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2010-05

    04

    1318

    【今日玉环】“白衣天使”结对贫困学生 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

            4月29日上午,玉环县人民医院—海山乡学校“手拉手”助学结对签约仪式在海山乡举行。县人民医院9个青年文明号集体和外科党支部,与海山乡学校10名中、小学贫困学生正式结对。     在结对仪式上,医院10个集体代表为每名贫困生提供了1000元资助,并向他们赠送了词典、书籍、书包等学习用品。医务人员与结对学生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努力成材。     当天,医务人员还为学生们进行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结对学生一致表示,今后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不辜负叔叔阿姨们的殷切期望和关爱。     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增瑞表示,今后,医院每年将定期上岛看望结对学生,为每位学生提供资助,直到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结对活动不仅在物质上帮助贫困学生,让他们学习、生活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孩子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createPageHTML(1, 0, "t20100503_308690", "htm");  

  • 2010-04

    14

    1375

    【今日玉环】一失足摔成脾破裂大出血,生命垂危 输血近万毫升保伤者性命

      院方表示,输血量相当全身血液换了两遍     “想不到一失足摔成这样,医生说全身血都换了两遍,总算捡回了这条命!”回忆起这次住院的经历,叶某仍心有余悸。     3月30日晚,51岁的叶某不慎从二楼摔下来,顿时感到胸腹多处疼痛,继而出现意识模糊,家人见状,立即将其送往县人民医院。     接诊医生在为叶某检查时,发现他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气胸、脾脏破裂,胸腹有积液,此外,他全身还有多处软组织挫裂伤,已处于休克状态。根据患者受伤方式和症状表现,医生高度怀疑叶某有内脏出血,这些创伤都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生命垂危,分秒必争!当班医生当机立断,马上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抢救。急救中心为患者输氧,建立多条静脉输液;手术室也在最短时间内做好了术前准备,麻醉科准备自体血回输;检验科为患者进行血型检测,救护车风驰电掣般从市中心血站调运血液……     一切准备妥当后,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结果发现病人的脾脏严重破裂,胸腔挫伤严重,医生随即为叶某清洗、切除破损的脾脏胸并进行腔闭式引流。由于病人大量出血,一度出现血压下降、血色素低、凝血功能差等情况。术中加压输血,而患者血液又不停地往外涌,术中出血达9000多毫升。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手术成功了,但医生们丝毫没有松懈,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叶某病情极不稳定,这让所有医务人员很揪心,重症监护室实行了 24 小时严密监测。4天过去了,患者出血得到控制,大家终于松了口气。     4月8日下午,笔者见到了叶某,他鼻里吸着氧气,胸部引流管已无血液,心电监护显示他生命体检平稳。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回忆说:“患者出血量太大,医院给他输了8000毫升血,输冷沉淀、血小板共20单位,加起来上万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两遍。我们都以为他过不了这一遭,想不到他真幸运,抢救过来了。”      

  • 2010-03

    24

    1522

    【今日玉环】远离肺结核 预防胜于治疗

          3月24日,是世界肺结核日。近日,笔者从县人民医院肺结核门诊了解到,尽管肺结核是我国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但它是可防可治的,预防胜于治疗。       3月22日,43岁的刘先生来到县人民医院肺结核门诊复查。翁丽珠医生告诉刘先生,他的肺结核空洞还未得到完全控制,仍要注意隔离。   说起当时患病,刘先生仍心有余悸地说,“我差点活不过来了,当时没吸氧气根本动不了,后经治疗才得到改善。”今年1月初,刘先生因“反复咳嗽咳痰8年,气促5年,加重伴发热6天”入院。由于以前患有“尘肺”,刘先生以为是老病重患,开始很不以为然。可没过几天,他连说话都累得气喘吁吁,这才到县人民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他为肺结核、肺部感染和自发性气胸,当即要求他住院,治疗9天后病情明显好转。此后,他持续治疗,每月来院复查。   据翁丽珠医生介绍,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常见症状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的痰、飞沫是主要传染源,像刘先生是典型的空洞性肺结核,传染性很强。   据悉,肺结核如果发现得及时,一般6到8个月就可以治愈。治疗费用国家提供一定的支持,如2次胸片检查、4次痰涂片检查、1次乙肝三系检查和6次肝功能检查、部分抗结核药品(不包括辅助用药)是可以免费的。但是一旦延误、治疗不规范、随意减药或停药,就会增加治疗难度,发展成耐药性肺结核则需要2年时间来治疗,费用也大大增加。    “与治疗相比,预防结核病同样重要。”翁丽珠说,群众平时要注意采取一些预防或减少感染结核病的措施。如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结核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因此每个人都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以切断传播途径,工作、生活环境应经常通风;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合理饮食,增强人体抵抗力。      “得了结核病要树立治疗的信心,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治疗,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翁丽珠说。   

