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2021-05
18
627【今日玉环】劳模杨善浦:立志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浙江省劳动模范、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杨善浦,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的他,用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铸就一颗医者仁心,守护着孩子们的生命健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劳模精神。每天早上8时不到,杨善浦准时来到新生儿科监护病房,开始例行的交班和查房工作。新生儿科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是普通病区,另一边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疑难、危重和新来的病患,杨善浦都会重点关注。儿科也被称为“哑科”,病患大多是只会嚎啕大哭的婴孩,无法和医护人员直接有效地交流,杨善浦始终保持十二分谨慎,重复询问家长孩子的病史、治疗史、家族史,观察分析孩子的病症变化、检查结果等,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作为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儿科团队里的“领头羊”,杨善浦积极探索儿科诊疗特色和模式的转变,在其主持下,儿童哮喘门诊、生长发育门诊相继组建,儿科逐步壮大为玉环小儿疾病诊治中心,拥有医生25人,年服务20多万人次。“近几年来儿科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我们儿科承担着整个玉环辖区内儿童的临床诊断治疗,尤其是为早产儿的健康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撑。”杨善浦说。虽然杨善浦现已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的副院长,每天都有大量的行政工作,但他还是坚持坐诊,参与儿科、新生儿科的三级查房,主持院内重大危重病例救治,与小儿疾病诊治中心的20多位医生一起,坚守在守护儿童生命健康的前线,在他的未来规划里,同样装满了“责任”二字。杨善浦说:“我想要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带领全市的儿科医护同仁,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应用更多的新技术,为我市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更好地茁壮成长。”http://www.jryh.com.cn/html/2021-05/18/content_18003_4469368.htm
-
2021-05
17
991【玉环新闻】20210514 夏季出游 警惕蜱虫叮咬
http://www.yhbtv.com/db/yhhs/60950108.shtml 玉环电视台
-
2021-05
13
772【今日玉环】劳模王金辉:为妇女生命健康而奋斗
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妇科主任医师王金辉,2013年10月通过人才引进项目从新疆来到玉环,医院将科室管理的重任交到她手中。在她的主持下,2014年3月医院妇科从妇产科分离出来。王金辉立志“要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凭着这种初衷,她带领科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超越自我,用精湛的医术为我市广大妇女带来幸福与健康。精湛医术 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要想做一名好医生,必须将全部精力倾注到提升诊疗水平上,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将每一台手术当成精品来做。” 王金辉经常这样鞭策自已,不断探求业务新进步,潜心临床实践。2014年初,她独自带领3名年轻的医生开创了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妇科,到如今,科室医生团队已发展到17人,几乎各个都掌握了妇科微创手术。“以前很多本地病人看妇科都到外地去就医。如今外出病人少了很多,大家都愿意来我们这边看病了。” 王金辉欣慰地说道。“技术要突破,最好的捷径就是不断努力。”听说哪里的微创技术好,王金辉就去哪里学习。通过各种交流,了解到妇科技术的新进展,曾赴新疆、广州、佛山等进修腹腔镜、宫腔镜等技术;近两年,她又向福建、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习,开展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疾病的微创治疗,帮助几千位患者解除了困扰多年的痛苦。皮肤白晰,声音软糯,笑容温暖,是王金辉给人的第一印象。而工作中,王金辉却无比坚毅,同事们称她为“铁人”。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遇到病人抢救随叫随到,每个月她都要开展200多台手术。85岁的林阿婆,子宫三度脱垂伴膀胱膨出,排尿困难,每晚排尿10多次,宫颈阴道摩擦溃烂。转辗多家医院问题没得到解决,经人介绍找到了王金辉。老人基础疾病多,手术难度大。她请来了内、外科医生会诊,商讨手术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手术风险太大,很可能出现并发症。看着老人痛得嗷嗷叫,王金辉不想放弃。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她决定为老人实施子宫切除、阴道封闭术。如预料的一样,术后老人出现心衰,王金辉和同事们不眠不休,死守了老人24小时,眼看老人脱险,她悬着的心才着了地。很多妇女因生育落下了各种妇科疾病,出现盆底障碍、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症状。有些妇女连最基本的活动都不能进行,不敢大跳、不敢大笑,生活、行动受到严重困扰。王金辉说:“有位家住渔岙的阿婆,因尿失禁,整天带着尿片,想爬山看风景都不便。后来,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终于把她的病治好了。”阿婆对王金辉千恩万谢,感动地说:“我终于可以爬山,尽情欣赏山顶好风光了。”开展宣教 提高女性保健意识现代女性撑起社会的半边天,由于工作的重荷、家庭的辛劳、竞争的激烈,使女性健康面临着极大的困扰,女性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等。李阿姨今年55岁,两年前体检发现子宫有一直径4厘米的肌瘤。考虑已到绝经年龄,李阿姨便未行手术,心大的她也无定期检查。可这两年时间,顽固的“大姨妈”迟迟不退休,就连经期也变得十分不规则。近日,因为持续腹痛3天,李阿姨入住了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妇科。谁料入院后,李阿姨又出现了阴道大量出血的症状,医生立即为李阿姨进行刮宫止血却未能起效,遂马上安排急诊手术。术中,王金辉为李阿姨取子宫组织标本快速病检,提示子宫内膜癌,且深入基层。王金辉当机立断,征得其家人同意后,立即为李阿姨切除子宫、双侧卵巢及宫旁组织,同时清扫盆腔淋巴结。一个多月200多台手术、300多位出院病人,当妇科医生经常都是处于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右手大拇指关节经常会肿大,疼痛反复发作。”王金辉说,没办法,腔镜手术必须用右手这个部位用力。王金辉还带领同事组建一个病友微信群,义务为病人提供咨询,宣传防病治病知识。一位曾在妇科住院的病人,2017年3月通过这个群了解到筛查宫颈癌的方法,自己的嫂子张女士是高危人群,就带她来医院做了个筛查,结果查出子宫癌前病变,为她赢得了最佳治疗时机。张女士感激地说:“多亏了市人民医院妇科,他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为做好女性健康知识科普,提高女性保健意识,王金辉常带领科室医生下乡开展健康宣教,举办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妇科疾病筛查等。“妇科肿瘤正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杀手……”王金辉在宣教时常通过案例,为妇女同胞们详细讲解日常生活中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生和病变过程,以及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及诊断治疗方法。王金辉表示,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是女性健康的重大杀手。但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并且已经有预防性疫苗的肿瘤疾病,所以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对于宫颈癌的防治,早期进行HPV疫苗接种、定期宫颈筛查、及时治疗很重要。她呼吁广大女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预防、定期筛查。对病人她倾尽心力,而对家人她充满愧疚。 说起家人,王金辉眼眶泛红:“父母在老家新疆,我却长年在玉环工作,忙到抽不出时间去看望他们,不能尽儿女之孝。”“我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妇女的生命健康而努力,与可怕的妇科肿瘤作斗争,当看到病人欢天喜地出院,就是我的幸福;通过努力让病人少病痛,提升生活质量,这便是我最大的满足。”王金辉说。http://www.jryh.com.cn/html/2021-05/13/content_18003_4447559.htm
