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多可怕?有人因此住进了EICU!医生提醒:三伏酷热谨防中暑
三伏天酷暑难耐,我院接诊的中暑患者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还因此住进了EICU。
日前,在玉环某锻造厂工作的何先生(化名)突发重度中暑,呼吸急促、神志不清,遂被工友紧急送往我院急诊。
“经检查,何先生因中暑引发了多器官功能衰竭,体温超出体温监测范围,无法测出。”急诊科主任黄锡通介绍,急诊团队第一时间开展抢救,经过用冰袋、冰水持续灌胃等措施给何先生降温,快速静脉补液、气管插管等一系列抢救和治疗,这才暂时稳住生命体征。
全面检查后,何先生被诊断为“热射病、急性肾功能损害、急性呼吸衰竭、低钠血症、血小板减少症”,随后被送往EICU进一步抢救,通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血小板输注、持续降温等,在昏迷两天两夜后最终苏醒。历经对症治疗长达近一个月,最后恢复出院。
“进入三伏天后,如果在高温、高湿而且不通风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很容易导致中暑或引发热射病。”黄锡通主任告诉,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的致死率高达40%—50%。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被迫停止工作,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四肢抽搐,反应迟钝、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皮肤干燥无汗。
“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黄锡通主任提醒,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要注意预防中暑,一旦出现大汗淋漓、头晕、乏力等中暑征兆时,要脱离当前高温环境,注意休息和降温。
“可以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多饮用含有电解质的水,如运动饮料,以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同时,可用湿冷毛巾反复擦拭患者四肢及颈部等处皮肤。如果出现了中度中暑征兆,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耽误治疗时间。因为有基础病的人中暑很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引起多器官衰竭等。”黄锡通主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