  • 2010-03

    22

    1469

    【今日玉环】普通症状速转重症 生命垂危分秒争夺

             “谢谢金医生,多亏了医生护士,捡回了一条命。”3月17日下午,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人余某的妻子不停地感叹。        3月8日,在玉务工的陕西籍男子余某,因出现胸痛的症状来医院就诊,当时患者有咳嗽咳痰、发热症状,胸片显示肺部感染,他当即被收治入院治疗。当晚体温最高时达到39摄氏度,病情出现加重,痰中带血丝、气急、血压低。医生果断地采取抗感染休克等各种抢救措施。        3月9日,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大量面罩吸氧的情况下氧饱和度仍严重低于正常范围,医生给患者复查胸部CT显示右肺大片实质病变,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大。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 坏消息来得太快了!仅仅一天,余某从确诊肺炎发展为重症肺炎,其速度超乎医生的预料,旋即出现感染性休克,招招夺命!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余某的情况越来越不乐观,一度出现低氧血症、血压靠升压药维持,肝功能也出现异常。呼吸内科主任金雪文立即召集医院呼吸科、危重病救治专家会诊,与浙医一院专家进行了网络会诊,共同讨论治疗方案,专家充分肯定了余某的治疗方案,让医务人员对治疗更加充满信心。        经过深入观察病情、充分掌握临床证据并反复权衡利弊后,一系列治疗措施被大胆采用。3月11日,患者病情逐渐出现了转机:氧饱和度、血压开始上升了!经过多科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奋力抢救,患者病情逐渐得以逆转,大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3月17日下午,笔者在呼吸内科看到,余某躺在病床上,鼻子里吸着氧气,心电监护显示他生命体征稳定,氧饱和度正常,看上去精神不错。  

  • 2010-03

    06

    1451

    【今日玉环】嗷嗷待哺的女婴被弃大巴车上……

            有人将病重女婴放在大巴车上,司机和民警协助送到县人民医院,经全力救治,女婴生命体征暂时稳定。嗷嗷待哺的孩子期待着她的亲生父母……     女婴被弃大巴车上   3月25日傍晚,开长途客车的李师傅在打扫卫生的时候,突然发现后排车座竟然躺着一个女婴,而且还在不停地咳嗽。他赶紧抱起孩子并打了110,民警马上把孩子送到了县人民医院救治。李师傅说,他是玉环安顺旅游公司的一名驾驶员,3月24日傍晚他驾车从杭州回到玉环,由于车出现故障,待所有乘客下车后,他就把大巴车开到玉城黄泥坎村一修理厂维修,当时只见车上没人但没有到后座检查。第二天傍晚他去修理厂取车时才发现车上有女婴。   经过医生检查发现,该女婴体重3公斤,反应能力差,呼吸急促,全身皮肤黄疸明显,喉头痰鸣音明显。面对奄奄一息的孩子,医护人员马上给予了保暖、吸氧、抗感染等救治措施。     女婴仍未脱离危险   3月30日上午,在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笔者看到体型瘦小的女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家伙有些咳嗽,呼吸仍有些急促,但是一双小眼睛却像是在寻找着、期盼着熟悉身影的出现。   女婴的主管医生王晓斌副主任医师介绍,孩子患有严重的肺炎以及高胆红素血症,进来的时候呼吸方面很不稳定,痰特别多,孩子反应也很差。经过几天的治疗,小家伙的呼吸顺畅了不少,已经没有明显的缺氧情况。   “孩子的额头有几处针眼,说明孩子之前接受过输液治疗。由于对她前期的病症并不了解,所以后期的治疗存在很大困难。不管孩子病情如何发展,父母在场的话对治疗肯定是有好处。”王晓斌说。     女婴需要家的温暖   据了解,近年来,每年我县各医院都收治了许多因各种原因被抛弃的婴儿。尽管医院里有很多人关心爱护着这些孩子,但毕竟不能替代父母的哺养,他们仍需要一个完整的家。   李师傅发现该女婴时,孩子用一个红白相间的格子夹被裹着,穿桃红色毛衣,随身再没有其他东西。希望孩子的父母尽快和医院儿科(0576-87236202)联系,骨肉早日团聚。    