-
2021-05
12
507【光明日报】温医大附一院青年专家团赴台州玉环送健康
“我们老人出门看病不方便,今天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温州大医院的专家,一圈走下来,我看了呼吸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还复查了老毛病,顺便看口腔科,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在温医大附一院和该院玉环分院(玉环市人民医院)联合开展的“学党史守初心送健康担使命”大型义诊活动现场,70多岁的吴阿公激动地说。自党史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温医大附一院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医疗服务、健康义诊等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党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迄今已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数十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5月9日一早,温医大附一院派出了肝胆胰外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急诊、口腔、骨科、泌尿外科、超声等17个专科的高级职称专家和部分玉环分院专家。台州玉环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成了一家小型临时“医院”,闻讯而来的群众早早地就在活动中心院子里排起长队,有序等待就诊。前来问诊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不少还是集高血压、腰腿痛、肿瘤等多种慢性病于一身,专家们就时不时地来场小型会诊,针对性给予治疗建议,耐心解答群众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及预后等问题。“温州医生不仅技术好,还有耐心,给我写了详细的用药建议和注意事项,我提出加医生微信,以后有问题再咨询,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拿着密密麻麻写满一张医嘱的王阿姨,站在温医大附一院皮肤科主任李智铭的诊桌前高兴地合不拢嘴。从上午8时到11时,李智铭医生已经为40余名群众提供了诊疗意见,忙得都顾不上喝口水。据悉,此次义诊活动共为500余名群众提供了医疗服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温医大附一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李贺说:“我们在两年前组建了这支专科齐全的中青年专家义诊团队,大家自发地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山区、海岛等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义诊,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加入,因为每次活动都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台州玉环市是浙南第一个建立人民政权的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革命老区、革命老根据地,积淀和汇聚了丰富且珍贵的红色资源。集中义诊结束后,专家团队兵分三路,分赴当地离休高龄老党员的家中,为不便来到义诊现场又身患多种慢性病的3位老党员开展联合会诊。温医大附一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陈钢与温医大的青年学生们来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郭口顺家中。大家立即被狭小的居室内随处可见的老照片、奖状奖杯深深吸引。有74年党龄的郭老今年已经96岁高龄,但仍坚持工作,荣获“浙江骄傲”等荣誉。郭口顺曾担任玉环市坎门民兵队首任队长,于1960年受到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领导接见。精神矍铄、逻辑清晰的他,与晚辈们娓娓讲述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大潮中,他始终抱着满腔扎根基层一线,不负初心使命。离休后始终坚持工作的他一如既往放弃双休日,“每天有忙不忘的工作,这样很充实,活一辈子,争取做两辈子的事。”爽朗的郭老说的很实在。得知义诊队中有青年学生党员,郭口顺亲切地拉着她的手嘱咐:“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要始终坚持初心,始终为人民服务”。得知郭老患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慢性病,医疗团队在临走前细致地为老人做了相关检查,并指导用药和日常注意事项。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1d9a9f5b638d442b872a8361b19f7e16
-
2021-05
12
802【玉环新闻】温医大附一院联合玉环市人民医院举办大型义诊活动
http://www.yhbtv.com/db/yhxw/60946665.shtml
-
2021-05
10
837【天目新闻】这场义诊活动 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老人身边
https://tm.zjol.com.cn/video.html?id=338201&duration=59.0&isVertical=1&fsize=17671658&width=720&height=1280&video_h5_mode=1(天目新闻)
-
2021-05
10
689【今日玉环 玉环新闻网】打造合作办医2.0版本
5月8日下午,在市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内举行了市人民政府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合作签约仪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对市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帮扶,协助市人民医院在合作期内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强化学科科研水平提升,助力市人民医院医、教、研、管协同发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夏景林,市委书记吴才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阳,副市长陈康参加签约仪式。自2014年市人民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托管关系,成为温医大附一院玉环分院以来,总院加大对玉环分院的帮扶力度。通过精准下沉,强化“一对一”技术传帮带,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让我市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专家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总院的帮助下,玉环分院成为温医大教学医院,将温医大在职研究生班带到玉环,分院学科建设、技术能力、科研教学等工作均上了新台阶,总体呈现“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共赢局面。仪式上,周阳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签署了医疗合作协议。吴才平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年来的持续输出帮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继续携手、共同开启新一轮合作,对推进我市健共体加速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服务需要、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医院管理、专业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市人民医院更大支持,帮助创成省“三乙”综合性医院,共同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县级标杆医院和浙东南地区医疗“高地”。希望市人民医院锚定“创三乙”目标,主动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看齐,用好帮扶资源,苦练内功本领,加快推动健共体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为全市群众提供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的医疗卫生供给。夏景林表示,作为国内一流的省属三甲综合性医院,将肩负起保障玉环广大群众医疗保障的重任,与玉环人民政府开启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合作,揭开医疗卫生帮扶合作的崭新一页。http://www.jryh.com.cn/html/2021-05/10/content_18003_4429499.htmhttp://yhnews.zjol.com.cn/yuhuan/system/2021/05/10/033015292.shtml
-
2021-05
10
709【健康报】院长说 慢病医防融合在玉环如何实现
