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呼救!30多位医护人员集结,演练变实战
“43床的张晓,呼吸心跳骤停,快抢救……”
3月19日14时,值班护士发现右股骨颈骨折术后3天的病人“不省人事”。
“心肺复苏,吸氧,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一系列措施掷地有声。
一场“生死抢救”紧张展开!
与此同时,医院紧急启动“999”应急预案,“骨二科999”的广播通知响彻全院。
14:03,医院总值班迅速赶赴骨二科,在消化、泌尿、ICU、麻醉等科室值班的医生护士也前往骨二科集结。
14:05,得知情况后,副院长王建洪带领相关职能科立即赶到现场,指挥举全院之力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
现场相关人员立即展开一系列紧张地救治,现场分工明确,多学科密切配合,各项抢救措施有序地进行,监护、吸氧、抽血化验、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合理安排各项检查。
14:18,CPR五个循环再次评估,病人室颤心率。ICU医生予以除颤。
14:20,病人恢复自主心跳,仍意识不清,转ICU治疗。
14:22,应急演练结束。
整个演练全程历时35分钟,大家紧密协作,对医院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尽最大可能满足急救的需要。王建洪副院长对此次演练进行总结和点评。
就在这时,新的意外接踵而至。
“心内科999!心内科999!心内科999!”医院广播打破紧张演练过后的平静。
14:43,心血管内科83岁患心脏瓣膜病的田阿婆心跳骤停,需紧急抢救。所有人员辗转战场,继续实战抢救。
通过这次应急演练,各部门反应迅速、配合流畅,将医务人员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各方面工作的衔接能力,提高应对处置水平,切实提高我院突发事件应急的实战能力。
演练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阶段,医院将认真梳理,以问题为导向,反复实战演练,进一步完善急救流程,提升医务人员应急反应、配合能力,扫除院内急救盲区,让患者在院内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得到快速、专业、全面、优质的救治,让医院成为一个安全的港湾。
副院长王建洪介绍,这是我院首次启用代码急救系统。医院将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今后院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通过拨打固定电话联络消控中心,将迅疾启动全院广播系统。
【应急演练部署】
播报突发事件地点+代码(“111”代表消防火灾事件,“222”代表治安暴力事件,333代表公共卫生事件、大量伤亡的中毒或创伤事件,“666”代表婴儿被盗,“777”代表水电气严重障碍(危化品泄漏),“999”代表院内急救),并通过通信系统同步联络相关成员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抢救工作。
医院有了自己的专属急救“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