  • 2010-02

    20

    1871

    【今日玉环】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入围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

          近日,省卫生厅发文公布了25个第一批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建设单位,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简称ICU)成功入围。     据悉,为切实加强基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县(市、区,下同)级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更好地发挥我省医学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优势,今年省卫生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创建一批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的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通过创建,进一步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在全省申报的99个学科中,经专家组初评,入围38个学科参加答辩和专家委员会评审。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陈增瑞主任医师赴杭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答辩评审,并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一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建设单位,这是全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中仅有的1个入围学科。     县人民医院ICU将以此次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服务,不断提升学科在本地区的学术影响和技术辐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createPageHTML(1, 0, "t20100219_296751", "htm");

  • 2010-02

    08

    2155

    【今日玉环】无偿献血活动现场暖意浓浓

      图为一名医务人员(左)正在无偿献血       2月4日上午,虽然室外寒气逼人,但县人民医院住院部门口却暖意浓浓、爱心涌动,无偿献血活动正在这里进行,这其中就有不少医务人员的身影。     据了解,近期我市中心血站医疗用血储备出现紧缺,得知这一情况后,县人民医院紧急行动,向全院广大职工发出倡议书,并在院周会上进行了广泛宣传。全院职工立即行动起来,踊跃报名参加献血。     上午8时30分,台州市中心血站将采血车开到了县人民医院。在献血现场笔者看到,有的职工轮休但仍然从家里来到医院参加献血,一些上班的职工不顾工作劳累安排好工作后也赶来参加献血。在进行了一项项身体检查、血液化验后,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他们当中,有的是第一次献血,有的则献过好几次了。献血结束后,他们又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努力工作。医院职工热心献血的场面令病人深深感动,有些患者家属也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据统计,在短短的3个小时里,共有54名医务人员捐献了13800毫升血液。  

  • 2010-02

    02

    2608

    【今日玉环】宝宝冬天热出病 医生提醒,婴儿保暖勿“过热”

            近日,家住玉城的王某抱着40天的女儿匆匆跑进县人民医院。医生发现患儿衣被盖过口鼻,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测体温39摄氏度,医生诊断患儿为蒙被综合征。据悉,这是近一个月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第二例捂热综合征孩子。   “宝宝这几天感冒了,因怕再着凉,就给她穿了厚实的衣服,而晚上睡觉时也添了被子。”王先生说,当天一大早,他突然发现孩子气促、面色青紫、身体发烫,有时候身体还抽动,就赶紧抱着孩子往医院跑。    据医生介绍,蒙被综合征,又叫捂热综合征,多发生于一岁以内的婴儿,是小儿在寒冷季节因过分保暖,或保暖不当,捂热和蒙被闷热过久,导致孩子高热、缺氧,发生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的一种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过热”和“缺氧”是导致捂热综合征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使婴儿的面及口鼻被盖住或受压。而有些家长爱子心切,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但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大脑皮层控制能力较差,体温过高时孩子无法散热,反而会裹出病来。   为此,医生提醒家长,寒冷季节为孩子适当保暖非常重要,但不宜过暖。夜间不要给孩子盖被太多太厚,更不能蒙被睡觉;带孩子外出时,包裹要露出缝隙;孩子伤风感冒,千万不要捂汗,尤其不可蒙头捂汗。   createPageHTML(1, 0, "t20100201_294844", "htm");

