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健壮青年却突发心梗,医生说与这个行为有关
身体一向健康的36岁青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医院争分夺秒抢救,才挽回一命。医生推测,发病元凶极可能是高血脂和抽烟。身体健康但生活习惯差,也是心梗高发人群。
突发胸痛 抢救争分夺秒
今年36岁的向先生是一位脚手架工人,5月1日趁着假期休息一天,没想到突然出现胸痛,持续了1个多小时没缓解,工友赶紧将他送到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市中医院分院。医生王豪接诊后,第一时间将心电图结果发送至“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胸痛中心”微信群。
我院胸痛中心团队诊断考虑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建议服用“一包药”,并尽快转院治疗。
“要去人民医院?那也不远,我们自己开车去。”“不行,这病要紧,直接坐120过去,总院那边已经等着了。”在医生的解释劝说下,向先生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15:09 患者离开转出中医院分院,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赛”拉开帷幕。
15:14 到达总院大门,胸痛中心团队已等候多时。团队接诊后决定为其行急诊PCI,并通知启动DSA导管室。随后,患者被送入介入手术室。
15:55 通过冠脉造影,心内科主任阮宏标发现患者冠脉前降支近段狭窄已达99%,几乎是完全闭塞,血流中断造成了此次心肌梗死。
16:15 导丝通过闭塞血管,植入前降支支架,血流得以恢复。
16:55 手术顺利结束,术后心电图基本正常。
胸痛中心应急救治链反应迅速,各急救环节“环环相扣”,为患者最大限度地赢取了时机。
发病元凶 在于不良生活习惯
5月6日上午,笔者在心内科病区见到了即将出院的向先生,一米七多的个子,中等身材。他自称一向健康,基本不生病,也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不过,年仅36的他从18岁起就成为烟民,18年来每天至少抽一包。
“当时入院检查发现,患者血脂水平偏高。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较高,是正常值的2倍多,这是导致心梗的主因,长期大量吸烟又加速了这一过程。”主管医生沈丽娟介绍。
长期高血脂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危害冠状动脉,引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同时,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等进入血液后会直接刺激血管,损伤动脉内膜,导致血管易发生斑块。
沈丽娟解释,不良饮食习惯、抽烟酗酒都可能导致高血脂,其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呈缓慢渐进发展。多数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体型胖瘦并不能完全代表血脂水平正常与否。
医生建议:
高血脂患者要少吃蛋黄、蟹膏等高胆固醇食物,坚持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降脂药物。
心梗患者出院后,更需永久戒烟戒酒,控制血脂水平。
虽然心梗是中老年常见病,但如向先生一般的壮年患病并不是个例,相关报道屡见不鲜。更有患者误以为是一时不适,不曾在意,结果造成遗憾。
“患者在胸痛发生不久接受了心电图检查,医生得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是他被成功救治的关键。”阮主任强调,一旦出现无法缓解的胸痛、胸闷症状,大家务必重视,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免贻误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