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 2012-11

    02

    609

    4款膳食助你冬季补补肾

     婴儿便秘怎么办?小宝宝出现便秘现象很多原因都和爸爸妈妈脱不了关系哦,小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宝宝的日常护理都是家长照顾的,如果护理不得当就会容易出现便秘的症状哦。下面就来详细看看婴儿便秘的原因和食疗方吧。        婴儿便秘的原因        生活环境不稳定:孩子生活不规律,如经常换生活环境生活不稳定;        生活习惯没养好: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按时排便习惯,难以形成或者不能形成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而引起便秘。        药物原因:长时间使用泻药、补铁药、抗惊厥药、利尿药、抗胆碱能药、抗酸药物,使肠蠕动减少而致便秘。        疾病原因:一些疾病造成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造成便秘,如佝偻病、呆小症、皮肌炎、先天性肌无力等。交感功能失调也会造成腹部肌肉无力或者麻痹而造成便秘。        生理异常:一些孩子先天性生理异常,如巨结肠、肛门裂、脊柱裂、肛门或直肠狭窄、肿瘤都可以引起便秘。        心理因素:突然环境或生活习惯改变、受到意外精神刺激、或去陌生的地方、初去幼儿园、换保姆或看护人等产生的紧张焦虑等等都可以造成便秘。        接下来,就来看看婴儿便秘吃什么好吧。        婴儿便秘吃什么        积热便秘        菜汁汤:鲜菠菜或白菜适量,煮汤饮用。        萝卜汁:红心萝卜捣成泥状取汁(或榨汁机取汁),白糖适量,共煮2—3分钟,温服。        番泻鸡蛋汤:番泻叶5—10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将鸡蛋磕入碗搅散备用。番泻叶水煎,去渣取汁,加入鸡蛋、菠菜,煮沸即成。        黄豆皮100克,水煎服,日3次。        蜂蜜30—60克,芝麻油10克,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        虚证便秘        韭菜汁:韭菜叶捣烂取汁1小杯,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        新鲜土豆去皮切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日晨起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同饮,连用半月左右。        萝卜籽10—20克,炒黄研细粉,加糖,开水冲服,每日分1—2次服。        黑芝麻15克,捣碎,水煎,空腹食。或黑芝麻10—20克,炒香。        转自:http://baby.familydoctor.com.cn/a/201401/565958.html

  • 2012-11

    02

    564

    4款膳食助你冬季补补肾

     婴儿便秘怎么办?小宝宝出现便秘现象很多原因都和爸爸妈妈脱不了关系哦,小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宝宝的日常护理都是家长照顾的,如果护理不得当就会容易出现便秘的症状哦。下面就来详细看看婴儿便秘的原因和食疗方吧。        婴儿便秘的原因        生活环境不稳定:孩子生活不规律,如经常换生活环境生活不稳定;        生活习惯没养好: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按时排便习惯,难以形成或者不能形成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而引起便秘。        药物原因:长时间使用泻药、补铁药、抗惊厥药、利尿药、抗胆碱能药、抗酸药物,使肠蠕动减少而致便秘。        疾病原因:一些疾病造成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造成便秘,如佝偻病、呆小症、皮肌炎、先天性肌无力等。交感功能失调也会造成腹部肌肉无力或者麻痹而造成便秘。        生理异常:一些孩子先天性生理异常,如巨结肠、肛门裂、脊柱裂、肛门或直肠狭窄、肿瘤都可以引起便秘。        心理因素:突然环境或生活习惯改变、受到意外精神刺激、或去陌生的地方、初去幼儿园、换保姆或看护人等产生的紧张焦虑等等都可以造成便秘。        接下来,就来看看婴儿便秘吃什么好吧。        婴儿便秘吃什么        积热便秘        菜汁汤:鲜菠菜或白菜适量,煮汤饮用。        萝卜汁:红心萝卜捣成泥状取汁(或榨汁机取汁),白糖适量,共煮2—3分钟,温服。        番泻鸡蛋汤:番泻叶5—10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将鸡蛋磕入碗搅散备用。番泻叶水煎,去渣取汁,加入鸡蛋、菠菜,煮沸即成。        黄豆皮100克,水煎服,日3次。        蜂蜜30—60克,芝麻油10克,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        虚证便秘        韭菜汁:韭菜叶捣烂取汁1小杯,温开水送服,早晚各1次。        新鲜土豆去皮切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日晨起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同饮,连用半月左右。        萝卜籽10—20克,炒黄研细粉,加糖,开水冲服,每日分1—2次服。        黑芝麻15克,捣碎,水煎,空腹食。或黑芝麻10—20克,炒香。        转自:http://baby.familydoctor.com.cn/a/201401/565958.html

  • 2012-10

    26

    905

    颈性头晕该如何治疗?