  • 2010-01

    25

    2975

    【今日玉环】《中年男子昏倒坎门街头因病重医院急寻其家人》后续报道

           因重病在县人民医院抢救多日的“无名氏”,终于找到亲人了!       1月21日,县人民医院的病房内发生了感人的一幕:从温岭赶来、满头白发的88岁老母亲,当看到走失的儿子仍健康地躺在病床上时,激动得流下了老泪。“我哥哥13天前从家里出走,我和母亲急得四处找,都以为他死了,没想到现在活着找到了,很感谢医院和医生的救命之恩!”看着病床上的哥哥,弟弟既辛酸又心疼地说道。  1月15日,本报四版发表了《中年男子昏倒坎门街头 因病重医院急寻其家人》一文,详细报道了1月11日晚昏倒在坎门街头的一名男子,被送医抢救急需找到家人的事情。  该报道见报后,医院接到众多好心人的电话,大家踊跃提供线索。其中有一读者提供线索称,报纸上的照片跟一则“寻人启事”很像,可能是温岭人。然而,几经周折,还是未能找到“无名氏”的家人。  几天过去了,“无名氏”的病情也有所好转,神志转清,能含含糊糊说些话,但仍无法与人沟通。1月18日,医院向《温岭日报》求助,希望他们报道相关信息,以寻找家人。  1月21日上午,医院接到一男子电话,自称是“无名氏”兄弟。当天中午12时许,“无名氏”的弟弟柳某带着88岁的老母亲赶到医院,并确定“无名氏”就是他的哥哥柳国云。原来,今年50岁的柳国云家住温岭市温桥镇,24岁起落下精神残疾,曾多次走失。1月9日,他又一次从家里出走。  据悉,当天下午,柳国云已被家人带回了家。    

  • 2010-01

    23

    3323
  • 2010-01

    21

    3866
  • 2010-01

    19

    4051

    【今日玉环】男子海上作业不慎摔成严重肝破裂 医院全力抢救让其脱离生命危险

         读者反映      江西籍外来务工人员李某在海上从事捕鱼作业时,不慎摔成严重肝碎裂,被船上工友送到县人民医院救治,经医院医务人员全力抢救,李某的病情趋于好转,脱离了生命危险。——黄女士     调查报道   “真是幸运,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医生把我身上的血全换了个遍,总算捡回了这条命。”1月14日下午,笔者在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里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李某。由于失血过多,他面色仍有些苍白,鼻里吸着氧气,腹部的创口引流管流出少量血性液体,但心电监护显示他的生命体征平稳。回忆起这次经历,李某仍心有余悸。     1月8日傍晚,33岁的李某在海上作业时踉跄一下摔倒了,腹部被船上物品撞了一下,当时他感觉腹部剧烈疼痛。见李某面色铁青,工友立即驱船往岸上赶。17个小时后,工友急匆匆地把他送到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当时李某面色苍白,面容痛苦,血压低、心率快,上腹部有散在击伤痕迹,腹饱胀,压痛明显。经医生诊断,李某为腹腔闭合伤、肝脏大挫裂伤、腔内大出血、失血性休克。     由于李某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血压逐渐下降,生命面临严重危险。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直接将患者送入手术室进行剖腹探查术。打开李某腹腔,医生发现,病人肝脏大面积粉碎性挫裂伤,右肝隔顶部有两个创口长7—8厘米、深6—7厘米,肝固有动脉破裂,腹腔内积血量至少有3500毫升,还有大量血凝块。此刻,患者的生命体征已非常微弱,麻醉医师与外科医师共同讨论决定,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方法抢救病人。手术进行了3个多小时,血液回输量达到2000毫升,输血浆1000毫升,输液3000多毫升。随着血压渐渐恢复,李某的病情趋于好转。     据李某的主管医生董策介绍,由于患者肝破裂位置不易暴露且创口深,手术难度很大,像这样肝破裂大出血患者通常死亡率很高。    

  • 2010-01

    15

    4917

    【今日玉环】中年男子昏倒坎门街头 因病重医院急寻其家人

            一“无名”昏迷男子在县人民医院救治数天,但一直无亲人照料。目前该男子病重,急盼找到亲人。为此,医院向社会求助,希望为这个可怜人找到亲人。     男子昏倒在坎门街头    1月11日晚10时,110民警将一名病重男子送入县人民医院。据了解,该男子昏倒在坎门街头,不省人事。路人见状报警,民警就将其送到县红十字会医院。     在县红十字会医院时,该男子神志不清,血压、血糖偏低,CT检查未发现头颅等重要脏器损伤,在予以补糖等对症治疗后,又被送入县人民医院。     当时,该名男子神志不清,呕吐频繁,病情危重,医院马上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送入重症监护室救治。     “无名氏”讲“太平话”    1月13日中午,笔者在重症监护病房见到这名男子,年龄在40-50岁之间,面貌偏瘦。此时,他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口里插着气管插管,靠呼吸机维持,身上接着心电监护等多条通道(见上图)。     据值班的主治医师黄锡通介绍,病人身上无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病历上只好写“无名氏”。而在1月12日,“无名氏”意识曾好转,偶尔嘴里会自言自语,但无法让人听清楚。从他的口音听来,讲的是玉环方言,像是“太平话”。     “无名氏”急盼家人    在病房里,笔者看到护士将“无名氏”入院时穿的衣服装在一个塑料袋里。看得出,当时“无名氏”身穿深蓝色棉外套。     据黄医师介绍,男子是“昏迷”入院,已经可以排除外伤引起的昏迷,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低血糖。虽然自入院后低血糖就得到了纠正,但是低血糖遗留下的后遗症还无法确定。现在,患者呕吐后误吸导致的肺炎非常严重。由于氧饱和度过低,医生给他用上了呼吸机。     “他被送入医院时,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黄医师说,由于男子病重,需要家人呵护。同时,万一病危,也希望家人能见上他一面。    

