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 2011-05

    20

    1676

    您家的孩子吃对了吗?

            小学生饮食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   主食应该挑选米饭、馒头、面条、窝窝头、玉米、红薯等。每天300~400克(即6~8两),具体吃多少,可根据孩子的食量来定。     每天应吃新鲜蔬菜250克左右,水果150克左右。其中,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空心菜、油麦菜等不应少于150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     每天至少应喝300毫升牛奶,以获得足够的钙;每天吃1个鸡蛋和其他动物性食物如鸡、鸭、鱼虾、肉100~150克,以获得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铁。     大豆及其制品和坚果——煮黄豆、豆腐、豆腐脑、豆干、豆浆以及花生、核桃、杏仁等。每天吃大豆及其制品40克左右,每周吃50克(1两)左右的坚果。食盐量应不超过6克/天为宜,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坚持每天喝奶有益健康   牛奶及其他奶制品是非常适宜同学们食用的食物之一。除不含膳食纤维外,奶类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同学们可在早餐时喝一袋(约250毫升)牛奶。但有些同学早餐时间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胃口不好,喝不下去,这样的话可在其他时间饮用。如上午课间操、下午放学回家后、晚上睡觉前等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在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痛或腹泻等不舒服的现象,这在医学上被称之为乳糖不耐受症。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的同学可以喝酸奶或者豆浆。     饮用酸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饭后两小时饮用酸奶最佳;不宜空腹饮用酸奶;酸奶不宜加热;酸奶不宜饮用过多,每天1~2杯即可。     千万不要感到渴了再喝水   家中常备的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习惯喝开水的人,不容易产生疲劳。所以说,白开水是同学们的最佳饮料,应提倡常喝白开水。     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习惯渴了才喝水。其实,当感到口干时已经是身体需要水发出的信号,这表明此时身体已脱水了。为此,这种口干了才喝水的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请大家平时就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的水,分6~8次饮用,每次150~200毫升,千万不要感到渴了再喝水。同学们也要少喝高糖和碳酸饮料。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常饮高糖和碳酸饮料或咖啡饮料,会影响儿童少年的身体健康。咖啡饮料除含咖啡因和糖,碳酸饮料除含糖和小苏打以外,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92%的14岁英国儿童因喝碳酸饮料和汽水而导致牙齿保护外层被腐蚀,从而使牙齿变脆弱,牙齿边缘变薄或碎裂。        学生健康小贴士   不要常吃油条  油条(饼)是我国传统的早餐食品之一,但其危害之处在于:在炸油条(饼)过程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明矾(一种含铝的化合物)。如果长期食用,很有可能造成铝在体内的蓄积,有害于身体健康。并且食用油在超过180°C时会发生反应,产生许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油温越高,反复高温的次数越多,产生的有毒物质就越多。食入后会破坏人体的酶系统,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     别把方便面当正餐吃  目前,市售的方便面主要成分多为碳水化合物和油脂,配料也仅为一点点汤料和调味料,所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也微乎其微。由此看来,仅吃方便面除了有很好的饱腹感和获取足够的能量外,很难满足同学们生长发育的需要。    

  • 2011-05

    20

    1713

    您家的孩子吃对了吗?

            小学生饮食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   主食应该挑选米饭、馒头、面条、窝窝头、玉米、红薯等。每天300~400克(即6~8两),具体吃多少,可根据孩子的食量来定。     每天应吃新鲜蔬菜250克左右,水果150克左右。其中,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空心菜、油麦菜等不应少于150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能以水果代替蔬菜。     每天至少应喝300毫升牛奶,以获得足够的钙;每天吃1个鸡蛋和其他动物性食物如鸡、鸭、鱼虾、肉100~150克,以获得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铁。     大豆及其制品和坚果——煮黄豆、豆腐、豆腐脑、豆干、豆浆以及花生、核桃、杏仁等。每天吃大豆及其制品40克左右,每周吃50克(1两)左右的坚果。食盐量应不超过6克/天为宜,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坚持每天喝奶有益健康   牛奶及其他奶制品是非常适宜同学们食用的食物之一。除不含膳食纤维外,奶类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同学们可在早餐时喝一袋(约250毫升)牛奶。但有些同学早餐时间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胃口不好,喝不下去,这样的话可在其他时间饮用。如上午课间操、下午放学回家后、晚上睡觉前等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在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痛或腹泻等不舒服的现象,这在医学上被称之为乳糖不耐受症。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的同学可以喝酸奶或者豆浆。     饮用酸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饭后两小时饮用酸奶最佳;不宜空腹饮用酸奶;酸奶不宜加热;酸奶不宜饮用过多,每天1~2杯即可。     千万不要感到渴了再喝水   家中常备的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习惯喝开水的人,不容易产生疲劳。所以说,白开水是同学们的最佳饮料,应提倡常喝白开水。     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习惯渴了才喝水。其实,当感到口干时已经是身体需要水发出的信号,这表明此时身体已脱水了。为此,这种口干了才喝水的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请大家平时就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的水,分6~8次饮用,每次150~200毫升,千万不要感到渴了再喝水。同学们也要少喝高糖和碳酸饮料。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常饮高糖和碳酸饮料或咖啡饮料,会影响儿童少年的身体健康。咖啡饮料除含咖啡因和糖,碳酸饮料除含糖和小苏打以外,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92%的14岁英国儿童因喝碳酸饮料和汽水而导致牙齿保护外层被腐蚀,从而使牙齿变脆弱,牙齿边缘变薄或碎裂。        学生健康小贴士   不要常吃油条  油条(饼)是我国传统的早餐食品之一,但其危害之处在于:在炸油条(饼)过程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明矾(一种含铝的化合物)。如果长期食用,很有可能造成铝在体内的蓄积,有害于身体健康。并且食用油在超过180°C时会发生反应,产生许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油温越高,反复高温的次数越多,产生的有毒物质就越多。食入后会破坏人体的酶系统,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     别把方便面当正餐吃  目前,市售的方便面主要成分多为碳水化合物和油脂,配料也仅为一点点汤料和调味料,所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也微乎其微。由此看来,仅吃方便面除了有很好的饱腹感和获取足够的能量外,很难满足同学们生长发育的需要。    