        头晕病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涉及到神经外科,耳前庭科,颈椎外科等多个领域。头晕的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难度,是一种比较难治疗的疑难杂症。有句话说“病人头晕,医生脑晕”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现就颈椎病引起头晕的几种情况及该如何治疗做一讲解。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以分为两种: 眩晕和头晕。        眩晕是指头晕同时伴有天旋地转,视物旋转症状为特征的。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特称为“颈性眩晕”。因为除了颈椎病,其他疾病如内耳疾病(美尼尔综合症),内耳的耳石症,听神经瘤等疾病也会引起眩晕。颈性眩晕的提点是:1发作时一般和颈椎的运动或不恰当体位有关;2 一般呈发作型;3 发作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颈椎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多与椎动脉的血供受颈椎增生物刺激或压迫有一定关系。由于椎动脉全长共有4段,其中寰枢椎段及下颈段的椎动脉受刺激而痉挛均可以引起椎基底动脉一过性缺血而诱发眩晕症状。尤其是下颈椎的运动节段存在“失稳”时,比较容易出现频繁发作的眩晕或头晕。        1 颈性眩晕该怎么治疗?        大多数偶发性的颈性眩晕只需要保守治疗就可以了,具体措施是:        1 )佩戴颈围制动。一般发作期间佩戴2~3周,以限制颈椎的活动,从而减少椎动脉的刺激。刺激少了,椎动脉的痉挛慢慢就会解除。        2 )药物治疗,可以静滴扩血管药物(复方丹参,川微等),肌注异丙嗪等。适当口服点西比灵等扩血管药物。中成药有天麻素胶囊,养血清脑颗粒等。        3) 卧床休息,急性发作期间卧床休息很有必要。        通过以上措施,大部分一般3~5天均可缓解。以后只要注意颈部保健,不长时间低头工作等,大部分患者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不再发作。        只有那些颈椎动态拍片发现有明显颈椎失稳,且颈性眩晕反复频繁发作(一个月就发作3次以上)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标是,去除颈椎增生物,稳定颈椎,从而避免眩晕发作。        除了颈性眩晕外,颈椎性头晕是另外一种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类型。        2 “颈性头晕”患者的特点是,经常感觉颈肩、部酸沉不适,头部晕晕沉沉,有时伴有视物模糊,心慌胸闷等表现。这一类型的颈椎病也被称为“交感型颈椎病”治疗这一类型颈型头晕比较有效的方法除了常规手术外,可以采用颈椎间盘射频消融结合交感神经阻滞的方法比较有效。但对于那些除了头晕外,还有手足麻木,颈椎磁共振显示颈椎间盘有明显突出压迫脊髓的患者(交感脊髓混合型颈椎病),选择开放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文章内容转载自:http://www.99.com.cn/neike/touy/477965.htm

  • 2012-10

    26

    728

    颈性头晕该如何治疗?

