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有你,后方有我 | 战疫另类逆行者

2020-03-03550

有这样一群人

虽然不在疫情最前线治病救人

但却始终坚守在医院后勤保障的第一线

在疫情来临的第一时间

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各条线路

他们默默坚守,24小时待命

随叫随到……

总务科:抗疫后方的“保障兵”

疫情当前,人人都是战士。医护人员冲锋在前,而分管物资采购、基建、膳食的总务后勤人员则默默奉献,担负起全院后勤保障的重任,成了抗“疫”路上最坚强的后盾。总务6.jpg

总务基建赶出“中国速度”

一场“战疫”,英勇的战士冲锋陷阵,必有坚不可摧的战斗阵地。疫情爆发以来,总务基建人员加班加点、日夜赶工,筑起一个个坚固的战“疫”阵地。1.jpg

疫情伊始,医院总务科便想方设法克服春节疫情期间物流停运、供应商放假、物资采购等困难,全体人员加班加点,亲身上阵兼职运送员、搬运工,竭尽所能全力保障医院物资供应。

1月23日,为减少院内感染,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需前移至门口。总务科想方设法调度到6顶帐篷,仅用半天时间便在急诊、门诊和感染科门口搭起了“临时阵地”,将发热门诊划分为普通发热门诊和疫区相关发热门诊,保证患者有序就诊总务1.jpg

当晚,玉环突降大雨。凌晨3点,发热门诊设在室外的帐篷顶上积水了。24小时待命的值班人员徐大林立即带上工具箱和木板,冒雨将帐篷顶加固。第二日,总务科又马上安排人员为所有帐篷加建临时挡风板、配置暖炉

随着疫情的发展,医院防控领导小组决定在发热门诊对面建立供发热病人专用的“临时输液厅”和“综合诊疗室”,总务科再一次火速响应,调集到4个集装箱,根据防控要求搭建临时房。总务4.jpg

可就在开工第二天,我院确诊一新冠肺炎病人,工人纷纷落荒而逃,即使给出三倍工钱,依旧找不到新工人。“工人不愿意干,我们自己上!”时间紧迫,总务科副科长车叶兵一边继续招募工人,一边动员科室全部力量,揽下了集装箱组装改造、水电安装、输液架安装等所有粗活细活。前后短短5天,由集装箱改造的临时输液厅和综合诊疗室投入使用

疫情当前不畏难,医院总务人员用汗水和智慧,赶出了让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职工食堂送出“最暖温度”

早在年前,总务科副科长、膳食科科长万玲燕便与供应商联系,提前储备了一个月的粮油、面食等物资,疫情一爆发,她加急再储备了一个月的量。玉环菜场发现确诊病人,医院定点的猪肉、菜品供应商被隔离,万玲燕又四处联系,第一时间找到了第二供应商。未雨绸缪备足物资,这才保证了疫情期间食堂的正常供应。DSC_7384(1).JPG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疫情期间,职工食堂取消了人流量最密集的中餐堂食,改为各科集中订餐,食堂工作人员统一打包盒饭,科室派专人领回。这一改革,职工就餐方便了,可食堂工作人员却忙坏了。

为了能让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吃上热菜,盒饭打包时间不能太早,更不能晚。只有短短40分钟,食堂工作人员每天需要打包400份左右的盒饭,且盒饭种类不一,有二荤二素、一荤一素套餐,还有每天不同花样的小吃,每个科室的盒饭数量和种类都不尽相同。时间赶,工作量大,食堂负责人许云说:“我们辛苦点没关系,只要医护人员能吃上热饭就好了!总务3.jpg

特殊时期,面对物资短缺、人手紧张等种种困境,医院职工食堂依旧想方设法解决职工吃饭问题,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送上暖胃更暖心的饭菜,赢得纷纷点赞。

 

医学工程科:为医护撑起“保护伞”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防疫战中,医疗物资成为医护人员的战斗武器,疫情期间,医学工程科全力做好防护工作,撑起了整个医院的防护物资保障。3dcab84ffecc3a95083b1e93c4c4764-1.jpg

提前谋划,广泛筹集物资

医学工程科主要担负着全院医疗设备的计划论证、采购、安装、验收、培训、使用安全管理、维修、计量、报废以及医疗耗材、卫生材料的采购、验收、供应、库房管理等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工程科承担起了储备防护物资的重任。

“1月初看到疫情的接连报道,再从自身的职业敏感出发,我们感觉到疫情的严重性。”医学工程科科长蔡爱萍说,当听闻湖北武汉疫情爆发后,医学工程科便紧急采购防护用品。e8f19046c08174e226bc507157e2684-1.jpg