  • 2011-04

    25

    1712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

          1、对于正在发热或持续发热者,体温超过37.5℃,建议应查明原因,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接种乙肝疫苗为宜。     2、对现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等)或其痊愈后还不足两周的患者,建议推迟接种或暂时不接种乙肝疫苗。     3、对于已经患有慢性乙肝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必接种乙肝疫苗,因为其本身体内已经存在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无预防和治疗效果。     4、对于有过敏体质者如有哮喘、血清病、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福马林、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神经系统疾病、严重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及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6、对于一些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如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常生理期的: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等,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可能易发生偶合事件,建议最好推迟接种乙肝疫苗。        

  • 2011-04

    25

    1643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

          1、对于正在发热或持续发热者,体温超过37.5℃,建议应查明原因,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接种乙肝疫苗为宜。     2、对现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等)或其痊愈后还不足两周的患者,建议推迟接种或暂时不接种乙肝疫苗。     3、对于已经患有慢性乙肝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必接种乙肝疫苗,因为其本身体内已经存在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无预防和治疗效果。     4、对于有过敏体质者如有哮喘、血清病、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福马林、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神经系统疾病、严重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及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6、对于一些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如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常生理期的: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等,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可能易发生偶合事件,建议最好推迟接种乙肝疫苗。        

  • 2011-04

    02

    1765

    各种色斑不全是与生俱来

          人的一生可能会长各种色素斑:黑斑、褐色斑、红痣、白斑和老年斑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色素斑?是不是色斑与生俱来?这里将分别为大家阐述。     黑斑:一般为先天性,俗称胎记。大都在脸上或身上长出黑色或蓝黑色的斑片,发生于眼眶周围的称为太田痣,发生于肩膀三角肌部位皮肤的称为伊藤痣,而发生于背部、骶尾部的则称为蒙古斑。其他先天性的还有咖啡斑、雀斑及各种黑痣。黑斑的发生一般与遗传有关,主要病理改变为皮肤基底及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或活性增加。     褐色斑:一般为继发性。发生于面部双颊部的淡褐色斑为黄褐斑,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所导致。黄褐斑的发生与妊娠、服用避孕药或继发于某些疾病等有关。如果面部出现片状褐色或灰蓝色的斑片,并不断扩大,称之为黑变病。黑变病可以见到表皮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色素失禁等病理变化。其发生可能与使用化妆品、日晒等有关。炎症后色素沉着斑在发生前均有局部受外伤、有炎症表现的病史。此外,阿狄森病、异位ACTH综合征等疾病也会发生褐色斑,这与人体内分泌异常有关。     红痣: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无色素的色痣。其病理组织与一般的色痣相同,但缺乏色素颗粒,外观上呈正常皮肤颜色或略呈淡红色。另一种为皮肤血管痣,是发生于表皮的小血疱。与老年人皮肤老化、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白斑:浅白色斑有单纯糠疹、花斑癣等。单纯糠疹多发生于儿童面部,为小片状的淡脱色斑,上有少量脱屑。其病因不清,中医认为与患寄生虫病有关,故称为虫斑。花斑癣也称为汗斑,多发生于炎热潮湿地区或夏季。表现为面、颈、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的圆形或卵圆形浅脱色斑,此病为寄生于人表皮的真菌糠秕孢子菌的感染引起。如果见到境界清楚的深白色斑就要考虑是白癜风,病理变化为表皮基底部色素细胞及色素颗粒减少及消失。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黑素细胞功能丧失及周围神经化学因子异常等因素有关。     老年斑:医学上称为脂溢性角化及老年疣。其是在中老年人皮肤上出现的一种斑片、斑块,属于一种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一般多出现在面部、额头、背部、颈部、胸前等。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年龄及日晒有关。    