        头晕病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涉及到神经外科,耳前庭科,颈椎外科等多个领域。头晕的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难度,是一种比较难治疗的疑难杂症。有句话说“病人头晕,医生脑晕”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现就颈椎病引起头晕的几种情况及该如何治疗做一讲解。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以分为两种: 眩晕和头晕。        眩晕是指头晕同时伴有天旋地转,视物旋转症状为特征的。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特称为“颈性眩晕”。因为除了颈椎病,其他疾病如内耳疾病(美尼尔综合症),内耳的耳石症,听神经瘤等疾病也会引起眩晕。颈性眩晕的提点是:1发作时一般和颈椎的运动或不恰当体位有关;2 一般呈发作型;3 发作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颈椎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多与椎动脉的血供受颈椎增生物刺激或压迫有一定关系。由于椎动脉全长共有4段,其中寰枢椎段及下颈段的椎动脉受刺激而痉挛均可以引起椎基底动脉一过性缺血而诱发眩晕症状。尤其是下颈椎的运动节段存在“失稳”时,比较容易出现频繁发作的眩晕或头晕。        1 颈性眩晕该怎么治疗?        大多数偶发性的颈性眩晕只需要保守治疗就可以了,具体措施是:        1 )佩戴颈围制动。一般发作期间佩戴2~3周,以限制颈椎的活动,从而减少椎动脉的刺激。刺激少了,椎动脉的痉挛慢慢就会解除。        2 )药物治疗,可以静滴扩血管药物(复方丹参,川微等),肌注异丙嗪等。适当口服点西比灵等扩血管药物。中成药有天麻素胶囊,养血清脑颗粒等。        3) 卧床休息,急性发作期间卧床休息很有必要。        通过以上措施,大部分一般3~5天均可缓解。以后只要注意颈部保健,不长时间低头工作等,大部分患者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不再发作。        只有那些颈椎动态拍片发现有明显颈椎失稳,且颈性眩晕反复频繁发作(一个月就发作3次以上)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标是,去除颈椎增生物,稳定颈椎,从而避免眩晕发作。        除了颈性眩晕外,颈椎性头晕是另外一种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类型。        2 “颈性头晕”患者的特点是,经常感觉颈肩、部酸沉不适,头部晕晕沉沉,有时伴有视物模糊,心慌胸闷等表现。这一类型的颈椎病也被称为“交感型颈椎病”治疗这一类型颈型头晕比较有效的方法除了常规手术外,可以采用颈椎间盘射频消融结合交感神经阻滞的方法比较有效。但对于那些除了头晕外,还有手足麻木,颈椎磁共振显示颈椎间盘有明显突出压迫脊髓的患者(交感脊髓混合型颈椎病),选择开放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文章内容转载自:http://www.99.com.cn/neike/touy/477965.htm

  • 2012-10

    15

    1218

    引起心肌炎病因您知道吗

        心肌炎是指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有弥漫性、局灶性;急、慢性之分。总体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        一、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二、其他致病条件因素:        1、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2、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3、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4、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文章内容转自:http://www.69jk.cn/jibing0/20131209/21431186.html

  • 2012-10

    15

    606

    引起心肌炎病因您知道吗

        心肌炎是指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有弥漫性、局灶性;急、慢性之分。总体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        一、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二、其他致病条件因素:        1、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2、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3、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4、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文章内容转自:http://www.69jk.cn/jibing0/20131209/21431186.html

  • 2012-10

    12

    733

    窦性心动过缓会感觉疲劳吗

        窦性心动过缓会让患者感觉疲劳吗?众所周知,所谓的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在每分钟慢60次就被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一般这种病在健康测成年人群当中比较多见,运动员、老年人都是这种疾病的高发对象。现在有很多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都会感觉头晕甚至是乏力。那么窦性心动过缓会感觉疲劳吗?接下来由专家为大家解说。        疲劳我们又称之为疲乏,属于主观上的一种因为全身没有力气而感到不舒服。疲劳是不属于特异症状的,其实有很多疾病都会引起疲劳,不同疾病其所引发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一般窦性心动过缓会感到疲劳的现象会较为明显一点。        大多数的窦性心动过缓,因为血流的改变不是很大,所以一般是没有明显症状和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不是比较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是因为心动过缓会减少心肌耗氧量,给心肌增加休息时间,这样心室会处于比较充满状态,这样心脏每次搏动就会输出量增加,随之可代偿心率就会相对减少,这样一来心脏的排血量每分钟都没有减少的情况,然而如果心率一直相对明显的保持着速度减慢的状态,与此同时心脏的搏出量又没办法加大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每分钟的心血排量要是变少了,冠状动脉、脑动脉还有肾动脉的血流量也会随之变少,这个时候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就会感到疲劳,与此同时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头晕目眩,胸口发闷等症状,有些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如果患者同时还伴有冠心病的话还会发生心绞痛的症状。        文章内容转载自:http://www.69jk.cn/jibing0/20130623/59437738858.html

