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甲!消化道肿瘤不开刀,“小镜子”解决大问题!!!
提起胃部肿瘤的治疗,很多人会想到大手术、长伤口、胃大部的切除……传统手术让患者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产生了恐惧。
“听说肿瘤内心蛮担心的,手术后我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陈先生体检查出巨大胃间质瘤。日前,我院消化内科在内镜下为其行胃间质瘤全层切除术(EFTR),像“挖土豆”一样把肿瘤摘除。
没有任何症状,查出胃早癌
44岁的陈先在我院常规体检,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胃底粘膜下隆起达3×2.5厘米大小,医生初步诊断为“胃肿瘤”。
在超声内镜下胃壁由内到外分为5层,该肿瘤起源于第4层,波及第5层,必须行胃全层切除、胃穿孔修补术,良性或是恶性在切除后由病理分析进行确定。
胃肿瘤在以往一般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由外到内,先在腹部开口,然后切除患有胃部肿瘤。由于从外看胃部,对肿瘤的定位不准确,必须切除胃的大部分,患者有两处大伤口,出血多,十分痛苦。
“如果要行外科手术的话,需行开腹切除。”消化内科团队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内镜手术方案。
胃间质瘤目前已较常见,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存在潜在恶变率,应早期采取积极措施。
不开刀,内镜下“挖”肿瘤
经过充分准备,3月7日,在叶丽萍名医工作室团队的指导下,医生从患者口腔探入一条胃镜,开始被他喻为“挖土豆”的手术。手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内镜下肿瘤局部胃全层切除;然后在内镜下修补胃壁缺损部。
“挖土豆”有三个难点:定位要准,切除要准、以及内镜下的缝合。通过超声胃镜精准定位后,切除了胃肿瘤,切除范围约3.5×2.7×2立方厘米。
肿瘤切除简单,但难点在后面的伤口缝合。患者肿瘤大,切除后胃壁上就破了一个大洞。这在外科手术下缝合很容易,但要在内镜下进行非接触式的缝合却很有难度,而这正是手术的关键。
术后病理提示胃间质瘤,切缘未见肿瘤累及,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不但帮他完整的切除病灶,还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者正常胃组织结构及功能。”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姚必瑜介绍,EFTR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患者更易于耐受。但由于手术难度大,穿孔几率高,该技术仅在一些三级医院开展,县级医院开展相对较少。该技术得到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消化科在内镜治疗消化道疾病技术上迈向新台阶。
【叶丽萍为病人开展胃镜检查治疗】
【温医大附一院吴芳副主任医师(左二)查房】
我院是国家上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项目基地。自2014年以来,温医大附一院专家常驻指导,并设有叶丽萍名医工作室,每月定期来院指导。消化内科广泛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胃镜下胃底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组织胶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胰腺胆道疾病,胃肠道恶性梗阻的支架置入等技术,受到了病患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