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 董寅作为国家慢病协同管理体系6 家试点示范单位之一,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以慢病管理为突破口,以数字化为支撑,形成了“预防+ 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构建了慢病防控闭环管理体系。因健共体建设成绩突出,被浙江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绘制疾病地图玉环市芦浦区常住人口 25224 人,目前在管高血压患者 1925 人,糖尿病患者 729 人,65 岁以上老年人2680 人。依据今年的疾病地图,芦浦分院的心血管、内分泌、消化、儿科疾病患者数量较多,集团就在芦浦分院设置了4 个全专联合门诊,由总院安排固定的专家在芦浦分院坐诊。2018 年,玉环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疾病地图绘制,动态研究市域内外住院患者疾病信息,建立区域疾病风险预判模型,精准规划医疗资源配置。近两年,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在五家分院设立全专联合门诊和家庭医生团队,并设立肺部肿瘤、胃肠肿瘤、创伤骨折、临床康复等14 个专病专科临床诊疗中心,发挥总院引领作用,让患者主动留在市域就诊。总院共派专家在分院坐诊 2000 多人次。2020 年,分院向上转诊人次同比增长83.33%,总院向下转诊人次同比增长19.45%。建信息化集成平台张先生患有2 型糖尿病5 年,一直在玉环市人民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就诊,通过手机App 上传三餐前后血糖值。App 可智能分析监测结果,还会将高值预警提醒发送给专管医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玉环市人民医院探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线上线下全程管理,设有院内、院外及患者自我管理系统,用户数据更全面、详实、连续,有助于监测个人健康状况和制定管理方案。医院、科室和医生运用移动工具,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在管理好患者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信心。此外,集团建成了信息化统一集成平台,总院、分院使用同一套信息系统,推进临床诊疗和居民健康数据平台的整合,实时抓取市域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数据,重点对就诊机构、就诊次数、就诊时间、康复情况等10 余项重要指标进行监测,动态掌握市域内慢病诊疗、分类管理、康复等情况,监测居民慢病危险因素,进行防控和预警。推出“医疗延伸服务包”陈先生在玉环市人民医院进行了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康复出院需要定期复查,他选择了“心脏起搏器术后6 个月的延伸服务包”。出院后1 周复诊,主管医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指导药物治疗;术后第1、3、6 个月,由专科医生进行随访,6 个月内有健康问题可随时咨询专科医生,并由家庭医生负责健康评估与宣教等。集团以高血压、糖尿病和慢阻肺等常见病、多发病为抓手,推出了“医疗延伸服务包”,打造慢病多学科诊疗路径,建成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实现集团总院与分院糖尿病“一站式、标准化”管理。集团建立县域慢阻肺规范管理中心,开展双肺筛查项目。从去年10 月起,为辖区慢阻肺患者和从集团出院的慢阻肺患者,提供免费肺炎、流感疫苗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减少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患者出院后,又将后续诊疗规划“打包”,由专科医生、护士和家庭医生共同负责,探索基于健共体的慢病全程管理长效机制。发挥“一家人”优势王珠燕是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海山分院的院长,也是一名中医师。自 2020 年 11 月起,她每周三在大麦屿分院坐诊。健共体集团临床检验中心“ 一体化”建设后,海山分院的检验人员统一在总院检验科上班。集团发挥“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的优势,实行全员岗位管理。按照“一院一策”的原则,推进集团内不同分院间人员流动。总院管理人员到分院任职,整合分院人员,实现人员统筹使用。集团以薪促融合,分院到总院上班的,可参照总院标准发放,总院到分院上班的,总院予以一定补助,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集团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保基金统一支付,出台集团基金结算办法、差异化支付制度, 薪酬与医保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结余基金经考核后奖励给家庭医生, 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和医保的“ 双重守门人”。http://szb.jkb.com.cn/jkbpaper/html/2021-05/10/node_2.htm
-
2021-05
06
710【今日玉环】劳模缪金透:守为民情怀 铸医者仁心
“缪医生,我这几天感觉有点不舒服,你帮我看看吧。”离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正常上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家住坎门的陈女士就急匆匆地来到医院找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缪金透就诊。当天上午是缪金透的坐诊时间,作为医院的专家门诊,他的号一向难挂,许多慕名而来的病人只能提早来医院排队,但缪金透总是来得更早,陈女士赶到医院时,他已经早早坐在办公室里为病人诊疗了。每天早到半个小时,这是缪金透争分夺秒工作养成的习惯,并且这个习惯坚持了数十年。在这半个小时里,开早班晨会、为市民提供门诊服务、巡视留观病房都是他的例行任务。“病人越来越多,我就提早到岗,利用这半个小时尽可能多的帮他们看病。”缪金透说。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找缪金透看病已经有六七年了,对缪金透不仅仅是医术上的认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信赖。“我怕来迟没有号,总是提早来,每次他也都会在。”陈女士说,“缪医生是我见过最认真的医生,他愿意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帮我们看病,及时为我们解除病痛,这种对病人的关怀在我看来比什么都重要。”从上午开始坐诊,缪金透几乎就没离开过诊室。病人络绎不绝,他不停地接诊,询问病情、下诊断书、开处方,片刻不得停歇。直到送走了最后一位病人,缪金透才起身脱下白大褂,准备去食堂吃饭。时间已经是中午1时了。“很多人中午来的时候会问我,缪医生还没吃饭啊,我都开玩笑说自己是‘铁人’。”他笑道,“其实拖班对我来说很正常,病人来找你,就是将健康交给你,就是对你的信任。”在简短的用餐后,缪金透又得马上开始准备下午的手术。没有时间午休,甚至没有时间小憩一会儿,但一站在手术台上,连轴转了一上午的缪金透又变得精神抖擞。身为普外科主刀医生,一周五天,他有三天半都是在手术室里度过的;一天六七台手术,白天进手术室直到天黑出来,这对他来说都是常态。在普外二科病区护士长杨海弟看来,缪金透确实担得起“铁人”医生这一称号。“我和缪医生共事近10年了,他基本上每天都是这样连轴转,休息时间很少,但他从不喊累,也从不抱怨。”杨海弟说,“他还经常告诉我们要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要和他们沟通,做他们的亲人,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缪金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临床工作中,他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仅在生理上为病人治疗病痛,还帮助他们排解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安心配合治疗。每天的行程安排结束后,缪金透都会去病区给当天做完手术的病人回访查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确保术后顺利康复;病人出院后,缪金透也会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关心询问病人后续身体状况,用真情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曾经有一位双目失明、年仅17岁的男孩,因患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疾病,找到缪金透。当时已经是下午5时多,缪金透刚结束当天最后一台手术,他顾不上休息吃晚饭,立即赶去为男孩诊治,告诉家长必须尽快手术。可当男孩的父母得知手术需要巨额的医疗费后,却开始犹豫不决。缪金透只说了一句“先手术,医疗费我们再想办法”,就再次返回手术室。期间,他没有休息,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多才从手术室出来。随后的几天,缪金透便开始忙着向院领导汇报情况,尽量为男孩减免部分费用,并慷慨解囊,甚至带领全科室人员为其捐款。连续好几年,缪金透都定期到男孩家里回访,看到孩子身体健康还上了盲校找到了工作,缪金透由衷地感到高兴。“人命关天,给人看病,由不得半点马虎。