  • 2011-04

    02

    1659

    各种色斑不全是与生俱来

          人的一生可能会长各种色素斑:黑斑、褐色斑、红痣、白斑和老年斑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色素斑?是不是色斑与生俱来?这里将分别为大家阐述。     黑斑:一般为先天性,俗称胎记。大都在脸上或身上长出黑色或蓝黑色的斑片,发生于眼眶周围的称为太田痣,发生于肩膀三角肌部位皮肤的称为伊藤痣,而发生于背部、骶尾部的则称为蒙古斑。其他先天性的还有咖啡斑、雀斑及各种黑痣。黑斑的发生一般与遗传有关,主要病理改变为皮肤基底及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或活性增加。     褐色斑:一般为继发性。发生于面部双颊部的淡褐色斑为黄褐斑,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所导致。黄褐斑的发生与妊娠、服用避孕药或继发于某些疾病等有关。如果面部出现片状褐色或灰蓝色的斑片,并不断扩大,称之为黑变病。黑变病可以见到表皮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色素失禁等病理变化。其发生可能与使用化妆品、日晒等有关。炎症后色素沉着斑在发生前均有局部受外伤、有炎症表现的病史。此外,阿狄森病、异位ACTH综合征等疾病也会发生褐色斑,这与人体内分泌异常有关。     红痣: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无色素的色痣。其病理组织与一般的色痣相同,但缺乏色素颗粒,外观上呈正常皮肤颜色或略呈淡红色。另一种为皮肤血管痣,是发生于表皮的小血疱。与老年人皮肤老化、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白斑:浅白色斑有单纯糠疹、花斑癣等。单纯糠疹多发生于儿童面部,为小片状的淡脱色斑,上有少量脱屑。其病因不清,中医认为与患寄生虫病有关,故称为虫斑。花斑癣也称为汗斑,多发生于炎热潮湿地区或夏季。表现为面、颈、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的圆形或卵圆形浅脱色斑,此病为寄生于人表皮的真菌糠秕孢子菌的感染引起。如果见到境界清楚的深白色斑就要考虑是白癜风,病理变化为表皮基底部色素细胞及色素颗粒减少及消失。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黑素细胞功能丧失及周围神经化学因子异常等因素有关。     老年斑:医学上称为脂溢性角化及老年疣。其是在中老年人皮肤上出现的一种斑片、斑块,属于一种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一般多出现在面部、额头、背部、颈部、胸前等。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年龄及日晒有关。    

  • 2011-03

    20

    1642

    经常憋尿坏处多

          小便是健康的晴雨表   我们平常不经意间排出的小便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小便的生成包括以下几个过程:首先血液中的细小物质被过滤,称为原尿。人体每天生成约180升原尿(差不多能装1大铁桶)。普通成人1天的尿量约为1.5升。接下来,将选择性地吸收留在原尿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水分,被称为再吸收。肾脏的这种机制把需要及不需要的物质严格区分开来。在这个阶段,原尿越来越接近我们常见的小便。每天排尿量多少、尿频的原因、尿液颜色的改变,都代表着身体的某种变化,里面大有学问。因此,小便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憋尿使尿液排出细菌减少   由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尿道储存到膀胱里,如果尿液装满了,膀胱壁的厚度将达到3毫米左右。尿液全部排出后,厚度是1.5厘米左右。当我们感觉想去排尿的时候,实际上膀胱只充盈了约1/3的尿液,它的量大约也就是1杯。如果膀胱充盈到了极限,恐怕在去厕所的路上就要尿裤子了。关于膀胱的极限,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基本上在600~800毫升,算起来也就能储存3~4杯。所以人的身体总会留有余地,提醒我们该上厕所了。   健康人的尿液本来是无菌的,但如果一直憋尿的话,尿液将通过膀胱壁被吸收到体内。而膀胱壁并不是用来吸收尿液的,因此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如果久不排尿的话,通过尿液排出的细菌就会减少,增加罹患膀胱炎的风险。     三招远离便秘     当下,很多人被便秘困扰着。据统计,60%的女性出现过便秘或有便秘倾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没有养成清晨排便的习惯、缺乏运动、日常饮食不规律、疲劳等。简单地说,便秘是指大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从而导致水分减少,不能顺畅地排便,并伴有腹痛症状。   通常我们摄入食物后将在1.5~3天排便。一般来说,我们把3天以上没有排便或者虽然每天排便,但是大便较硬等情况称为便秘。保持生活规律、注意每天排便、有了便意不要憋着,这些都是远离便秘的秘诀。     屁跑到哪里去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别人面前虽然有屁却不想放出来,想要过会儿再放,屁却没有了。那么,屁跑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憋着没放的屁从大肠逆流而上到了小肠,大部分被小肠壁吸收到了血液中。这样在体内巡回的时候进入到肺内,通过呼气排放到体外。   屁是吃饭时随着食物一起进入的空气,以及肠道中的食物残渣,经细菌分解、发酵而产生的气体。其成分多种多样,根据食物的影响、饮食习惯、肠内细菌种类的不同,其臭味和成分也不一样。如果屁憋得太厉害了,可能会由于屁的压力而压迫内脏,出现便秘,产生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气体。     链 接   泌尿系统就像城市的下水管网,将人体内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和毒物不断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肾脏作为人体的污水处理厂,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在肾脏中有总长度达100多公里的血管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研究表明,人一生要喝下46800升水,产生约4000公斤粪便。21岁以前,一个人排尿约4万升。男人一生中会有36天用来小便,而女人则用40天来小便。    

