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紧密结合数字化改革,台州玉环市建设最具辨识度的“玉环样板”健共体

2021-04-09667

 “希望在我们的努力建设下,大家看到健共体,就能想到玉环,想到玉环的医防融合工作,想到玉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做出的成果。”提到玉环健共体建设目标中的“最具辨识度”,玉环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给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答复,“从整个大健康的角度出发,我们想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医疗体系,而是一个让整个健康产业链融合起来的,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的医防融合‘玉环样板’。”

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成立于20185月,由玉环市人民医院牵头,坎门、大麦屿两家中心卫生院,玉城、芦浦、海山乡镇卫生院5家分院组成,现有职工1600余人,病床880张。截止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较2018年底分别增长13.874.91个百分点,其中外转患者较2017年下降44%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这些年的工作,我认为应该是‘数据赋能’‘改革破题’‘医防融合’‘健康中心’。”董寅在短暂的思考后,用四个词语为玉环健共体三年来的工作做出总结。

“数据赋能”——用大数据搭建而成的智慧医疗体系

“这里是玉环市的区域影像中心,这个中心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医共体思维建立起来的区域影像网络。通过这张网络,我们将医共体成员单位以及合作的16家单位的患者影像统一传到中心来,由我们中心的医生实行统一的集中的诊断报告,这样的话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门口检查,享受到同质化的服务。”玉环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党委委员洪伟峰介绍,“云胶片”每年惠及群众17万人次,每年节省费用700多万元。

  类似这样的中心,还有检验、心电、病理及消毒供应。五大共享中心的建设,正是玉环健共体构建智慧化医疗体系的关键所在,极大的提高医疗同质化的水平,也极大的方便了患者的就医。

  数字化转型成为健共体发展的新路径,集团建设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将总院信息逐步向分院延伸,使用同一套电子病历系统,病人就诊、检查、住院“一单通”。由此搭建而成的“慢病数据管理平台”和“智慧卫监信息系统”,让健共体智能化管理成为现实,全面采集市域内慢病患者信息,将区域HIS系统诊疗记录、电子健康档案等,实现一网归集、全程监管。不仅便民惠民,还能完成高效监管,提高工作效率,实时监控风险。

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采集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化归类,成为最大的难题。董寅院长指出:“严格来说我们很多原有的数据不叫‘大数据’,只是数据大,没有结构化。所以说要进行数据的清理归类,真正做到有效应用。我们缺乏一些特别好的数据的采集模型或者应用模型,现阶段要努力去做一些改进。”

“改革破题”——聚焦“医保”和“人事薪酬”,双向激发动能

关于如何破题,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变革,通过调整医保和人事薪酬制度,激发患者和职工的双向动能。

医保改革方面,集团通过每月预付、超支合理分担、结余适当留用、精准监管等方式,激励辖区内医疗机构主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原先的医保是按项目付费,我们从2019年开始,门诊就是按人头包干,与家庭医生签约相结合,区域总额预算制度也已经开始实施,这三个政策其实对我们触动还是比较大的,2020年开始按DRGs支付,对很多的医生来讲也改变了原有的一些服务模式。”董寅院长介绍。

在制度的不断优化改革下,2020年集团职工医保、城乡医保基金门诊总支出较同期分别下降3.96%4.84%,经考核后奖励给家庭医生,人均奖补17354元,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和医保的“双守门人”。

人事薪酬方面,集团建立总院与分院薪酬分配联动机制,激活集团职工活力。实行全员岗位管理、院长年薪制、高级职称自主评聘等,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施“5+1+x”竞聘、“富余”人员统筹调剂、五大共享中心人员整合、行政后勤科室优化重组等措施,推进健共体内不同分院间岗位人员流动,总院管理人员到分院任职,分院“富余”人员流调、整合。

董寅院长向记者解释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其实我们启动得比较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没有启动是为了搭建一个人事岗位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平台建设成功后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实现人事管理信息总院分院的互联互通。这个改革的关键是要让大家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上。第一,改革要以集团的整个“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为方向。第二,改革要以健康为中心。第三,所有的参与方都要有动力,有共同利益。我们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地的具体影响效果就是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至去年年底,集团有效盘活人力资源,腾并岗位97个,2020年分院人均工资总额较2018年增长3.6万元。

“医防融合”——一张疾病地图,实现“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

2018年,玉环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疾病地图绘制,动态研究玉环市域内外住院病人疾病信息,建立区域疾病风险预判模型,确保健共体集团精准规划医疗资源配置。

“利用这张疾病地图,我们可以出台相应的健康干预政策,从而实现预防为主的医共体建设理念。”据董寅院长介绍,2019年开始实施的“五大慢病”防控健康100行动每年组织团队完成健康讲座、义诊、筛查等活动近千场。

集团根据疾病地图结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精准开展疾病监测、早期筛查。“像今年的疾病地图显示,芦浦分院心血管、内分泌、消化、儿科疾病排前四位,数量较多。健共体集团就在芦浦分院精准设置四个全—专科特色门诊,总院下派专家在这里排班坐诊,提升分院服务能力,让患者就近看病。”董寅说。

近两年,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整合总院慢病专家、分院家庭医生、健康专员、社工义工等各方力量,在五家分院设立全专家联合门诊和家庭医生支撑团队,并设立肺部肿瘤、胃肠肿瘤、创伤骨折、临床康复等14个专病专科临床诊疗中心,总院下沉对应学科专家,共派专家在分院坐诊2000多人次。分院诊疗疾病病种数增多35%,一二级择期手术量增多60%,分院床位使用率从46%增长到80%,基层就诊率达77.84%,让患者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

新冠疫情期间,集团夯实平战结合的资源储备和动员响应机制,构建疫情防控快速的“救治网络”和精准的“监控网格”,打造医防无缝对接的闭环管控圈,及时识别了玉环第一例确诊病人,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

“健康中心”——全程跟进自主监测,让健康管理深入人心

糖尿病作为一种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的慢性病,光靠就医很难做到全程管控,必须让患者养成自主检测的意识,配合医生治疗。

“我们的患者每天需要通过手机APP上传三餐前后血糖值,APP会一键智能分析监测结果。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异常升高,就会有高值预警提醒发送到专管医生那里。”内分泌科副主任王爱芳说,“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患者了解情况,并指导正确饮食、科学运动,及时干预,及时控制。”

集团建立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服务的一个缩影,利用智慧医疗打破数据壁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线上线下全程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同时,集团还推广“医疗延伸服务包”,集团将患者出院后的后续碎片化诊疗规划“打包”,由专科医生、护士和家庭医生共同负责病人的健康管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并持续推进“健康+”系列项目,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健康服务,引导居民转变健康观念,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

在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下,“两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5.66%86.23%,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64.4%61.02%,“两慢病”患者基层就诊率达85.53%。去年10月成为国家慢病协同管理体系6家试点示范单位之一。

“我们在数字化改革的过程中,一直有收集群众的意见,比如员工满意度、病人满意度,还有一些职工代表大会、人才座谈会,工作座谈会上也会听取基层分院对我们的一些工作的落实情况的反馈,及时针对一些情况做出调整。”董寅院长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工作计划,“七月份,集团总院玉环市人民医院将要参加等级医院评审,目前我们正在为此全面做准备。”


https://health.zjol.com.cn/jkxw/202104/t20210409_223649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