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宝宝出生仅1公斤,78天守得花开见明月
“心急小天使”小贾
在28周时早早诞生
体重仅为1kg的他
自此开始了
过五关斩六将的日子
在新生儿科团队精心照料下
78天后,小贾要出院了
谁也看不出
两个月前
小生命曾在生死线上挣扎
78天的日夜守护
今年2月底,因胎盘早剥,怀孕28周多的贾女士在我院产科早产。出生体重仅有1000克的早产儿小贾随即被新生儿科收住,从此,新生儿科医护开始了长达78天的日夜守护。
由于各个器官的发育不完善,小贾从一出生就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贫血等症状,弱小生命一度在死亡线上徘徊。
第一关:呼吸关
“因肺脏等器官发育未成熟,早产儿呼吸十分困难,容易出现反复呼吸暂停,随时可能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医生解释,小贾一出生,就上了呼吸机,并进行了气管内给药促肺成熟治疗。
随着肺部发育,从有创呼吸机到无创呼吸机、到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再到撤机,新生儿科团队花了1个多月时间,小贾才顺利脱离呼吸支持,可以自主呼吸。
第二关:感染关
胎龄小往往意味着免疫力低,住院期间,小贾发生了严重感染,被诊断为新生儿脓毒血症。 “当时孩子情况很差,随时有生命危险,我们当机立断,及时调整了用药,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新生儿科主任刘红艳说。
调整用药后,小贾的反应慢慢好转,体内炎症指标也慢慢下降,有惊无险度过这一关。
第三关:喂养关
刚出生时,小贾的身体只有巴掌大小,新生儿科PICC团队第一时间为小贾留置了PICC管道,给予静脉营养维持建立起了营养生命通道。
但后期体重增长还是要靠喂养,医护人员小心翼翼让小贾从经鼻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锻炼小贾的吸吮能力。
为了帮助宝宝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新生儿科团队用上了“袋鼠式护理”。
袋鼠式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她)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从而提高喂养率。
疫情期间家属不能进入新生儿科病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就轮流做起了小贾的“临时爸妈”,进行袋鼠式护理。小贾喂养情况明显改善,体重也增长到快5斤,顺利出院。
双向奔赴 爱有回应
出院当天,小贾爸妈特地带来了感谢信。临走时,宝妈一个深情鞠躬更是感动了医护人员。 “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们对他很有感情,也很感谢家长一直以来的信赖与配合。”刘红艳说。
据了解,新生儿科是无陪病房,尤其是疫情期间,取消了家属探视。住院期间,新生儿科团队会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与家长交流,以解宝爸宝妈的相思之苦。母亲节时,他们还特意制作了小贾的成长小视频作为宝妈的礼物。双向的信赖与坚持,等来了小贾的顺利出院。
感恩家属由衷的感谢
宝宝的健康成长
是对医护人员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