  • 2011-03

    20

    1621

    经常憋尿坏处多

          小便是健康的晴雨表   我们平常不经意间排出的小便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小便的生成包括以下几个过程:首先血液中的细小物质被过滤,称为原尿。人体每天生成约180升原尿(差不多能装1大铁桶)。普通成人1天的尿量约为1.5升。接下来,将选择性地吸收留在原尿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水分,被称为再吸收。肾脏的这种机制把需要及不需要的物质严格区分开来。在这个阶段,原尿越来越接近我们常见的小便。每天排尿量多少、尿频的原因、尿液颜色的改变,都代表着身体的某种变化,里面大有学问。因此,小便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憋尿使尿液排出细菌减少   由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尿道储存到膀胱里,如果尿液装满了,膀胱壁的厚度将达到3毫米左右。尿液全部排出后,厚度是1.5厘米左右。当我们感觉想去排尿的时候,实际上膀胱只充盈了约1/3的尿液,它的量大约也就是1杯。如果膀胱充盈到了极限,恐怕在去厕所的路上就要尿裤子了。关于膀胱的极限,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基本上在600~800毫升,算起来也就能储存3~4杯。所以人的身体总会留有余地,提醒我们该上厕所了。   健康人的尿液本来是无菌的,但如果一直憋尿的话,尿液将通过膀胱壁被吸收到体内。而膀胱壁并不是用来吸收尿液的,因此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如果久不排尿的话,通过尿液排出的细菌就会减少,增加罹患膀胱炎的风险。     三招远离便秘     当下,很多人被便秘困扰着。据统计,60%的女性出现过便秘或有便秘倾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没有养成清晨排便的习惯、缺乏运动、日常饮食不规律、疲劳等。简单地说,便秘是指大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从而导致水分减少,不能顺畅地排便,并伴有腹痛症状。   通常我们摄入食物后将在1.5~3天排便。一般来说,我们把3天以上没有排便或者虽然每天排便,但是大便较硬等情况称为便秘。保持生活规律、注意每天排便、有了便意不要憋着,这些都是远离便秘的秘诀。     屁跑到哪里去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别人面前虽然有屁却不想放出来,想要过会儿再放,屁却没有了。那么,屁跑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憋着没放的屁从大肠逆流而上到了小肠,大部分被小肠壁吸收到了血液中。这样在体内巡回的时候进入到肺内,通过呼气排放到体外。   屁是吃饭时随着食物一起进入的空气,以及肠道中的食物残渣,经细菌分解、发酵而产生的气体。其成分多种多样,根据食物的影响、饮食习惯、肠内细菌种类的不同,其臭味和成分也不一样。如果屁憋得太厉害了,可能会由于屁的压力而压迫内脏,出现便秘,产生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气体。     链 接   泌尿系统就像城市的下水管网,将人体内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和毒物不断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肾脏作为人体的污水处理厂,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在肾脏中有总长度达100多公里的血管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研究表明,人一生要喝下46800升水,产生约4000公斤粪便。21岁以前,一个人排尿约4万升。男人一生中会有36天用来小便,而女人则用40天来小便。    

  • 2011-01

    28

    1682

    蜂蜇伤急救

          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以到死亡。  急救措施  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  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  2.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      

  • 2011-01

    28

    1688

    蜂蜇伤急救

          夏秋季节外出野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假如蜂毒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以到死亡。  急救措施  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  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  2.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      

  • 2011-01

    28

    1657

    毒虫咬伤急救法

          毒虫咬伤主要包括:蜈蚣咬伤、蝎子蜇伤、蚂蟥叮咬、毛虫蜇伤等。  急救措施  1.蜈蚣咬伤。其伤口是一对小孔,毒液流入伤口,局部红肿。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可立即用5-10%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不用碘酒。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  2.蝎子蜇伤。蝎子尾巴上有一个尖锐的钩,与一对毒腺相通。蝎子蜇人,毒液即由此流入伤口。蜇伤如在四肢,可在伤部上方缠止血带,拔出毒钩,将明矾研碎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伤口上。必要时请医生切开伤口,抽取毒汁。  3.蚂蟥叮咬。被蚂蟥咬住后不要惊慌失措地使劲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蚂蟥很怕盐,在它身上撒一些食盐或者滴几滴盐水,它就会立刻全身收缩而跌下来。  4.毛虫蜇伤。被毛虫蜇伤后可用橡皮膏粘出毒毛。  注意事项  1.如被毒虫叮咬后,出现头痛、眩晕、呕吐、发热、昏迷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  2.被蜈蚣、毛虫叮咬后,常在被叮咬过的皮肤上形成风疹或水泡。对于风疹,可先用酒精将皮肤擦干,然后涂上1%的氨水;有水泡的,不可因痒而用手去抓,可用烧过的针将水泡刺破,将血挤出,然后涂上1%的氨水。      

  • 2011-01

    28

    1614

    毒虫咬伤急救法

          毒虫咬伤主要包括:蜈蚣咬伤、蝎子蜇伤、蚂蟥叮咬、毛虫蜇伤等。  急救措施  1.蜈蚣咬伤。其伤口是一对小孔,毒液流入伤口,局部红肿。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可立即用5-10%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不用碘酒。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  2.蝎子蜇伤。蝎子尾巴上有一个尖锐的钩,与一对毒腺相通。蝎子蜇人,毒液即由此流入伤口。蜇伤如在四肢,可在伤部上方缠止血带,拔出毒钩,将明矾研碎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伤口上。必要时请医生切开伤口,抽取毒汁。  3.蚂蟥叮咬。被蚂蟥咬住后不要惊慌失措地使劲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蚂蟥很怕盐,在它身上撒一些食盐或者滴几滴盐水,它就会立刻全身收缩而跌下来。  4.毛虫蜇伤。被毛虫蜇伤后可用橡皮膏粘出毒毛。  注意事项  1.如被毒虫叮咬后,出现头痛、眩晕、呕吐、发热、昏迷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  2.被蜈蚣、毛虫叮咬后,常在被叮咬过的皮肤上形成风疹或水泡。对于风疹,可先用酒精将皮肤擦干,然后涂上1%的氨水;有水泡的,不可因痒而用手去抓,可用烧过的针将水泡刺破,将血挤出,然后涂上1%的氨水。      