他们第一时间抢购到手600个进口3M 和N95口罩、3.2万只医用口罩,随后又陆续增订国产3M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为疫战垫定了基础。

疫情不断蔓延,防护用品使用量巨大。为保障医院正常运营,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蔡爱萍和副科长林翔坤、采购人员殷慧霞一起,与设备、耗材经销商甚至厂家一遍一遍地联系,每天都要“舌战”几十回。

工作量增加、休息时间被占用,常常因为一通电话或紧急事务顾不上吃饭,一忙就好几个小时,但他们始终不放过一丁点的希望。1_aea17b84a38745adb50cbfeff2bfe21b-1.jpg

因物流停运、交通管控,千辛万苦筹集的物资无法到达玉环。蔡爱萍和林翔坤只能联系上级派车,带领团队一次次前往不同地点自提,或托人去医疗公司取货,核对物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使用标准,亲自查验和接收、搬运物资。这样的工作强度,从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物资告急,开源节流保供应

疫情期间,医院外科口罩由原每日300个增加到1000多个,其他防护物资使用量也大幅攀升。

为更合理使用防护物资,将有限的防护物资用在“刀刃上”。 医院出台了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管理的相关条例,按照国家卫健委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要求,医学工程科严把审批关,在疫情期间,应急物资急缺的情况下为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416d95894d925f2022ff591fc5800ea-1.jpg

同时医学工程科主动加班,每天统计全院防护物资的用量,要求各科室上报使用量,一发现异常就及时通知科室按规范节约使用。据统计,从1月20日到33日,医院共发放外科口罩45690个。

期间,玉环市卫健调拨物资,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单位纷纷捐赠物资,为了使这些医疗物资能尽快服务于临床,让一线抗疫人员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蔡爱萍和林翔坤频繁往返于上级部门和慈善机构搬运物资、分配物资,库房管理人员更是忙于清点、验收、入库、记录、发放,同时协助院办做好公示和预估工作。3d91efe0244ca89bbd760212f164143-1.jpg

与此同时,设备维修工程师也积极配合完成各项防疫任务,前往隔离病区调试呼吸机、检验等医疗设备,为发热门诊安装必要的监控设备、放射DR、更换紫外线灯管、对有些区域的电子额温枪进行校准,抢修、保养各科的医疗设备等。

“我们医学工程科虽然是后勤保障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我们坚信用我们的努力换来的是保护前线战士坚硬的铠甲。”蔡爱萍说。

 

保卫科:为生命站岗的“守门人”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医院上下众志成城,全力抗“疫”。在众多“逆行者”中,安保队伍也是一支重要力量。面对疫情,他们没有退缩,用24小时不间断的坚守,筑牢疫情“防控墙”。安保 02_副本.jpg

有他们在,大家就安心

我院是玉环市新冠肺炎定点诊疗医院,防疫任务重、责任大。保卫科除日常的消防监控、维护就诊秩序、治安巡逻等任务外,第一时间调整人力,在门诊大门、急诊门口、住院部出入口等卡点部署人员,协助医护人员预检分诊工作。安保 05_副本.jpg

“您好,出示一下健康码,前面测量体温。”“您好,进住院部请出示探视卡,配合登记。”医院人流量大,在各个卡点,这样的话,保卫人员一天要说无数遍。

特殊时期,部分市民有时对防控政策不理解,情绪容易不稳。守在卡点的保卫人员就会耐心解释安抚,协助工作。参与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们纷纷表示,“有保卫科在,现场秩序好,大家也安心。”安保 04_副本.jpg

目前,保卫科共有15名队员、11名保安,他们中最年长的57岁,最年轻的刚21岁。疫情来袭,他们无一例外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24小时开放的急诊门口,每天有3人轮岗,每4小时一轮换,每个人一天下来起码要站8小时。然而,轮岗下来并不是就休息了,还要在值班台值班,以备紧急出警任务。

站岗辛苦 亦有温暖感动

在保卫科,“上班不着家”是他们的常态。“因为排班需要,每次出来上班,基本就是第二天早上才下班回家,家里肯定有点意见的。”保卫科队员高君华说。

疫情来袭,保卫科的日子更为忙碌,大家春节基本没休息,一直加班坚守。 平日为了上下班方便,黄国军在医院附近租房当临时宿舍,休息日才回家。安保 03_副本.jpg

自从接到防疫任务,他已经30多天没有回家了,无论是除夕夜还是元宵节,都没能和家人团聚。黄国军说:“医院人流量大,我们要保证全天有人值守,坚持排查每位人员。”

