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6家 | 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成为“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首批示范单位”
10月10日,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于北京、杭州、郑州、昆明四地同步举行。会上特邀了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慢病协同体执委会及专家委员会专家代表,会同6家示范单位、50家评论员单位以及1000余家观察员单位一同参加了会议。
玉环市政府、市卫健局、市医保局及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杭州分会场。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在杭州会场参加大会并作主旨演讲。
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通过整合与慢病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术组织、专家、医疗机构、健康产业等各界资源,建立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实现上下联动,协同发展,为广大患者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和医疗关护。项目覆盖超过1000家县域医院。玉环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国6家首批示范单位之一参与项目试点工作。
玉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袁新峰代表玉环市政府在大会发言,玉环积极探索健共体体建设,创造性推进医防融合的慢病管理模式,展现玉环慢病管理模式先进性、超前性。
在慢病协同体实践专题论坛、县医院单病种精细化管理论坛上,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分别作《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慢病管理长效机制》、《玉环市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路径介绍》的主题报告,就健共体慢病协同体方案成果、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慢病管理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交流与分享。
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下设五家分院,床位880张,职工1600余人。作为玉环医疗“龙头”单位,集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医”“防”融合,从顶层设计、关键环节、项目载体、干预措施等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构建“预防+治疗+康复”的三位一体健康服务模式,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慢病管理长效机制,构建起慢病管理的闭环圈。
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夯实组织保障。
强化政府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共体专项资金和统筹资金,实施100万以上医疗设备补助50%的政策。强化“两员一中心一团队”机制建设,疾控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为集团公共卫生专员,列席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参与公共卫生重大决策,推进慢病协同机制。
二是聚焦基层医保支付改革,降低医疗成本。
开展“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全省试点工作,在全省首个启动慢性病患者门诊医保费用按人头包干改革试点工作,以区域医保总额预算为基础,将签约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门诊医保费用交给家庭医生进行管理,建立“总额控制、年终清算、节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机制。自首批试点实施以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509元、718元,急性事件发生明显减少。2019年启动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按人头支付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引导患者合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效降低医疗成本。
三是以疾病地图为支撑,深化医防融合管理体系。
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疾病地图绘制,针对区域疾病特点,在分院精准设置全-专科特色门诊和名医工作室,设立胃肠肿瘤、创伤骨折、临床康复等14个专病专科临床诊疗中心,通过学科能力提升和“双下沉、两提升”精准合作,不断提高认知率、诊断率、治疗率、依从率及达标率,让患者主动留在市域就诊。
以高血压、糖尿病和慢阻肺等常见病多发病为抓手,推出“医疗延伸服务包”,将患者出院后的后续诊疗规划“打包”,由专科医生、护士和家庭医生共同负责病人的健康管理,探索基于健康共同体的慢病全程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创新“健康+”服务新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互联网、保险、银行)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以变“被动医疗”为“主动健康”,探索建立商业健康险运行新模式,提升居民主动管理健康的意识。
四是强化信息化建设和绩效评价,提升慢病管理质效。
今年投入2500多万,启动集团信息化统一集成平台,市域心电、检验、影像实行分院检查、总院诊断、结果互认,推进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数据的平台整合利用,对于慢性病的患病率做一个动态的监测,随时调整,监测出导致我国居民慢性病危险影响因素,将疾病的发生遏制在摇篮之中。同时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每年开展健共体绩效评价考核和分院公共卫生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医保基金结余分配直接挂钩。按照“全员管理,人岗相适,统筹使用”的原则,持续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把编制、职称评聘向基层一线倾斜,向医防融合工作倾斜,实现健共体集团人员统筹使用。
县级医院是基层医疗体系的主力军,是整个医疗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作为首批示范单位之一,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将以此次“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为契机,将进一步探索慢病管理新机制,拓展慢病医防融合新内涵,努力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慢病管理协同创新模式,不断提升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发展,真正落实健康中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