  • 2011-01

    27

    1692

    蛇咬伤急救

          重点: 如果您不知道咬伤人的蛇是否有毒时,应按有毒处理,并如下所述开始紧急救助.    症状: 响尾蛇,铜斑蛇及损嘴蛇咬伤:咬伤处疼痛加剧,咬伤处很快肿胀并且皮肤颜色改变。皮肤痉挛。 眩晕。 恶心。 出汗。 口周麻木。    普通毒蛇咬伤:伤口疼痛。 出汗。 困倦,恶心。 言语不清。 谵妄。 复视。 抽搐。    1、保持患者镇静并静止不动,如果可能的话,使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    2、尽量辨认蛇的类型。如果您把蛇杀死了,请不要破坏他的头部。注意,不要过份靠近蛇,以免自己被蛟伤。    3、拨打急救电话并汇报被咬伤人的蛇的种类。    4、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及心跳,请开始心肺复苏。    5、如果是上肢或下肢被咬伤,可以在其上方绑一个带子。每15~30分钟放开带子1~2分钟。如果肿胀已超过带子,应将带子上移数寸。 注意: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用带子。    6、如果您确信是有毒蛇咬伤,且咬伤时间在5分钟以内,并且医务人员要30分钟以上才能赶到,您应切开伤口并吸出毒液。用消毒的刮胡刀片在伤口上切开用吸瓶或嘴吸出毒液。注意:沿四肢长轴方向切,不要切开头颈及躯干部位。不要咽下毒液,应将其吐出。如果口腔内有伤口,请不要吸毒液。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切开。    7、轻轻地用肥皂和水洗伤口。不要擦伤口,应用布轻拍,以使其干燥。    8、脱去伤口附近的衣服和首饰。    9、在伤口上放一块干净的布或绷带。    10、观察是否有严重过敏反应,见本书“过敏性休克”。    11、如果需移动病人,应抬着他,而不要让他自己走动。          

  • 2011-01

    27

    1692

    蛇咬伤急救

          重点: 如果您不知道咬伤人的蛇是否有毒时,应按有毒处理,并如下所述开始紧急救助.    症状: 响尾蛇,铜斑蛇及损嘴蛇咬伤:咬伤处疼痛加剧,咬伤处很快肿胀并且皮肤颜色改变。皮肤痉挛。 眩晕。 恶心。 出汗。 口周麻木。    普通毒蛇咬伤:伤口疼痛。 出汗。 困倦,恶心。 言语不清。 谵妄。 复视。 抽搐。    1、保持患者镇静并静止不动,如果可能的话,使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    2、尽量辨认蛇的类型。如果您把蛇杀死了,请不要破坏他的头部。注意,不要过份靠近蛇,以免自己被蛟伤。    3、拨打急救电话并汇报被咬伤人的蛇的种类。    4、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及心跳,请开始心肺复苏。    5、如果是上肢或下肢被咬伤,可以在其上方绑一个带子。每15~30分钟放开带子1~2分钟。如果肿胀已超过带子,应将带子上移数寸。 注意: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用带子。    6、如果您确信是有毒蛇咬伤,且咬伤时间在5分钟以内,并且医务人员要30分钟以上才能赶到,您应切开伤口并吸出毒液。用消毒的刮胡刀片在伤口上切开用吸瓶或嘴吸出毒液。注意:沿四肢长轴方向切,不要切开头颈及躯干部位。不要咽下毒液,应将其吐出。如果口腔内有伤口,请不要吸毒液。如果是珊瑚蛇咬伤,请不要切开。    7、轻轻地用肥皂和水洗伤口。不要擦伤口,应用布轻拍,以使其干燥。    8、脱去伤口附近的衣服和首饰。    9、在伤口上放一块干净的布或绷带。    10、观察是否有严重过敏反应,见本书“过敏性休克”。    11、如果需移动病人,应抬着他,而不要让他自己走动。          

  • 2011-01

    05

    1801

    甲亢调养饮食禁忌

           调养饮食禁忌,针对这个问题,上海海淞医院甲状腺专科为您解析:   在甲亢调养过程中,患者的饮食尤其重要。因为甲亢病人由于代谢亢进,营养物质需求明显增加,如果营养补充不足,消瘦会更为明显,甚至出现类似晚期癌症的症状,因此,饮食是否得当十分重要。   患者饮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每日进食的热量,男性至少2400千卡,女性至少2000千卡。多吃高蛋白食物,年轻患者还需多吃脂肪类食物,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事物、如辣椒、葱、姜、蒜等。少吃含碘多的食品,如海带、海虾、海鱼等。尽量不吸烟,不引酒,少喝浓茶,咖啡,患者特别注意心理情绪及精神生活水平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受风感冒,劳累过度,高度发烧。   甲亢病人在服药期间及饮食上应注意:   l、禁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葱、生蒜;   2、禁忌海味:海带、海虾、带鱼;   3、禁忌浓茶、咖啡、烟酒;   4、保持心情平静、避劳累。   甲亢病人的注意事项   1.甲亢病人因T3、T4分泌过多,机体的代谢率特别高,对一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就相对增多,所以甲亢病人应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补弃丢失的水份。   2.要忌食含碘量高的食物,特别是象海带、海鱼、等海产品。   3.不要吸烟,不要喝浓茶、咖啡、酒等,不要吃辛辣食品,特别是辣椒、葱、姜、蒜等   4.平时注意休息,不要活动过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5.甲亢患者周围的人也要对病人体贴一些,尽量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免病情加重。        

