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男子突发中风,罕见高难度取栓成功救治

2020-06-23740

33岁小周突发脑梗

情况凶险复杂

温一医专家与本院神经外科团队联手救治

“另辟蹊径”转危为安 01_副本.jpg03_副本.jpg

起床后穿衣困难 竟是脑梗急性发作

小周是玉环人,17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瓣膜缺损”在上海做过瓣膜置换术,术后一直服用华法林。因此,小周和家人对他的身体情况比较注意。612日早上7时许,家人发现他起床后“衣服穿半天穿不好,像是胳膊使不上劲”,说话又含糊不清,就赶紧将其送来医院。

到院后急查头颅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部分闭塞”。情况危急,考虑其发病时间较短,尚在溶栓时间窗内,遂马上行溶栓治疗。

但溶栓效果不佳,小周失语偏瘫症状未能改善。神经外科急会诊后,考虑取栓手术指征明确,与家属沟通后予以急诊取栓手术治疗。

当天上午1019分,小周被快速送至导管室,由在我院“下沉”坐诊的温医一院神经外科李则群主任联合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开展介入取栓手术。

主动脉弓畸形难手术 非常规入路破困局

取栓治疗需要建立血管通道,常规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通过主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等血管将取栓管道送到血管闭塞的地方。但小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血管异于常人。术中造影发现,小周的主动脉血管变异,请心内科术中会诊,确认为主动脉弓畸形,常规方式无法将导管送过主动脉弓进入颈动脉,情况瞬间变得复杂。

 “如果把人体血管比作高速公路,患者的情况就像车开到一半发现封道了,到不了目的地。”我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高潮解释,一般介入手术会选择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四肢血管处穿刺入路,进而到达目标血管采取治疗措施。

由于小周主动脉弓畸形,常规的几条路都“走不通”,李则群主任建议选择从高难度的颈总动脉穿刺入路,避开畸形的主动脉弓。

“比起四肢血管,颈部血管组织疏松,还有颈动脉窦、气管等,加之患者心脏病史,风险较大。”我院高潮主任介绍,术中稍有不慎,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皮下出血等意外,这对医疗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幸,在治疗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温医一院神经外科李则群主任顺利完成颈部穿刺,将导管送至血管闭塞处,最终成功抽栓,恢复闭塞血管的血流通畅。手术,有惊无险。 

医生说情况罕见 还是和心脏病有关

“我们结合患者病史,考虑病因应该是心脏赘生物,小周脑梗中风和他的心脏病不无关系。”李则群主任术后表示,像小周这样的患者是比较特殊的。

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并同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确认抗凝效果。但小周却有数月未复查凝血功能,没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随着抗凝效果的减弱,心脏泵出的血流在瓣膜处渐渐形成血栓。如血栓不幸脱落,随着血流冲到脑血管,一旦形成栓塞,使远端血管血流减少甚至闭塞,最终引发了中风症状。

时间就是生命,对脑卒中的病人而言,时间尤为宝贵。如果家属没有引起重视,或者没有及时送到医院,可能就会落下终身残疾,甚至有生命危险。而得到及时救治的小周,目前情况明显好转,正在进一步接受观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