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胖小子藏隐患,新生儿科用这招扭转危机

2021-05-14800

新生儿白白胖胖

在传统观念里

再好不过

但站在现代医学角度

宝宝可不是越大越好

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后

小黄依旧忍不住口腹之欲

孕期一口气胖了60来斤

结果剖腹产下十斤“巨婴”

因新生儿低血糖

宝宝一出生就被送进新生儿科 0508 新生儿科4_副本.jpg

“物极必反”新生儿低血糖危机重重

“宝宝是在外院出生的,一出生就被转院送过来了。”新生儿科主任刘红艳介绍,宝宝母亲妊娠期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导致宝宝体重过重。另一方面,宝宝出生后脱离了高血糖环境,体内仍存在过量胰岛素,又引起新生儿低血糖。

宝宝出生时体重5.05kg,血糖仅为1.2 mmol/L,远低于新生儿需要处理的血糖值2.6 mmol/L

持续并且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对大脑的神经元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患上脑瘫。

当务之急就是通过高浓度营养液长期维持,调节控制血糖水平。常规的口服治疗与外周静脉输注,都对小小黄不适用。

高难度 超声引导下新生儿PICC置管

0508 新生儿科1.jpg

0508 新生儿科2.jpg

此时,医护人员只有一个选择——开展PICC置管。

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将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可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2月)。在保护外周静脉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新生儿因频繁静脉穿刺引发的痛苦和不适。

“以往我们都是盲穿浅表静脉来开展PICC的,但小小黄血管条件很差,根本摸不到合适的穿刺血管。”新生儿科护士长项拉丽回忆,宝宝病情禁不起耽搁,她紧急联系急诊科副护士长郭庆庆,联合开展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

术中,先由郭庆庆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穿刺,项拉丽凭借丰富的送管经验成功将PICC导管送达至上腔静脉。

术后床旁X线拍片显示导管末端定位准确,成功打通“生命通道”。

据了解,新生儿PICC置管术适用于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也适用于高渗治疗的患儿、需要长期连续或周期性间断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需用从脐静脉导管转换到持续的血管通道的患儿以及外周静脉条件较差的患儿,用途广泛,对新生儿科的护理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此,我院新生儿科积极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成立新生儿PICC专科护理团队,自2018年项目开展以来,科室已成功穿刺30余例,其中最低体重900g,最小胎龄25+5周。

目前,经过10天的细心诊疗,小小黄的低血糖症状得到治愈,已经顺利出院与家人团聚。

胎儿不是越胖越好

妊娠期暴饮暴食

更是要不得

00.jpg

医生提醒,妊娠期高血糖不仅会增加母体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等发生几率,还会引发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甚至发育异常及死亡。新生儿还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严重危及性命。

如何预防生出巨大儿呢?

几项建议请收好

1.注意孕期膳食合理。孕期准妈妈们应少食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包括含糖量高的饮料和食品),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瓜果。

2.孕期控制体重,促进自然分娩。一般来讲,准妈妈整个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012.5公斤,一般应该不会超过15公斤,10%范围的波动都是可以接受的。

3.孕期需适当运动:如做孕期保健操、散步等。

4.孕期应常规进行糖尿病筛查,以排除隐性糖尿病,一旦发现糖尿病,应积极治疗,以免胎儿长得过大。

5.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护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胎儿过大,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饮食和孕期活动。

6.减少过期妊娠,防止胎儿体重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