  • 2011-01

    05

    1662

    甲亢调养饮食禁忌

           调养饮食禁忌,针对这个问题,上海海淞医院甲状腺专科为您解析:   在甲亢调养过程中,患者的饮食尤其重要。因为甲亢病人由于代谢亢进,营养物质需求明显增加,如果营养补充不足,消瘦会更为明显,甚至出现类似晚期癌症的症状,因此,饮食是否得当十分重要。   患者饮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每日进食的热量,男性至少2400千卡,女性至少2000千卡。多吃高蛋白食物,年轻患者还需多吃脂肪类食物,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事物、如辣椒、葱、姜、蒜等。少吃含碘多的食品,如海带、海虾、海鱼等。尽量不吸烟,不引酒,少喝浓茶,咖啡,患者特别注意心理情绪及精神生活水平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受风感冒,劳累过度,高度发烧。   甲亢病人在服药期间及饮食上应注意:   l、禁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葱、生蒜;   2、禁忌海味:海带、海虾、带鱼;   3、禁忌浓茶、咖啡、烟酒;   4、保持心情平静、避劳累。   甲亢病人的注意事项   1.甲亢病人因T3、T4分泌过多,机体的代谢率特别高,对一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就相对增多,所以甲亢病人应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补弃丢失的水份。   2.要忌食含碘量高的食物,特别是象海带、海鱼、等海产品。   3.不要吸烟,不要喝浓茶、咖啡、酒等,不要吃辛辣食品,特别是辣椒、葱、姜、蒜等   4.平时注意休息,不要活动过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5.甲亢患者周围的人也要对病人体贴一些,尽量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免病情加重。        

  • 2011-01

    05

    1868

    糖尿病及其饮食治疗

        一.糖尿病的危害。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的死亡率正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隐性杀手,目前我国糖尿病人已达6000万,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达10%以上,每年新增加糖尿病人120万,糖尿病不但能使患者健康和劳动力下降,甚至会致残或过早死亡,而且用于糖尿病人治疗的费用给病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对于糖尿病一定要注意预防为主,一旦得上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根治,糖尿病是终身携带的疾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心血管、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并发症:眼底、肾脏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等病变。    二.什么是糖尿病?    血糖:糖类食物进入人体经消化吸收分解后,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的葡萄糖称作血糖。血糖在正常情况下,应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空腹小于6mmol/l,餐后不超过8 mmol/l。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胰脏的内分泌组织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胰岛素控制体内葡萄糖的代谢,使血糖在血液中维持在一定正常范围。主要作用是①促进体内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②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③抑制脏糖原分解降低血糖。    糖尿病: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时,造成葡萄糖不能正常代谢,使血液中的血糖增高,在超过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时,尿液中便出现了葡萄糖,称为尿糖,这种病症就称为糖尿病,形象地说就是尿糖病。    三.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出汗、饥饿、乏力、视力障碍、皮肤瘙痒、下肢麻木、易感染等。逐步会发展为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    多尿:血糖高,自尿排出,引起利尿作用,尿量可达3升以上。     多饮:多尿引起脱水,导致口渴。   多食:大量尿糖,引起能量缺乏,导致饥饿。    体重减少:营养浪费,能量不能利用,导致体重减轻。    四.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胰岛β细胞受损或分泌不足,以及受体障碍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所至的胰岛素相对不足。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占糖尿病10%,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90%。    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或依赖胰岛素的治疗,所以Ⅰ型糖尿病又叫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其机制在于病毒进入机体后,直接侵及胰岛 β-细胞,大量破坏β-细胞,并且抑制β-细胞的生长,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    Ⅱ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活性差和变异,是导致胰岛素不足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就是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人体内所有细胞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受体,它能与胰岛素结合才能促进糖类代谢。受体与胰岛素的关系就好像锁与钥匙,葡萄糖要进入细胞,胰岛素(钥匙)必须打开胰岛素受体(锁)才行,但由于某些原因,人体内的胰岛素受体即锁坏了,钥匙打不开锁,葡萄糖被关在细胞外,这就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为克服胰岛素低抗,过量分泌胰岛素,长时间持续这种高胰岛素血症状态就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所以Ⅱ型糖尿病加重后会转变为Ⅰ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的病因:    II型糖尿病的患病因素主要是因为“吃多动少”,总热量超标,糖和脂肪利用不完造成的。糖尿病的主要患病因素还有肥胖、饮食不均衡、缺少运动、高血压、遗传等。    肥胖因素:肥胖是诱发II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度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4倍,而极度肥胖者则要高30倍,且腹部肥胖较臀部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者由于脂肪增多,胰岛素受体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很难进入细胞内,产生胰島素抵抗。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腺就会大量分泌胰岛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用高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范围,之后胰岛素功能衰竭,分泌胰岛素不足就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饮食不均衡: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饮食可诱发糖尿病。尤其是长期以精米精粉为主食,造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大量丢失也可能诱发糖尿病,因为某些微量无素如锌、镁、铬等对胰岛素的合成及能量代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缺少运动:体力活动的减少亦是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力活动减少一方面可引起肥胖,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并使其敏感性减弱。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因素: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独立因素。    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4)精神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此外还有年龄、妊娠、药物、感染等因素。年龄因素: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40岁后患病率开始明显升高,50岁以后急剧上升,高峰约在60-65岁。妊娠因素:多次妊娠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如氯噻酮、双氢克尿噻、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口服避孕药及普萘洛尔等。     五.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合理饮食配合其他措施,可使患者达到治疗的目的,轻症患者单用饮食调控即可控制病情。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能量摄入,概括为“二低、一高、二适当”。    1.低油脂:减少热能和胆固醇的摄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低盐:预防高血压。    3.高纤维素:减缓糖类在胃肠中的吸收速度,减缓餐后血糖的高峰值,并带走一部分油脂,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适当主食:严格控制单糖的摄入,不吃甜食类食物,对主食不必过分限制,主要指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多糖类主食在体内吸收和利用较缓慢,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变自身对糖的耐受量,起到调理和治疗的作用。最新资料讲:不主张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一般主食不低于250g。    5.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糖尿病患者需要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能量摄入不够,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可占总能量的20-25%(蛋白质正常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糖尿病往往会引起肾脏损伤,在肾病急性期,补充蛋白质时要注意,最好按正常推荐量摄入蛋白质。    6.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促进新陈代谢,对糖和脂肪的代谢有着积极作用。可多吃含糖量少是蔬菜,如苦瓜、番茄、黄瓜,还可以吃土豆、藕、蚕豆、洋葱等。坚果和干果类,可以在餐后三小时饥饿时少吃一点,如核桃、花生、瓜子、杏仁、开心果、腰果等。有文献报导单独补充镁,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7.多食降糖食品:山药、苦瓜、海带、小米等。除饮食治疗外,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减轻胰岛的过度负担,提高疗效。运动最好选择在进餐1小时后,避免剧烈运动。持之以恒进行运动加上饮食治疗,70%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会得到改善和控制。    六.补充营养食品。    1、肽藻营养粉或者营养餐(主要补充营养):每天3次,每次2-3勺,白天多喝水    2、高纤乐(降血压):每天2包,早晚各1包。早起7—9点    3、氨基酸片(增加胰岛活性):每天3次,一次1片。    4、健怡茶、矿物晶由少到多。    三个月一个疗程,六个月一个周期。      

