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健康知识丨台州玉环:每天超剂量注射胰岛素,血糖依旧爆表!医生一看,打错了!

2023-04-20567

65公斤的体重,每天超剂量注射76单位胰岛素,口服两种降糖药,可血糖依旧天天亮红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邪乎!每天超剂量注射胰岛素 血糖始终居高不下

陈伯今年60岁,是位资深的“糖友”,早在8年前发现患有糖尿病,便每天早晚注射10单位的胰岛素降血糖,同时联合口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两种降糖药,血糖一直控制尚可。

可去年下半年开始,怪事发生了!陈伯按老方法操作,但每天测出的血糖都严重超标。以为是胰岛素剂量不够,他便自行开始增加注射量。

一天接一天,一个单位加一个单位,数月下来,陈伯每次注射的剂量加到了38单位,每天注射量高达76单位!有时血糖太高,陈伯还会在饭后再追加注射10单位。

要知道,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一般注射0.5至0.6单位胰岛素,很少超过每公斤1单位。而一米七五高个的陈伯只有65公斤,每天76单位的胰岛素已远远超量。

但邪乎的是,陈伯的血糖始终居高不下,饭后都在15mmol/L左右,最高时都有22mmol/L。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超剂量胰岛素外加两种口服降糖药,这血糖怎么就降不下来?

冤种!药效大打折扣不起作用 竟是因为操作错误

近日,带着一肚子疑惑,陈伯住进了浙江省台州玉环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内分泌科副主任王爱芳带领团队开启“探案”式诊查,就在体检时发现,陈伯肚子上的局部脂肪都已萎缩并形成硬结。只一眼王爱芳便断定,陈伯在胰岛素注射方法上肯定有很大的错误。

医生在为陈伯检查

果不其然,追问下得知,陈伯每天注射的部位都在肚脐边两个固定位置,也正是脂肪萎缩硬结形成的地方。而胰岛素主要通过脂肪层吸收,陈伯一直没更换注射部位,导致胰岛素的吸收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血糖一直降不下的主要原因。

深问细节,王爱芳还发现,陈伯日常注射的胰岛素属于预混胰岛素,注射前一定要摇动混匀,可陈伯都是拿起胰岛素笔就直接注射。常年累月他还养成了“懒”习惯,本该每次注射都要更换的针头,陈伯都是用上两三天才换一次!这系列错误操作,也会大大影响胰岛素的药效。

找到原因后,内分泌科护士长、糖尿病专科护士林丹红第一时间教学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医生们则根据陈伯的情况调整降血糖方案。

林丹红护士长对陈伯宣教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

经过专业团队诊疗,住院一周后,陈伯最终每天只需注射一次胰岛素,剂量仅12单位,口服降糖药也减少到一种,血糖便平稳控制在标准值内,随后顺利出院。

老糖友并不老道,半年来白白打了这么多胰岛素。陈伯直言,一定要把自己的惨痛教训告诉广大糖友,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注意!胰岛素注射深有学问 一定要牢记要点

胰岛素注射也是一门学问,林丹红护士长告诉,注射胰岛素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

针头要“一针一换”

1.针头要“一针一换”

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重复使用的针头会钝化,影响胰岛素注射效果。

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2.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分别为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注射部位应经常轮换,兼顾大轮换和小轮换:

大轮换是指腹部、大腿、上臂和臀部四个注射部位间的轮流注射;

小轮换是指在每个注射部位内以顺时针方向轮流选择注射部位。

每次注射点应间隔至少1厘米,而且尽量避免一个月内重复使用一个注射点。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的现象,应立即停止该部位注射,直至症状消失。

捏皮正确方法

3.捏皮正确方法

捏皮的正确手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肤。如果用整只手来提捏皮肤,有可能将肌肉及皮下组织一同捏起,导致肌肉注射。捏皮时勿力度过大导致皮肤发白或疼痛。

注射前排气注射后停留

4.注射前排气注射后停留

注射前要排尽笔芯内的空气。注射完毕后针头在皮下停留至少10秒,以确保药物全部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单次剂量较大可适当延长停留时间。

胰岛素的保存

5.胰岛素的保存

任何未启封的瓶装或笔芯装胰岛素应保存在冰箱内(2℃~8℃);

已开启的、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储存于室温(≤25℃或30℃)即可,具体情况还应参考产品说明书。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140679403302277005&item_id=2140679403302277005&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