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也会骨折 医生“打孔”减伤痛

2021-10-21458

随着年纪上来

骨量逐渐丢失

就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转个身、弯个腰

甚至打个喷嚏

都可能引发骨折

疼痛剧烈、坐立难安

我院脊柱外科团队

成熟运用微创技术

帮助高龄患者“挺直”脊梁

 640.webp (2).jpg0101.jpg

入院24小时内手术

及时减少伤痛

王奶奶今年82岁,当时只是感觉闪了腰,却没想到疼痛剧烈,无法站立。

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正茂检查后诊断为腰1椎体骨折、重度骨折疏松,并在其入院次日一早为王奶奶开展了“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手术仅用时30余分钟,术后两小时,王奶奶就能下床活动,“原来动都不能动,痛得不得了,没想到手术做好没多久,我就能下地了。”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在X光机下,利用骨穿刺针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打入骨折变形的椎体内,让椎体回到原来的生理高度,从而恢复椎体功能。术中仅有两个1公分左右的孔洞,因其微创、局麻等优势,该术式十分适合基础疾病多、体能虚弱的高龄患者。

640.webp (3).jpg

据了解,我院骨科团队自2016年独立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技术娴熟,每年手术量达150多例。

“越早开展手术,越能减少患者疼痛、帮助术后恢复,这些离不开手术室、影像科等科室的积极协作。”张正茂介绍,目前,通过多科协作,尽早安排术前检查,有手术指征且有意愿手术的腰椎骨折患者大多能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手术。

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不仅能减少患者疼痛时间,还能防止卧床带来的各项并发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近日,脊柱外科团队连续为包括王奶奶在内的多位耄耋老人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手术,都在住院不到一周便顺利出院。

每年的10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

“静悄悄”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的一种疾病,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量丢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许多患者即使发展成骨质疏松,也没有明显症状,只有等到骨折后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轻微碰撞、跌倒,就会发生骨折,从而引发疼痛。即使没有任何碰撞,脊椎骨也会渐渐塌陷,令背部变得弯曲,形成驼背及变得矮小。

骨质疏松本身不可怕

并发症却是“隐形”杀手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直接结果,有可能致残甚至致死。

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不起,不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可能引发脑梗死、肺或泌尿系感染,因此,及时手术恢复行走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老年人、女性

体重过轻或骨架较小者

有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家族史者

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者

如长期摄取钙质不足,尤见于有偏食或节食习惯的妇女;吸烟;酗酒;长期喝过多含咖啡因饮品;过量摄取钠质(盐分);缺乏运动

合并有某些基础疾病者

女性的雌激素不足,如过早绝经(40岁前)、提前绝经(40-45)或接受卵巢切除手术后的妇女;内分泌失调病症,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病患者

长期服用相关药物者

长期服食类固醇或影响骨骼新陈代谢的药物

医生提醒,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专利”,各个年龄阶段都应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

其中,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检测骨量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