  • 2011-01

    05

    1888

    糖尿病及其饮食治疗

        一.糖尿病的危害。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的死亡率正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隐性杀手,目前我国糖尿病人已达6000万,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达10%以上,每年新增加糖尿病人120万,糖尿病不但能使患者健康和劳动力下降,甚至会致残或过早死亡,而且用于糖尿病人治疗的费用给病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对于糖尿病一定要注意预防为主,一旦得上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根治,糖尿病是终身携带的疾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心血管、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并发症:眼底、肾脏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等病变。    二.什么是糖尿病?    血糖:糖类食物进入人体经消化吸收分解后,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进入血液的葡萄糖称作血糖。血糖在正常情况下,应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空腹小于6mmol/l,餐后不超过8 mmol/l。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胰脏的内分泌组织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胰岛素控制体内葡萄糖的代谢,使血糖在血液中维持在一定正常范围。主要作用是①促进体内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②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③抑制脏糖原分解降低血糖。    糖尿病: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时,造成葡萄糖不能正常代谢,使血液中的血糖增高,在超过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时,尿液中便出现了葡萄糖,称为尿糖,这种病症就称为糖尿病,形象地说就是尿糖病。    三.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出汗、饥饿、乏力、视力障碍、皮肤瘙痒、下肢麻木、易感染等。逐步会发展为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    多尿:血糖高,自尿排出,引起利尿作用,尿量可达3升以上。     多饮:多尿引起脱水,导致口渴。   多食:大量尿糖,引起能量缺乏,导致饥饿。    体重减少:营养浪费,能量不能利用,导致体重减轻。    四.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胰岛β细胞受损或分泌不足,以及受体障碍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所至的胰岛素相对不足。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占糖尿病10%,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90%。    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或依赖胰岛素的治疗,所以Ⅰ型糖尿病又叫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其机制在于病毒进入机体后,直接侵及胰岛 β-细胞,大量破坏β-细胞,并且抑制β-细胞的生长,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    Ⅱ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活性差和变异,是导致胰岛素不足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就是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人体内所有细胞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做受体,它能与胰岛素结合才能促进糖类代谢。受体与胰岛素的关系就好像锁与钥匙,葡萄糖要进入细胞,胰岛素(钥匙)必须打开胰岛素受体(锁)才行,但由于某些原因,人体内的胰岛素受体即锁坏了,钥匙打不开锁,葡萄糖被关在细胞外,这就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为克服胰岛素低抗,过量分泌胰岛素,长时间持续这种高胰岛素血症状态就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所以Ⅱ型糖尿病加重后会转变为Ⅰ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的病因:    II型糖尿病的患病因素主要是因为“吃多动少”,总热量超标,糖和脂肪利用不完造成的。糖尿病的主要患病因素还有肥胖、饮食不均衡、缺少运动、高血压、遗传等。    肥胖因素:肥胖是诱发II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度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4倍,而极度肥胖者则要高30倍,且腹部肥胖较臀部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者由于脂肪增多,胰岛素受体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很难进入细胞内,产生胰島素抵抗。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腺就会大量分泌胰岛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用高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范围,之后胰岛素功能衰竭,分泌胰岛素不足就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饮食不均衡: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饮食可诱发糖尿病。尤其是长期以精米精粉为主食,造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大量丢失也可能诱发糖尿病,因为某些微量无素如锌、镁、铬等对胰岛素的合成及能量代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缺少运动:体力活动的减少亦是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力活动减少一方面可引起肥胖,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并使其敏感性减弱。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因素: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独立因素。    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4)精神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此外还有年龄、妊娠、药物、感染等因素。年龄因素: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40岁后患病率开始明显升高,50岁以后急剧上升,高峰约在60-65岁。妊娠因素:多次妊娠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如氯噻酮、双氢克尿噻、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口服避孕药及普萘洛尔等。     五.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合理饮食配合其他措施,可使患者达到治疗的目的,轻症患者单用饮食调控即可控制病情。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能量摄入,概括为“二低、一高、二适当”。    1.低油脂:减少热能和胆固醇的摄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低盐:预防高血压。    3.高纤维素:减缓糖类在胃肠中的吸收速度,减缓餐后血糖的高峰值,并带走一部分油脂,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适当主食:严格控制单糖的摄入,不吃甜食类食物,对主食不必过分限制,主要指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多糖类主食在体内吸收和利用较缓慢,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变自身对糖的耐受量,起到调理和治疗的作用。最新资料讲:不主张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一般主食不低于250g。    