑切除。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手术切除:
1.腺样体肥大超过2/3,引起鼻塞、张嘴呼吸、睡觉打鼾、憋气等症状,经过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考虑手术治疗。
2.出现腺样体肥大,睡觉出现打鼾、憋气,患儿在睡眠中出现缺氧,长期引起发育障碍,如个子小、多动症等,同时还出现腺样体面容,如上颌骨变长、上腭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这些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经药物治疗无好转。
4.反复发作的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经药物治疗无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