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缪金透说,“这么多年工作顺利,病人和家属的信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缪金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医者仁心,安慰与关怀都是我们的武器。”从医近四十载,他躬行普外科领域,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救治了无数患者,赢得了众多好评;他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在普外科、肝胆外科及甲状腺乳腺外科领域硕果累累。患者的满意、高超的技艺成为了对他最好的褒奖,他也因此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玉环名医”“名医工作室领衔人”“玉环市领军人才”等荣誉。“学医救人,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初心,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做出最好的成绩,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在践行的目标。”从医路上,缪金透用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用付出彰显责任与担当,守护为民情怀,尽显医者本色。http://www.jryh.com.cn/html/2021-05/06/content_18003_4413138.htm
-
2021-04
16
672【浙江日报 玉环发布】玉环医疗实现“县域强”
“在家门口就能看省级医院的专家,真的太方便了。”近日,80岁的陈大爷来到了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复诊。两年前,他出现呕血便血,被查出胃癌,最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程骏和玉环市人民医院胃肠诊治中心主任张宝杭的治疗下,成功切除了肿瘤,目前情况良好。日前,浙江省DRGs平台显示,玉环市人民医院2020年住院手术总量、三四级手术占比分别列全省72家同级医院第四、第五。玉环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得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玉环市人民医院(温医大附一院玉环分院)开展合作,积极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据悉,温医大附一院采取常驻分院、周末专家支援、不定期团队指导等多种方式,让专家“下沉”到玉环分院进行精准帮扶。2020年5月至12月,温医大附一院共派出常驻人员38人,服务3030天;临时下派337人次,服务343天;在分院指导手术381台,其中四类手术230台。在疫情防控期间,温医大附一院以远程医疗平台为依托,创新资源下沉模式,实现了远程会诊、查房、影像诊断等功能,实现“速诊速治”。温医大附一院在“输血”的同时,也积极“造血”。通过“下沉”专家业务带教、查房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形式,提高玉环分院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诊疗水平,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使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医院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有了整体提升。玉环分院胃肠诊治中心主任张宝杭表示,“双下沉 两提升”工作,推动了科室的高质量发展。“拿大肠癌手术来说,原先本院局限于做开放手术,现在已经能熟练做微创手术;原先老百姓看病喜欢往外跑,尤其谈癌色变,但现在愿意留在当地做手术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双下沉 两提升”,玉环分院的医院影响力以及对疑难病的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其胸痛、卒中中心通过国家认证,诸如急性心梗PCI、脑梗死取栓等急危重病人介入手术得到广泛开展。玉环分院还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在玉环公共卫生服务行风测评中排第1名,创历史佳绩。玉环市人民医院还是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去年8月健共体建设被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通报表扬。温医大附一院驻玉环分院常务副院长冯建武介绍,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帮扶玉环市人民医院真正达到了帮一家、带一片,实现从“县级强”到“县域强”,2020年玉环的县域、基层就诊率分别较2018年提升13.87、4.91个百分点。去年12月,玉环分院又挂牌成为温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http://zjrb.zjol.com.cn/html/2021-04/16/content_3427006.htm?div=-1https://mp.weixin.qq.com/s/LmGCidfCbj0rR7c_Ejlinw
-
2021-04
09
667【浙江在线】紧密结合数字化改革,台州玉环市建设最具辨识度的“玉环样板”健共体
“希望在我们的努力建设下,大家看到健共体,就能想到玉环,想到玉环的医防融合工作,想到玉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做出的成果。”提到玉环健共体建设目标中的“最具辨识度”,玉环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给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答复,“从整个大健康的角度出发,我们想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医疗体系,而是一个让整个健康产业链融合起来的,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的医防融合‘玉环样板’。”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成立于2018年5月,由玉环市人民医院牵头,坎门、大麦屿两家中心卫生院,玉城、芦浦、海山乡镇卫生院5家分院组成,现有职工1600余人,病床880张。截止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较2018年底分别增长13.87和4.91个百分点,其中外转患者较2017年下降44%。“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这些年的工作,我认为应该是‘数据赋能’‘改革破题’‘医防融合’‘健康中心’。”董寅在短暂的思考后,用四个词语为玉环健共体三年来的工作做出总结。“数据赋能”——用大数据搭建而成的智慧医疗体系“这里是玉环市的区域影像中心,这个中心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医共体思维建立起来的区域影像网络。通过这张网络,我们将医共体成员单位以及合作的16家单位的患者影像统一传到中心来,由我们中心的医生实行统一的集中的诊断报告,这样的话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门口检查,享受到同质化的服务。”玉环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党委委员洪伟峰介绍,“云胶片”每年惠及群众17万人次,每年节省费用700多万元。 类似这样的中心,还有检验、心电、病理及消毒供应。五大共享中心的建设,正是玉环健共体构建智慧化医疗体系的关键所在,极大的提高医疗同质化的水平,也极大的方便了患者的就医。 数字化转型成为健共体发展的新路径,集团建设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将总院信息逐步向分院延伸,使用同一套电子病历系统,病人就诊、检查、住院“一单通”。由此搭建而成的“慢病数据管理平台”和“智慧卫监信息系统”,让健共体智能化管理成为现实,全面采集市域内慢病患者信息,将区域HIS系统诊疗记录、电子健康档案等,实现一网归集、全程监管。不仅便民惠民,还能完成高效监管,提高工作效率,实时监控风险。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采集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化归类,成为最大的难题。董寅院长指出:“严格来说我们很多原有的数据不叫‘大数据’,只是数据大,没有结构化。所以说要进行数据的清理归类,真正做到有效应用。我们缺乏一些特别好的数据的采集模型或者应用模型,现阶段要努力去做一些改进。”“改革破题”——聚焦“医保”和“人事薪酬”,双向激发动能关于如何破题,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变革,通过调整医保和人事薪酬制度,激发患者和职工的双向动能。医保改革方面,集团通过每月预付、超支合理分担、结余适当留用、精准监管等方式,激励辖区内医疗机构主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原先的医保是按项目付费,我们从2019年开始,门诊就是按人头包干,与家庭医生签约相结合,区域总额预算制度也已经开始实施,这三个政策其实对我们触动还是比较大的,2020年开始按DRGs支付,对很多的医生来讲也改变了原有的一些服务模式。”董寅院长介绍。在制度的不断优化改革下,2020年集团职工医保、城乡医保基金门诊总支出较同期分别下降3.96%、4.84%,经考核后奖励给家庭医生,人均奖补17354元,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和医保的“双守门人”。