5.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糖尿病患者需要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能量摄入不够,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可占总能量的20-25%(蛋白质正常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糖尿病往往会引起肾脏损伤,在肾病急性期,补充蛋白质时要注意,最好按正常推荐量摄入蛋白质。    6.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促进新陈代谢,对糖和脂肪的代谢有着积极作用。可多吃含糖量少是蔬菜,如苦瓜、番茄、黄瓜,还可以吃土豆、藕、蚕豆、洋葱等。坚果和干果类,可以在餐后三小时饥饿时少吃一点,如核桃、花生、瓜子、杏仁、开心果、腰果等。有文献报导单独补充镁,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7.多食降糖食品:山药、苦瓜、海带、小米等。除饮食治疗外,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减轻胰岛的过度负担,提高疗效。运动最好选择在进餐1小时后,避免剧烈运动。持之以恒进行运动加上饮食治疗,70%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会得到改善和控制。    六.补充营养食品。    1、肽藻营养粉或者营养餐(主要补充营养):每天3次,每次2-3勺,白天多喝水    2、高纤乐(降血压):每天2包,早晚各1包。早起7—9点    3、氨基酸片(增加胰岛活性):每天3次,一次1片。    4、健怡茶、矿物晶由少到多。    三个月一个疗程,六个月一个周期。      

  • 2011-01

    05

    2408

    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对糖尿病人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各型糖懒洋洋现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对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轻型病例,可以把饮食疗法做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地配合口服降糖药,就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对Ⅰ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变应在胰岛素等药治疗的基础由,积极控制饮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防止病情的恶化。所以,饮食疗法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必须严格遵守。   1.饮食治疗的目的  (1)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3)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双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种传染的抵抗力。  2.饮食疗法应用要点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5)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6)糖尿现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有考营养成分表,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7)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病性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而就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6.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7.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8.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9.吃副食也要适量。  10.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  11.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2.少吃盐。  13.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  14.关于吃水果的问题。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橘子、橙子、草莓等,但量不宜多。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血糖低的时候。如果后吃水果就等于加餐了,血糖会马上高起来。另外,西瓜吃了以后,糖吸收很快,故尽量不吃。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应算主食的量。  15.甜味剂不会转化为葡萄糖,不会影响血糖的变化,不能作为低血糖症的自救食品。  16.糖尿病人千万不要限制喝水。      

  • 2011-01

    05

    1928

    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对糖尿病人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各型糖懒洋洋现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对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轻型病例,可以把饮食疗法做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地配合口服降糖药,就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对Ⅰ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变应在胰岛素等药治疗的基础由,积极控制饮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防止病情的恶化。所以,饮食疗法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必须严格遵守。   1.饮食治疗的目的  (1)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3)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双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种传染的抵抗力。  2.饮食疗法应用要点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5)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6)糖尿现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有考营养成分表,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7)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病性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而就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6.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7.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8.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9.吃副食也要适量。  10.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  11.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2.少吃盐。  13.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  14.关于吃水果的问题。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橘子、橙子、草莓等,但量不宜多。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血糖低的时候。如果后吃水果就等于加餐了,血糖会马上高起来。另外,西瓜吃了以后,糖吸收很快,故尽量不吃。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应算主食的量。  15.甜味剂不会转化为葡萄糖,不会影响血糖的变化,不能作为低血糖症的自救食品。  16.糖尿病人千万不要限制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