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根治”哮喘?这四个“雷”别再踩了!
2021年5月4日
是第23个世界哮喘防治日
今年的主题是
揭示哮喘的误区
为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哮喘,5月5日上午,我院医务人员在门诊大厅开展哮喘防治日主题活动,通过科普讲座与义诊的形式,帮助众多哮喘患者走出治疗误区。
儿童哮喘
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
近30年增加了3.8倍
每100个儿童就有3.5个患有哮喘
3-6岁发生率最高
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善浦作为儿科专家,带来了《认识儿童哮喘》讲座,从定义、诱发因素、治疗误区等方面对儿童哮喘进行了介绍。
他强调,只要及早诊断,规范治疗,长期坚持,绝大数的儿童哮喘是可被控制的。
成人哮喘
哮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60岁后出现哮喘症状被确诊的患者
临床上很常见
为帮助成人哮喘患者正确使用吸入类药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坤伦与护士长吴夏青,讲解了各种吸入类药物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并演示呼吸操。
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语言障碍,医务人员特地准备了普通话、玉环话、温州话、坎门话四版演示视频,方便大家更好学习掌握。
关于哮喘的几个误区
千万不要“踩”!
误区一
哮喘是儿童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会自行痊愈,不用治。
哮喘是由各种诱发因素所导致的发作性支气管痉挛狭窄和慢性气道炎症,需要长期控制与治疗。
如果控制不佳而导致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所以哮喘需要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二
过度担心激素副作用,一没症状就停药。
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真正病因,使用缓解药物后,症状虽然会缓解消失,但气道炎症仍然可以持续存在,不可以停用药物。
要达到持久及稳定的效果,需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的抗炎治疗。
目前,治疗哮喘的一线推荐用药就是吸入型激素。
吸入激素与口服和静脉用的全身激素是不同的,吸入后可直接到达气道黏膜,抑制炎症损伤,只有非常少的激素经过黏膜入血,全身副作用非常少,患者大可不必过分担心。
误区三
把“哮喘发作”误当成“感冒和气管炎”。
有些哮喘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胸闷、流涕、打喷嚏等,常被当做“感冒和气管炎”,口服各种感冒药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再加上有一定比例的哮喘可自行缓解,就会造成治疗有效的假象。如此不正确的治疗只会使哮喘越来越重。
误区四
有哮喘不能运动,只能安静休息。
适当的运动对患者的肺功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当哮喘得到很好地控制后,患者能够进行运动,甚至可以当职业运动员。
哮喘患者可以选择游泳、散步、慢跑、骑车等相对安全的有氧运动。运动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可以运动5到10分钟就休息一会儿,练练停停,逐渐增加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