  • 2012-10

    12

    845

    窦性心动过缓会感觉疲劳吗

        窦性心动过缓会让患者感觉疲劳吗?众所周知,所谓的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在每分钟慢60次就被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一般这种病在健康测成年人群当中比较多见,运动员、老年人都是这种疾病的高发对象。现在有很多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都会感觉头晕甚至是乏力。那么窦性心动过缓会感觉疲劳吗?接下来由专家为大家解说。        疲劳我们又称之为疲乏,属于主观上的一种因为全身没有力气而感到不舒服。疲劳是不属于特异症状的,其实有很多疾病都会引起疲劳,不同疾病其所引发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一般窦性心动过缓会感到疲劳的现象会较为明显一点。        大多数的窦性心动过缓,因为血流的改变不是很大,所以一般是没有明显症状和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不是比较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是因为心动过缓会减少心肌耗氧量,给心肌增加休息时间,这样心室会处于比较充满状态,这样心脏每次搏动就会输出量增加,随之可代偿心率就会相对减少,这样一来心脏的排血量每分钟都没有减少的情况,然而如果心率一直相对明显的保持着速度减慢的状态,与此同时心脏的搏出量又没办法加大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每分钟的心血排量要是变少了,冠状动脉、脑动脉还有肾动脉的血流量也会随之变少,这个时候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就会感到疲劳,与此同时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头晕目眩,胸口发闷等症状,有些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如果患者同时还伴有冠心病的话还会发生心绞痛的症状。        文章内容转载自:http://www.69jk.cn/jibing0/20130623/59437738858.html

  • 2012-10

    08

    713

    冬季高血压患者用药注意

     冬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如何科学治疗高血压、预防因服药不当而诱发脑中风成为当务之急。冬季高血压患者用药要注意什么呢?        不要大量服药骤然降压        人体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靠血压维持,多数高血压病是由动脉硬化导致的,其主要脏器或多或少均存在供血量不足的现象。很多患者因血压太高便急于求成,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殊不知骤然降压使血流速度减慢,大脑供血便会产生严重不足,其血液的粘稠度迅速增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便沉积而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而发生中风。        慎服大剂量利尿药        高血分期用药:—期高血压,血压为140—159mmHg/90—99mmHg,未发生心、脑、肾和眼底器质性改变者;二期高血压,血压为160—179mmHg/100—109mmHg,伴有心、肾和眼底器质性改变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示有左心室肥厚或扩大、眼底动脉扭曲等),化验尿液里含有蛋白、红细胞等;三期高血压,血压为180mmHg/110mmHg或更高,并伴有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溢血等。2期至3期高血压患者因肾功能受损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医生会根据病人的高血压及浮肿程度进行利尿降压治疗。患者应谨遵医嘱服用利尿药,此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人体内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浓缩,其粘滞度便会增加,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低血压、高粘滞度而致的缺血性中风。        慎用较强作用的镇静剂        高血压患者多数伴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为平稳降压,医生常给患者适量的镇静剂做辅助治疗。但切莫大剂量服用镇静剂,过强镇静的药物同样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而使脑组织血流减少、缺血、缺氧而中风。高血压患者宜服用较为舒缓的镇静剂。        另外,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镇静、利尿药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不要迅速降压、过分镇静和大剂量利尿,睡前更不可大量服用降压药。遵守好上述用药原则便可有效地预防缺血性中风和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文章内容转载自:http://www.99.com.cn/xxg/gxy/473825.htm

  • 2012-10

    08

    641

    冬季高血压患者用药注意

     冬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如何科学治疗高血压、预防因服药不当而诱发脑中风成为当务之急。冬季高血压患者用药要注意什么呢?        不要大量服药骤然降压        人体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靠血压维持,多数高血压病是由动脉硬化导致的,其主要脏器或多或少均存在供血量不足的现象。很多患者因血压太高便急于求成,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殊不知骤然降压使血流速度减慢,大脑供血便会产生严重不足,其血液的粘稠度迅速增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便沉积而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而发生中风。        慎服大剂量利尿药        高血分期用药:—期高血压,血压为140—159mmHg/90—99mmHg,未发生心、脑、肾和眼底器质性改变者;二期高血压,血压为160—179mmHg/100—109mmHg,伴有心、肾和眼底器质性改变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示有左心室肥厚或扩大、眼底动脉扭曲等),化验尿液里含有蛋白、红细胞等;三期高血压,血压为180mmHg/110mmHg或更高,并伴有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溢血等。2期至3期高血压患者因肾功能受损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医生会根据病人的高血压及浮肿程度进行利尿降压治疗。患者应谨遵医嘱服用利尿药,此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人体内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浓缩,其粘滞度便会增加,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低血压、高粘滞度而致的缺血性中风。        慎用较强作用的镇静剂        高血压患者多数伴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为平稳降压,医生常给患者适量的镇静剂做辅助治疗。但切莫大剂量服用镇静剂,过强镇静的药物同样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而使脑组织血流减少、缺血、缺氧而中风。高血压患者宜服用较为舒缓的镇静剂。        另外,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镇静、利尿药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不要迅速降压、过分镇静和大剂量利尿,睡前更不可大量服用降压药。遵守好上述用药原则便可有效地预防缺血性中风和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文章内容转载自:http://www.99.com.cn/xxg/gxy/473825.htm