人事薪酬方面,集团建立总院与分院薪酬分配联动机制,激活集团职工活力。实行全员岗位管理、院长年薪制、高级职称自主评聘等,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施“5+1+x”竞聘、“富余”人员统筹调剂、五大共享中心人员整合、行政后勤科室优化重组等措施,推进健共体内不同分院间岗位人员流动,总院管理人员到分院任职,分院“富余”人员流调、整合。董寅院长向记者解释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其实我们启动得比较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没有启动是为了搭建一个人事岗位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平台建设成功后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实现人事管理信息总院分院的互联互通。这个改革的关键是要让大家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上。第一,改革要以集团的整个“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为方向。第二,改革要以健康为中心。第三,所有的参与方都要有动力,有共同利益。我们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地的具体影响效果就是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至去年年底,集团有效盘活人力资源,腾并岗位97个,2020年分院人均工资总额较2018年增长3.6万元。“医防融合”——一张疾病地图,实现“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2018年,玉环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疾病地图绘制,动态研究玉环市域内外住院病人疾病信息,建立区域疾病风险预判模型,确保健共体集团精准规划医疗资源配置。“利用这张疾病地图,我们可以出台相应的健康干预政策,从而实现预防为主的医共体建设理念。”据董寅院长介绍,2019年开始实施的“五大慢病”防控健康100行动每年组织团队完成健康讲座、义诊、筛查等活动近千场。集团根据疾病地图结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精准开展疾病监测、早期筛查。“像今年的疾病地图显示,芦浦分院心血管、内分泌、消化、儿科疾病排前四位,数量较多。健共体集团就在芦浦分院精准设置四个全—专科特色门诊,总院下派专家在这里排班坐诊,提升分院服务能力,让患者就近看病。”董寅说。近两年,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整合总院慢病专家、分院家庭医生、健康专员、社工义工等各方力量,在五家分院设立全专家联合门诊和家庭医生支撑团队,并设立肺部肿瘤、胃肠肿瘤、创伤骨折、临床康复等14个专病专科临床诊疗中心,总院下沉对应学科专家,共派专家在分院坐诊2000多人次。分院诊疗疾病病种数增多35%,一二级择期手术量增多60%,分院床位使用率从46%增长到80%,基层就诊率达77.84%,让患者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新冠疫情期间,集团夯实平战结合的资源储备和动员响应机制,构建疫情防控快速的“救治网络”和精准的“监控网格”,打造医防无缝对接的闭环管控圈,及时识别了玉环第一例确诊病人,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健康中心”——全程跟进自主监测,让健康管理深入人心糖尿病作为一种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的慢性病,光靠就医很难做到全程管控,必须让患者养成自主检测的意识,配合医生治疗。“我们的患者每天需要通过手机APP上传三餐前后血糖值,APP会一键智能分析监测结果。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异常升高,就会有高值预警提醒发送到专管医生那里。”内分泌科副主任王爱芳说,“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患者了解情况,并指导正确饮食、科学运动,及时干预,及时控制。”集团建立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服务的一个缩影,利用智慧医疗打破数据壁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线上线下全程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集团还推广“医疗延伸服务包”,集团将患者出院后的后续碎片化诊疗规划“打包”,由专科医生、护士和家庭医生共同负责病人的健康管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并持续推进“健康+”系列项目,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健康服务,引导居民转变健康观念,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在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下,“两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5.66%、86.23%,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64.4%、61.02%,“两慢病”患者基层就诊率达85.53%。去年10月成为国家慢病协同管理体系6家试点示范单位之一。“我们在数字化改革的过程中,一直有收集群众的意见,比如员工满意度、病人满意度,还有一些职工代表大会、人才座谈会,工作座谈会上也会听取基层分院对我们的一些工作的落实情况的反馈,及时针对一些情况做出调整。”董寅院长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工作计划,“七月份,集团总院玉环市人民医院将要参加等级医院评审,目前我们正在为此全面做准备。”https://health.zjol.com.cn/jkxw/202104/t20210409_22364955.shtml
-
2021-04
06
674【台州日报 台州新闻】玉环:“疾病地图”赋能医防智治
每周六下午,玉环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蔡行平,总是准时出现在坎门分院,开始一周一次的基层坐诊。“以前总感觉坎门看中医不方便,没想到现在每周都有专家下来坐诊,我们不用往城区跑了。”家住坎门街道海港社区的陈女士,说起了“家门口”就医的细微变化。从病人找医生到医生下沉基层医院,还得从一张“疾病地图”说起。早在2018年,玉环就在全省率先启动“疾病地图”绘制工作,通过大数据实时动态分析,精准描绘疾病种类、疾病分布、患者信息的多维度集成地图,科学直观地了解区域疾病与健康状况,帮助市民更好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一张地图,全域疾病信息一览无余登录玉环市卫生健康“云数据”平台,主界面中一张红橙相间的玉环地图跃然眼前。疾病分布、机构分布、性别分布等关键要素,被转化成清晰可见的数字图表,居民的健康及相关信息直观、科学地反应在“地图”上。“‘疾病地图’就是一张精准的医学地图,通过它可以对区域疾病高发危险因素和防治工作,提供更加专业的健康管理决策。”玉环市卫健局医政医管科科长罗永松说。2018年,玉环成立“疾病地图”绘制专家小组,动态分析近5年市域内外住院病人病种、住院天数、医保支付情况等信息,建立以健康系统、健康名称、患者性别、就诊机构等多维度健康预判模型,最后以乡镇为单位精准绘制市域“疾病地图”。“我们的‘疾病地图’辐射到村一级。”罗永松边说边在数据源栏中输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点击进入玉城街道板块,仅几秒,一张村社分布图便展现眼前,地图上每个村(社区)上都有一个气泡,气泡越大、颜色越深则代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越多。“通过这张‘地图’,我们及时了解区域疾病情况,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也为政府出台政策规划医疗资源,打造医学高峰,补齐学科短板提供科学依据。”罗永松说。自“疾病地图”运行以来,玉环已累计分析近45万份病历,建立100个病种模型,持续深入推进医防融合工作。一个导航,老百姓“家门口”精准就医37岁的林女士两侧髋关节疼痛11年,已经影响正常生活,这几年辗转于上海、杭州等地寻医。让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缠绵多年的顽疾最终在“家门口”治好。“以前不知道玉环也能做髋关节置换手术,四处寻医,经人推荐来到玉环市人民医院。”林女士说。现在她两侧的髋关节都置换了,过几天就能出院。以往,一生病,玉环市民总想往外跑;而今,玉环通过“疾病地图”留住了不少病人。近年来,玉环市依据“疾病地图”,动态分析市民市域外就诊率较高的病种,以市域内两家健共体总院为龙头,设立专病专科临床诊疗中心,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比如,在玉环市人民医院就设立胃肠肿瘤、创伤骨折、儿童肺炎等14个专病专科临床诊疗中心,与沪杭温三甲医院紧密合作,让患者主动留在市域内就诊。自14个专病专科诊疗中心运行以来,相应病种市域外就诊人次平均下降20%,减少医保基金支出约5000万元。“诊疗中心成立后,我们相对应地投入高端医疗设备,引进专业人才,将每个中心的分工更加细化,方便市民就医。”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党委副书记、院长董寅说。“海山风湿、骨关节病人多,我们就在海山分院开设骨关节病门诊,坎门呼吸道病种多,就开设呼吸病门诊。”罗永松说。