  • 2010-01

    14

    4854

    【今日玉环】县人民医院内“牛皮癣”泛滥

                  “牛皮癣”,平常只见于街边电线杆、电话亭或居民区楼道内。可近段时间,这些“牛皮癣”竟钻进了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不仅让病人很是烦恼,医院对此也是头痛不已。     小广告成病房“视觉污染”   1月12日上午,笔者在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看到,每个病房的门后面都贴有小广告,它们横七竖八,几乎占据了门的大部分。这些“牛皮癣”大小不等,五颜六色,内容以餐饮广告居多,主要是各种快餐店、砂锅店的菜单和外送电话。   内科一名患者说:“病房本是患者疗养的地方,良好的环境对患者身体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些乱七八糟的广告贴在门上,不仅影响室容,还成了‘视觉污染’。”   笔者还看到,这些小广告粘贴处有被清洗过的痕迹。“医院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组织保洁工人清洗一次,但根本没效果。撕了、涂了,没几天又有了。”医院相关负责人对此很无奈。     管理上防不胜防   既然“牛皮癣”影响环境,那为何不禁止这么广告传单进入呢?一位护士告诉笔者,一直以来,医院都禁止广告传单进入,看到有人在病房发广告,医务人员都会立即阻止,或通知保卫科清理。但发广告的人往往都是趁护士不备时进入病房,被发现后则转身就跑。   另外,一些惟利是图的人还伪装成病人家属,偷偷溜进病房散发广告,医院也不容易发现。   “医院每天人流量很大,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真是防不胜防。”一名医院保安说,只要发现有人散发广告传单,他们就及时阻止,但由于没有相关权力,根本无权处理这些人,最多只能将广告单没收。     非法广告不可信   虽然“牛皮癣”呆在病房里不雅观,但一些非法广告更是会对患者造成不利。笔者看到,有些小广告还介绍和推销“特效”保健品、“特效”抗肿瘤药品等,并把疗效吹得天花乱坠。   按照一则家庭式疗养服务小广告标明的联系方式,笔者拨通了电话,发现竟然是通的。“对于这些小广告,我们医院发现后会及时清理,并告诫患者不要上当。”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不过,有一些病人和家属可能会“病急乱投医”,甚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这就极易上当受骗。为此,医护人员提醒,类似广告都属于非法广告,千万不能相信。   据了解,医院内禁止散发广告传单,但对于一般服务性广告,对患者有利无害的,可以放到护士站。目前,医院每个病房里的衣柜上挂有一个专门放资料的箱子,可以将资料放入其中。这样既方便查找,也美化了病房环境。        

  • 2010-01

    08

    5647

    【今日玉环】“健康快车”冒雪进村 送医下乡为群众义诊

              1月8日一大早,室外雪花飘扬,龙溪乡花岩浦村79岁的冯世金老人的儿媳妇,正打算带曾住过院的老人去医院作个健康检查时,县人民医院的“健康快车”就开进了村部,进行出院群众健康回访和送医下乡义诊活动,使他们一家人和村里的群众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了健康体检和专家义诊。      上午8点半,县人民医院的“健康快车”在雪花飞舞中驶进龙溪乡花岩浦村村部,10多名医生、专家一下车,就忙着安置设备、布置临时诊所,免费为前来应访的出院者和体检的群众进行健康指导、测血压血糖、做B超心电图、以及外科、内科、五官科、妇产科专家义诊。      今年80岁的王金香老人,以往总是嫌到医院看病体检要经过乘车、挂号、交费、排队等繁琐程序太麻烦,很少去医院,尽管感觉身体硬朗,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还是没有信心。当天,老人只花了不到40分钟的时间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做好了8项检查,显得很高兴。当听到义诊专家告诉她身体健康正常时,老人家乐呵呵地说:“平安是金,健康是福,下雪天,城里的医生们把健康送到家门口,就是天再冷,我们心里也是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