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早搏3万次 射频消融时遇上狡猾“小偷”
近日,城关的胡女士因“心悸不适”前来我院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24小时早搏高达3万次。
如此频繁的早搏严重影响了胡女士的日常生活,药物治疗效果亦不明显。经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阮宏标全面诊查,最终决定为胡女士实行“三维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手术”。
心脏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将导管穿刺血管抵达心腔,在发生早搏的时候,精准标出靶点,释放射频电流,从而一次性消除异位兴奋“病灶”。
也就是说,早搏时标出精准消融点是手术的关键。而就在胡女士手术过程中,日常频繁出现的早搏却迟迟未出现。为此,救心团队采用“诱敌”策略,指导胡女士持续高抬腿,注射早搏诱发药物异丙肾上腺素。一翻折腾,这早搏就如狡猾的“小偷”藏躲着,始终不见身影。
手术被迫暂停,随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当胡女士走下手术台后,“小偷”现身,心电监护画面一分钟内捕捉到40多次“早搏”,躺上手术台时又消失不见。
手术无法在胡女士站立的情况下进行。经综合评估、再三斟酌,救心团队为胡女士静推药物阿托品,最终成功诱发“早搏”。随后在三维系统指导下,精准定位,一举消灭“小偷窝点”。
“太神奇了,这心脏再也不乱跳了!”术后,胡女士心悸不适症状消失,无论是躺卧还是站立,都不再出现“早搏”。
阮宏标主任介绍,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患者可表现为心悸、心跳间歇感、头晕、胸闷等症状。很多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室性早搏患者因为心搏出量下降、重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足,由此引发乏力、气促、出汗,甚至诱发心绞痛发作,严重者可诱发恶性室性心侓失常甚至猝死。
心脏射频消融不开刀不缝线,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成功后患者不仅免受反复发作症状的困扰,而且避免了快速心率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不良影响以及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此,阮宏标主任提醒广大市民,若出现心悸、头晕、胸闷、乏力、气促等不适症状,切记尽早就医,谨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