2020年,玉环健共体总院下沉专家同比增长72.32%,分院诊疗健康病种数增加35%,一二级择期手术量增加60%,基层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23%,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好看病。一种干预,健康管理早介入更高效每周,清港分院家庭医生杨彩雪至少下乡2次。下乡前,她会背上装有心电仪、血压计、听诊器等“工具”的定制随访包,为患者做检查。“这就是‘疾病地图’带来的便利,因为分析出来辖区内慢性病人多,分院特制了随访包,方便我们下乡诊疗。”杨彩雪说道。通过“疾病地图”分析,胃癌、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清港高发的病种。对此,清港成立了全省首个社区代谢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并组建了11个家庭医生团队,与辖区内29个村(社区)居民签约,目前建档率超97%。“对每个患者我们都开出两个‘处方’,一张是用药处方,另一张则是健康宣教处方,让老百姓提高自我健康意识。”清港分院院长高成龙说,清港镇心脑血管户籍发病率已连续3年下降。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是关键。近年来,玉环整合医疗专家、家庭医生、健康专员、社工义工等力量,组成全科融合团队,深入实施“五大慢病”防控健康100行动,每年完成健康讲座、义诊、筛查等活动近千场。前阵子,通过“疾病地图”分析,45-55岁的玉环市民患“两癌”、胃肠道肿瘤风险较高,玉环市卫健局及时调整筛查策略和力度,实现早介入、早发现、早治疗。http://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104/06/content_109355.htmlhttp://app.taizhou.com.cn/news.aspx?newsid=127186&code=011dvXkl2P8TN64nJnml24pWZN0dvXkT&state=STATE
-
2021-03
23
833【健康县域传媒】院长访谈 ∣ 董寅:“六动”并举,巧解薪酬、绩效、医保等难题
为了将“5G健康直通车”开到老百姓家门口,2021年春节期间,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特别忙。2月23日,玉环市“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直通车”公益筛查项目在玉环市人民医院集团启动,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启动筛查的市。 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我们每天派出心内、泌尿、内分泌、呼吸等11位专家团队到健共体辖区各乡镇开展筛查、义诊活动,为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体检。”据董寅透露,2020年玉环市市域、基层就诊率分别达到83.59%和77.64%,较2017年底分别增长13.87和4.91个百分点,其中外转患者数较2017年下降了44%。玉环市隶属浙江省台州市,是全国14个海岛县(市)之一。就诊模式和基层就诊率的变化,只是玉环市创新构建“预防+治疗+康复”的三位一体健康服务模式(简称健共体)的一个缩影。针对新时期县域内医防融合体系如何搭建,《健康县域传媒》记者专访了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 健共体建设逐步尝试推进“医防融合”董寅: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成立于2018年5月,下设市坎门、大麦屿、玉城、芦浦、海山5家分院,集团有职工1686人,病床880张。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我国卫生健康体系存在的短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医防融合”战略。要从根本上实现总书记提出的医防融合,必须从管理体制、医疗保障、财政保障、人才培养、考核方式等方面动真格。将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整合,加强基层培养人才、储备人才,逐年提高对医疗与公共卫生保障力度,探索建立新型的符合卫生健康行业特点的,以健康服务绩效、区域人群健康改善为核心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方式和激励分配制度,鼓励居民提高健康水平,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当前,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对推进“医防融合”做了尝试。玉环市健共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以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不断强化“体系、服务、信息、医保、利益“五融合”,强化基层医防融合。目标定位是促进公卫和临床队伍融合,形成全科和专科联合,相互支持的管理团队,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形成优质高效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总之,医防融合是今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新方向,要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契合,与支付方式改革相配合,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才能实现“医”与“防”的有机融合。 “六动”并举,促基层就诊率达77.64%健康县域传媒:我们看到玉环市市域、基层就诊率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变化,能否具体谈谈玉环构建医防融合的约束激励机制有哪些呢?董寅:自2018年5月,玉环在浙江省率先构建并启动实施“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共同体以来,玉环市深入实施“医保撬动、绩效驱动、数字推动、地图促动、MMC联动、团队带动”六动并举,健共体模式下的医防融合工作已经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1.地图促动,把病人留下来。玉环创新实施“疾病地图”绘制工作,动态分析近五年市域内外住院病人病种、住院天数、医保支付情况等信息,建立区域疾病风险预判模型,精准合理规划医疗资源配置。董寅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针对疾病地图显示的区域高发疾病病种,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于去年设立胃肠肿瘤、创伤骨折、临床康复等专病专科临床诊疗中心14个,通过学科能力提升和“双下沉、两提升”精准合作,相应病种市域外就诊率平均下降20%,减少医保基金支出约5000万。去年累计下沉专家同比增长72.32%,分院诊疗疾病病种数增多35%。 2.绩效驱动,把质量提起来。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医防融合、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等工作列为重点考核指标,且分值占比逐年提升,其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财政补助、资源配置等直接挂钩。“我们还建立总院职工晋升职称前到分院服务的制度,总院人员下沉分院服务的经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和依据。采取现场考核与信息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对基层开展医疗质控管理考核,每半年开展一次公共卫生考核,每年度进一次整体绩效考核,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董寅如是说。3.数字推动,把效率提起来。创新搭建市域慢病数据管理平台,动态更新慢病患者就诊机构、就诊次数、就诊时间等重点数据,以图表统计、数据仓库形式科学高效分析患者就诊行为。同步接入国家指南人工智能慢病管理系统(GDS),对慢性病患者按照红、黄、兰、灰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推行医疗和健康“双处方”,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市医保局联合开发慢病门诊临床路径信息化平台,实现入组慢病患者医嘱自动生成,医嘱阶段调整自动提醒,慢病药品处方管理,医保资金使用情况预警等。 4.医保撬动,把理念树起来。围绕“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转变。先后实施区域医保总额预算、慢性病患者门诊医保费用按人头包干、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服务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按人头付费等医保支付改革,与医保局联合搭建医保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合理预付、超支自理、结余留用、精准监管等方式,激励健共体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以按人头包干试点为抓手,在全省率先探索由家庭医生统一管理纳入签约的“两慢病”患者门诊医保费用,试点患者门诊医保费用人均结余39.92%,结余经费经考核后奖励给家庭医生团队,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和医保的“双守门人”。5.团队带动,把服务优起来。