  • 2012-09

    29

    649

    抗生素使用坚持“四不”原则

    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  1、肝脏损害 抗生素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菌药物损害。  2、肾脏损害 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  3、神经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  4、血液系统损害 各类抗生素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  5、消化道反应 多见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可引起。  由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慎重使用抗生素,学会合理用药,坚持做到“四不”原则:  1、不自行购买 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要凭想当然到药店买药,而应有病先看医师,凭处方购药。  2、不主动要求 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确有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需要专业的评估,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时不要动辄要求医师开抗菌药。  3、不任意服用 对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  4、不随便停药 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因为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 2012-09

    29

    565

    抗生素使用坚持“四不”原则

    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  1、肝脏损害 抗生素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菌药物损害。  2、肾脏损害 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  3、神经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  4、血液系统损害 各类抗生素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  5、消化道反应 多见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可引起。  由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慎重使用抗生素,学会合理用药,坚持做到“四不”原则:  1、不自行购买 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要凭想当然到药店买药,而应有病先看医师,凭处方购药。  2、不主动要求 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确有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需要专业的评估,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时不要动辄要求医师开抗菌药。  3、不任意服用 对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  4、不随便停药 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因为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 2012-09

    22

    585

    抗生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是当今控制各种感染的有效药物,是最为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已经使用的有近百种。它们与其他药物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为药疹、皮炎和药热等。  2、毒性反应。抗生素引起的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听觉神经损害、造血系统障碍、肾损害、肝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二重感染。老年人、婴幼儿、体弱者、腹部手术者及滥用抗生素者较易发生。二重感染一般较难控制,具且有很大的危险性。  4、耐药性。大多数细菌对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抗生素滥用,致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因无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  5、局部刺激。抗生素肌肉注射,多数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由此可见,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千万不可当“万能药”随意乱用。                

  • 2012-09

    22

    468

    抗生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是当今控制各种感染的有效药物,是最为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已经使用的有近百种。它们与其他药物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为药疹、皮炎和药热等。  2、毒性反应。抗生素引起的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听觉神经损害、造血系统障碍、肾损害、肝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二重感染。老年人、婴幼儿、体弱者、腹部手术者及滥用抗生素者较易发生。二重感染一般较难控制,具且有很大的危险性。  4、耐药性。大多数细菌对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抗生素滥用,致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因无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  5、局部刺激。抗生素肌肉注射,多数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由此可见,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千万不可当“万能药”随意乱用。                

  • 2012-09

    19

    611

    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要注意下面“四忌”:  一忌滥用维生素。不要以为孩子吃了维生素有益无害。其实吃多了并不好,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出现药物中毒。    二忌滥用抗生素。不要孩子一生病,不管什么原因就使用氯霉素、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三忌滥用解热止痛药。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有人把丙种球蛋白当成补药,其实丙种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      

  • 2012-09

    19

    559

    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要注意下面“四忌”:  一忌滥用维生素。不要以为孩子吃了维生素有益无害。其实吃多了并不好,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出现药物中毒。    二忌滥用抗生素。不要孩子一生病,不管什么原因就使用氯霉素、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三忌滥用解热止痛药。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有人把丙种球蛋白当成补药,其实丙种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      

  • 2012-09

    18

    560

    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

            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盲目用药。医药知识浩如烟海,就是临床医务人员也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药品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药品,譬如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品等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 2012-09

    18

    533

    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

            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盲目用药。医药知识浩如烟海,就是临床医务人员也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药品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药品,譬如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品等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 2012-09

    16

    574

    什么叫药品不良反应?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该怎么办?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的定义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作用;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首先要停止服用可疑的药物,并向医药专业人员咨询;其次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 2012-09

    16

    584

    什么叫药品不良反应?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该怎么办?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的定义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作用;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首先要停止服用可疑的药物,并向医药专业人员咨询;其次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