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鱼刺卡喉,惊动了6名医护!

2021-11-08499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坎门84岁的王大爷一边吃面一边说话,不慎将鱼骨头当面吞,遭遇可怕一劫。

急诊科、耳鼻咽喉科、内镜室走了个遍,先后动用了间接喉镜、可视喉镜、还有电子喉镜、气管镜多科协作,联手接力,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刺大战”。

图怪兽_591cd1835f03aea32c5d6e93277ef080_63222.jpg

 

可视喉镜一探究竟  “真凶”浮出水面

事发时,王大伯正吃着海鲜面疙瘩,跟家人激动地讲着话。可说话间,一口面入喉,王大伯瞬间感觉喉头一紧,随即开始不停呛咳。

“卡住了!”王大伯捂着脖子,喘着粗气,说话声音也变得嘶哑。家人见状,慌忙将他送往玉环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林俊亮做喉镜.jpg

【可视喉镜视角下的异物】

急诊耳鼻咽喉科医生章庆龙用间接喉镜一翻探查,却始终不见异物。章庆龙不禁心头一紧,如果间接喉镜无法查看到,那就证明异物已嵌入更深处。于是立即安排CT检查,结果提示“声门-气管上段长条状混杂密度影异物”。

王大爷一直告诉医生是面疙瘩卡住了喉咙。为进一步查明异物,急诊科副主任林俊亮采用可视喉镜一探究竟。

可视喉镜视察范围有限,但根据镜下可见,林俊亮初步排除了面疙瘩的可能,考虑为鱼刺类异物。

 

电子喉镜捕获“凶手”  细心复查发现隐藏罪犯

随即,王大爷被紧急转运到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小红紧急为王大爷行电子喉镜检查。

DSC_3023.JPG

【王小红(右)在做电子喉镜检查】

在表面麻醉后,王小红将电子喉镜管从老人鼻腔缓缓插入,直到声门处,异物清晰暴露,原来是一截“黄花鱼脊柱骨”。鱼骨粗壮,边缘还有许多尖锐倒刺。

老人年纪大,偌大的鱼刺卡喉,时间过长极易引起喉头痉挛,到时则要气管切开才能救命。

争分夺秒间,王小红一边耐心安慰王大爷,一边快速轻柔操作,主管护师赵海英默契配合,不一会功夫就从声门处取出一长达2厘米的鱼骨。王大爷当即表示人舒服了,声音也不哑了。

电子喉镜_副本.jpg

【电子喉镜视觉下的鱼刺】

“阿公,我们再仔细检查一下吧!”担心还有残留鱼刺,细心的王小红再一次检查。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声门下的气管内竟还有一截鱼骨。

 

气管镜深入追击  鱼刺无处可逃

声门处的“凶手”被捕,可另一“凶手”竟潜藏在气管深处。王小红再三尝试,可这已远远超出了喉镜的“涉猎”范围。

6922bf13fd38e01c843bd91d77f77fe.jpg

45d2c2a3b11e1b201dd7e38fa048c2c.jpg

气管镜下的鱼刺

当机立断,王小红火速联系气管镜室说明情况,并马不停蹄将王大爷送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桔红接下这关键一棒。

黄桔红谨慎地操作起气管镜,慢慢深入靠近鱼骨,发现一根鱼骨倒刺已插入气管壁。

在狭小的空间里,黄桔红反复细致调整方向,避免鱼刺再度划伤气管,小心翼翼将鱼刺拔出,一旁的护士操控着异物钳,最终成功夹出约1厘米的鱼骨。两块鱼骨合计长达3厘米。

一直以为是面条卡住喉咙,直到看见被医生们抓获的“凶手”,王大爷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历经这一劫,王大爷直呼,再也不敢在吃饭的时候说话了!

吃饭需谨慎,小心刺卡喉!小编在此提醒,无论什么场合,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吃饭时应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高谈阔论。吃饭时一旦发生异物卡喉,正确的做法应是用力咳出,若不能咳出则应及时就诊,切不可使用吞咽或喝醋等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