聚焦健共体总院慢病专家、基层分院家庭医生、健康专员、社工义工等各方力量,整合打造全专科融合团队,全市313名原卫生计生员通过每年业务培训转型成为健康专员,承担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协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新职责,发挥基层优势来增强慢病健康管理网底力量。6.薪酬推动,把资源活起来。集团突出“以健康为中心”的薪酬分配导向,总院引进RVRBS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软件,将医务人员的奖金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打破总院与分院体制机制壁垒,在符合岗位条件基础上薪酬分配“就高不就低”,分院人员到总院上班,参照总院人员标准发放;总院人员到分院上班,总院有关政策予以一定经费补助。实行院长年薪制,将分院院长年薪与单位整体运营情况挂钩。建立总院与分院薪酬分配联动机制,允许分院参照总院的绩效工资总额上浮部分及绩效考核奖的50%-90%发放,激活集团职工干事热情。健康县域传媒:在走访中发现,很多乡镇卫生院甚至县域医院缺乏全科、公共管理思维,这方面在玉环是如何解决的?董寅:一方面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两员一中心一团队”工作机制和公共卫生专员、联络员派驻制度。深度推进健共体集团内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队伍、资源、服务、信息的四方融合。推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融入健共体建设发展,帮助健共体总院系统梳理解决疑难问题、推进服务精细化管理,促进公共卫生工作质量稳步提升。疾控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为集团公共卫生专员,列席院长办公会,参与公共卫生重大决策。形成集团总院、基层分院和公卫机构会商议事机制。建立分院公共卫生联络员和公共卫生团队,重大疫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动处置,人员使用、医疗质量、公卫服务、绩效考核统一实施,共同做实做强公共卫生服务。另一方面聚集“疾病地图”,助推精准预防。2018年玉环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疾病地图绘制,动态研究玉环市域内外住院病人疾病信息。集团根据疾病地图结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精准开展疾病监测、早期筛查。打造慢病多学科诊疗路径,建成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简称MMC),实现集团总院、分院糖尿病“一站式、标准化”管理(1+X模式)。建立县域慢阻肺规范管理中心开展双肺筛查项目,开展“两癌”、胃肠肿瘤、“四病四癌”筛查,为慢阻肺病人提供免费肺炎、流感疫苗接种。总院设立家庭医生门诊,推行医疗和健康“双处方”制度。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1+N”家庭医生支撑团队,让群众和家庭医生都有“医靠”。 玉环荣誉:玉环市下辖3街道6镇2乡,户籍人口43.06万,流动人口25万。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3家,其中公立医院3家、妇保院1家、民营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乡镇卫生院10家、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185家。自2012年玉环市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挂牌合作以来,双方依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玉环市科研教学基地”为玉环公共卫生工作在科研支持、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政策评估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扶和支持。玉环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国家重点传染病防治综合示范区”等称号,是全国唯一拥有“中国高血压最佳防治城市奖”荣誉的城市,并连续14年蝉联台州市基本公共卫生考核桂冠。https://mp.weixin.qq.com/s/ijhonsGe8g7q9UHz6uVnhQ
-
2021-03
17
891【在浙里 台州新闻 台州晚报 台州晚报公众号】比国际标准快74分钟!男子突发心梗,医生16分钟生死时速救人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心梗病人来说这句话特别适合玉环大叔张强(化名),每天两包烟,突发心梗。医生16分钟生死时速救人,跟国际上心梗救治标准90分钟相比,足足缩短了74分钟。胸口痛到发慌,男子驾车求医张强家住玉环坎门,是一家器械厂技术管理员。“一支在手,烦恼全无”51岁的他,最大的爱好是抽烟。18岁就开始吸,如今每天2包打底。烟瘾那是相当的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饭可以不吃,烟是万万不能断的。3月15日下午3时许,正在上班的张强感到胸口一阵疼痛。一开始以为休息一下 ,就会没事,但越来越痛,连呼吸都痛。“还是去医院看看吧!”张强决定去最近的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坎门分院,车程7分钟左右。感觉没啥大碍,张强决定自己开车去。车开出去没几分钟,痛感加剧,呼吸都有点困难,渗出来的冷汗,把衣服都打湿了。他有种不祥的预感,马上给妻子黄英(化名)打了个电话。妻子说自己马上往医院赶,叮嘱丈夫“坚持住,一定要把车开到医院!”张强忍住不适,咬牙往前开,跨进医院大门时,差点瘫软在地。这时,黄英也匆匆赶到了。经过检查,医生的结论是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急需到人民医院做介入手术。“听你们的安排!”黄英就说了一句。她太明白这个病的凶险了。两年前,她一个一姐妹的丈夫,就曾因心梗在玉环市人民医院抢救,紧急手术才捡回一条命。医院上演生死时速医护人员马上给张强服用了相关药物,紧急联系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胸痛中心。这边,救护车载着张强飞驰,随车医护有条不紊地做着术前系列准备。那边,医护人员进入紧急状态。救心高速路一键开通,急诊科、心内科、DSA导管室等科室医护人员火速集结。16点25分,张强送抵玉环市人民医院、三位医生、四名护士已经在门口等候。他被直接送往DSA导管室,心内科主任阮宏标和他的团队,已经在等候。手术中,阮宏标发现病人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属于极高危病变,随时会出现心跳骤停。16点41分,“救心”团队成功将导丝通过闭塞血管,继而马上开通。16分钟,再次刷新医院D to W时间记录,医护人员击掌相庆。普通市民对这个“D to W时间”,可能不太了解。这是指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的时间。这是反映一个医院胸痛中心,对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能力的重要指标。国际上心梗救治标准是90分钟,这次抢救足足缩短了74分钟。记者了解到,就全国范围来看,16分钟的心梗救治时间,位居前列。每天两包烟是祸源目前张强在康复中,“我知道心梗抢救要快,不知道你们竟然可以这么快!”对救心团队的惊人速度,他是赞叹不已。鬼门关走一遭,在感恩救心团队火速救援的同时,张强心有余悸,“平时身体健康,感冒都很少,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和心梗搭上边!”对于张强感到不适,马上就医的做法,阮宏标给予了肯定。他科普了一下,心血管疾病症状范围广,耳根部以下肚脐以上的疼痛,大到心脏、肺、上臂等部位,小到牙疼、面部疼痛都可以是胸痛反应,“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警惕心梗。要及时去医院救治,避免发生意外。”对于张强的烟瘾,阮宏标是严厉批评,“每天两包烟这一不良生活习惯,是这次心梗的祸源。”记者了解到,来医院就诊的心梗病人,逐渐年增加。玉环市人民医院2019年以来救治心梗病人450多人次(住院治疗),其中介入手术治疗300多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0多例。2020年比2019年增加9.09%阮宏标介绍,临床中,吸烟引发的心梗日趋年轻化,人数逐渐增多。提醒长期抽烟、熬夜等不良因素,都是心脑血管的慢性杀手。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死亡的风险。 抽烟,命都差点抽没了张强说,自己以后再也不碰香烟了https://mp.weixin.qq.com/s/FMb0KPH_VixfIV0ccG2_9w https://www.thehour.cn/news/435242.htmlhttp://app.taizhou.com.cn/news.aspx?newsid=125399&code=021ztiGa18AjHA01gAIa1RadaW3ztiGW&state=STATEhttp://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wb/pc/content/202103/18/content_107279.html
-
2021-03
08
908【中国蓝新闻】致敬最美的她
http://wap.cztv.com/news/1186774.html?play=1
-
2021-03
08
878【今日玉环】用爱温暖一座城