“本来我们节假日就是轮班上岗,今年遇上疫情,更不能休息了。”队员林渝均去年3月入职,这是他第一次在医院过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疫情防控期间,不时有爱心市民送来物资以表支持。安保 06_副本.jpg

元宵节晚上,林渝均与同事们在急诊值守时还收到了热乎乎的汤圆。虽然不能回家团聚,元宵节的别样温暖,让他难忘。

不论是春寒料峭的白日,还是更深露重的夜晚,保卫人员没有丝毫松懈,他们以满负荷运转的姿态坚守一线,守好每一道关卡,做好医院的“守门人”。他们知道,守护医院安危就是守护玉环百姓健康。

 

保洁:守卫家园最坚实的“护盾”

在疫情面前,有这样一群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他们是勤劳的“小蜜蜂”,是医院的美容师,是为医院创造清朗环境的使者,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临阵受命、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行动无怨无悔地默默付出。6.jpg

秉赤诚之心 行果敢之事

章春,保洁经理,工作12年。在“战疫”打响的当口,她毅然退掉了和家人团聚的那张车票,一头扎进抗疫队伍,确保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

根据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全院的保洁工作需大范围的调整:隔离病区定人消毒,新增发热门诊24小时标本送检、发热诊区的消毒,电梯、各候诊区、CT室的消杀……迅速制定和落实各区域保洁分工和责任到人刻不容缓。1.jpg

年关时节,有17名保洁员回老家过年后无法返岗。事多人少,临时招的需培训后才能上岗,保洁人员岗位调配成为章春工作的一大难题。

“人手不够,我就自己上,不能因为人手不够就降低保洁质量!”章春说,“非常时期有困难,那就俩人做仨人的活,一人做俩人活!”

每天早上,她都雷打不动的在医院的每个角落巡逻,哪个岗位缺人,她就二话不说,接过任务自己先补上去了。期间,她还要亲自上阵示范消毒水配置等各项正规操作。2.jpg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情况下,作为保洁经理,章春还要要兼顾好大家的身体状况,安抚员工的心理问题,非常时期,不叫苦、不抱怨、不拖后腿。

为医院出一份力 是我的荣幸

“病毒感染,我也害怕,但是其他保洁员的年纪都比我大,我年纪轻,体质比他们健壮,我去比他们更合适。”面对突发疫情,42岁的余福莲舍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第一时间奔赴隔离病区。

在隔离病区,防疫的任务非常艰巨,她和另一名保洁人员白善为按照专业的流程去进行每一种不同规格的消毒。尤其是病人出院后的终末消毒,喷消毒水、擦拭、紫外线消毒,以及所有的垃圾装袋、消毒、封箱……640.jpg

一整套流程下来,每个隔离病房的消毒至少要两个小时,常常一干就是大半天。防护服不透气,护目镜经常起雾,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每次下班,余福莲的嘴巴都干得起皮,需喝上几大碗水才能缓过来。

“我不会说什么高大上的话,但是能在关键时刻为医院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余福莲简单地说道,没有豪言壮语,却让人万分感动。

埋头苦干的“隐形”使者 

关键时期,医院增设重点防控区,这让保洁员的工作量比日常增加了许多,但是他们任劳任怨,在保持各自区域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坚持消毒工作,守护着医院的洁净。保洁员拼.jpg

发热门诊临时搭建的8个就诊房,保洁蒋阿姨每天早、中、晚都要进行消毒、擦拭、收拾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

急诊预检分诊门口需每4个小时消杀一次,各个候诊区在中午和下午下班点都需进行消杀,120车辆每出车一趟回来都要消杀,保洁杨大叔专人负责这所有的消杀工作,背着32斤重的的喷洒壶,他奔走在医院各个角落,一个人默默埋头苦干。保洁员拼1.jpg

电梯间是防控的重点区域。每天早上5点,保洁员们就配好消毒药水,赶在上班之前,仔仔细细地擦拭电梯的每一个角落、从按键、扶手、墙面,每一处都反复擦拭好几遍,生怕漏掉一丝一毫。

在抗疫的重要时期,这群平均年龄50岁的保洁员们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天使”,他们是医护人员坚强的“左膀右臂”,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守护医院这个更大的“家”,是守卫家园最坚实的“护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还有许多幕后英雄

在平凡的岗位上

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和所有医护人员一样

都是医院坚强的后盾

感谢“疫”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