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带妈妈来,我在!”一条微信挽救了一条命

2020-04-27592

病人等住院,医生从家里赶来帮她安排;病人需要回访,医生给家属留了微信,没想到却救了病人一命。这位医生做的事,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伸出大拇指!

“我妈又呕血了”,一条微信牵动着医生的心

61岁的郑阿姨,操劳了一辈子,眼看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可以过上舒坦的日子。不料身体出现不适,被诊断为为干燥症、肝硬化。这两年多次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儿子带她先后到上海、杭州多家医院就诊,被告知最好的办法就是肝移植。1.jpg

4月25日上午,张才杰与科主任一起为郑阿姨查房

4月22日晚上10点许,郑阿姨又大口大口地呕血,由于不想给家人添负担,她想等到天亮再说。儿子心疼又无奈,给我院消化内科医生张才杰发来一条微信:“我妈妈又呕血了。”

老人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严重的贫血,张才杰对郑阿姨的病情知根知底,赶紧回了话:“快带妈妈过来,直接来消化内科住院!”并准备好了病床和监护设施,在科室等他们的到来。

晚上11点10分,郑阿姨到达消化内科,一查血压低,80/40mmHg,血色素41g/L(正常值是110-150g/L)。3.jpg

张才杰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大可致休克,严重时危及生命。当时病入呕血约600毫升,立即予以止血、输血等治疗,病情总算稳定下来,已是凌晨2点多。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这是为数几个我留了微信的病人之一,没想到这次派上了用场。”张才杰说,对一些出院后需要回访的病人,他或记下病人的电话号码,或相互留个微信,抽空问问他们的康复情况,解答他们的问题。

    病人一个电话,他立即从家里赶到医院

郑阿姨与张才杰结识,就缘于看病的来来往往。

今年2月,郑阿姨因“消化道出血”在我院就诊。张才杰下夜班在家休息,郑阿姨给张医生打了个电话说:“我习惯了住你这里,等你值班了我再来住院。”

病人的话深深打动着张才杰,一种怜悯之心油然而生,让他觉得身上多了一份责任。他知道这病情拖不得,自己还要好几天才值班,于是立马从家里赶到医院,将她安排好住院治疗。4.jpg

张医生与病人与家属商量下一步治疗方法,并画了解剖图讲解发病机制

郑阿姨的疾病反复,出院时张才杰和她儿子加了下微信。郑阿姨的儿子动情地说:“跑了很多地方看病,有时真的很无助。没想到张医生把我们一家人当成朋友一样对待,有问必答。”

郑阿姨感激地说:“张医生人好,每次都为我着想,他也不嫌我麻烦,所以平时我都找他看病。”

尽心尽力,不嫌麻烦,为病人着想的善心,令人动容。而张医生说:“有时候行医的动力就是来源于这样一份信任,一份感动。”

编后语:医患之间的信任与真情,往往都源自于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对心灵的触动。工作7年的张才杰,是一位年轻的医生,但工作上事无巨细为病人着想,值得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敬佩与学习。相信,在更多像张医生这样的医务人员的付出与努力下,玉环市人民医院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