3月5日,市老干部局和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将更多关爱送到了老年人的身边。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组织了10多位退休医务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重返医院,加入“红马甲”行列,为患者提供贴心的帮助和细致的服务。当天上午,在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门诊大厅,看到一位市民手拿市民卡站在自助服务区的机器前茫然四顾,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夕阳红”志愿者陈梅娟立马迎了上去,指导市民陈女士进行相关操作。“我觉得能帮助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我们会继续发扬雷锋精神,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老年人。”陈梅娟说。当天上午9时许,在市老干部局的会议室内,志愿者为老同志们上了一堂智能手机应用普及课,向大家传授智能手机的应用和功能,手把手指导大家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常用软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智慧生活的便利。但对不少老年人而言,越来越便捷的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服务却像一道道无形的鸿沟,把他们挡在智慧社会的大门外。为此,市老干部局特地举办了智能手机应用普及课,帮助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http://www.jryh.com.cn/html/2021-03/08/content_18003_4137506.htm
-
2021-03
05
846【浙江新闻 今日玉环】陪伴就医 让老年人享受“智能就诊”
数字时代,人们的生活走上信息化、智能化之路,为大多数人提供了便利,却也让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遭遇了“被高科技抛弃”的尴尬。为了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玉环市人民院创新服务模式,让老年人看病就医更有温度。一对一陪伴就诊3月5日上午,张先生坐轮椅带着女儿来到玉环市人民医院就诊,退休志愿者孙善素主动迎上去。得知张先生是独自带女儿前来看口腔科,便马上带他们上三楼诊室就诊,挂号、诊查、付费、取药,直至把他们送出医院,让父女俩感到无比温暖。张先生说:“起初还担心看病会比较麻烦,没想到这次看病这么顺利,多亏有志愿者全程陪护。”陪伴就医服务,让病人温暖就医,这是医院创新推出的优化老年人就医体验的举措之一。门诊部主任万晓慧介绍,时下前往医院就诊的人群中,有相当一分部是没有人陪同的,给他们的就医带来困难。为此,3月5日起,医院专门成立了助老志愿服务队,为行动不便人员、独自就诊的老人提供所需帮助。同时退休员工自发组成“夕阳红”志愿服务队,30多位退休员工参与其中,每天活动在医院各个角落。万晓慧说,助老志愿服务队中的医护人员陪同老人就医,本身就可以体验一次诊疗流程和服务,促使自己的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医院将助老志愿服作为常态化、长效化的管理,使更多的病人从中受益。推广适老智能服务针对聚焦老年人行动不便、预约挂号困难、不熟悉看病流程、排队等待等问题,医院增设老年人专用设施,推广适老智能服务。疫情以来,扫码通行成为必须。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医院在入口专门设置了身份证识别读卡器,不让“健康码”成为进出医院的“拦路码”。医院推广预约挂号多年,已经考虑到了老年人就医需求,提供了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方式,在网络预约通道增加家人、亲友绑定老年患者代为挂号缴费;有复诊需求还可告诉医生即可诊间完成预约。同时,医院每个候诊厅均设有自助挂号缴费机、自助签到机,还有检查报告、发票自发打印,非常方便,就诊都可以在自助机上完成操作。但是考虑到老年人对自助机不太熟悉,为此医院设了自助引诊人员分布在门诊所有楼层,对不会使用的人群进行指导、帮助其操作。除此之外,门诊保留了人工财务窗口,方便老年患者使用。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628457http://www.jryh.com.cn/html/2021-03/10/content_18005_4149761.htm
-
2021-03
01
1037【天目新闻】“5G健康直通车”开到老百姓家门口 体检完手机可查报告
https://tm.zjol.com.cn/interface/getNews?id=294229&doc_type=9 天目新闻
-
2021-02
25
859【今日玉环 玉环新闻网】“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直通车”公益筛查项目启动
2月23日下午,我市启动“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直通车”公益筛查项目。该项目旨在促进慢病及癌症早期发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副市长陈康出席启动仪式。据了解,我市是“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直通车”公益筛查项目在长三角地区首个启动筛查的市。该项目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倡议发起,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支持。活动将“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移动筛查车直达百姓家门口,开展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阻肺在内的四大常见慢性病,以及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我国常见四大癌症的筛查。直通车内置的软硬件具备科学的多病种联合筛查路径,通过搭载领先的区域移动筛查平台,借助互联网、5G等技术,集成多种医疗设备,实现数据统管,筛查流程贯通。此次“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直通车”公益筛查项目落户我市,将全力推动医共体改革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健康玉环”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启动仪式上,市卫生健康局、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与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进行了签约。http://www.jryh.com.cn/html/2021-02/25/content_18003_4063004.htmhttp://yhnews.zjol.com.cn/yuhuan/system/2021/02/24/032925392.shtml
-
2021-02
24
1065【中新网浙江 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健康直通车”开进浙江玉环 移动筛查直达百姓家门口
玉环市“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直通车”公益筛查项目启动仪式 林俐 摄24日记者获悉,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启动“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直通车”公益筛查项目,旨在促进慢病及癌症早期发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据悉,“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直通车”公益筛查项目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倡议发起,玉环市是该项目在长三角地区首个启动筛查的市。活动将移动筛查车直达至百姓家门口,开展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阻肺在内的四大常见慢性病,以及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中国常见的四大癌症。据介绍,移动筛查车内置软硬件具备科学的多病种联合筛查路径,车里通过搭载领先的区域移动筛查平台,借助互联网、5G等技术,集成多种医疗设备,实现数据统管,筛查流程贯通。启动仪式上,玉环市副市长陈康表示,相关部门单位、医院要以此次项目落地为契机,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主动作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巡诊、专家义诊、早癌筛查等活动,广泛宣传健康知识,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让惠民项目切实造福民众。近年来,玉环市在浙江省率先探索“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共同体建设,全力推动医共体改革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此次公益筛查项目落户玉环,将有利于降低当地民众慢性疾病的发生率。http://www.zj.chinanews.com/jzkzj/2021-02-24/detail-ihahvryh8566831.shtml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623044http://tz.zjol.com.cn/tzxw/202102/t20210224_22157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