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围观!有人为医院“会诊开方”
人为了健康
要定期体检
医院为了高质量建设
也要经常“体检”
1月13日下午
为强化医院行风建设
来自社会各界的10余位
社会行风监督员们
开展了一场“会诊”
积极助推
玉环医疗事业发展
在参观中,看医院新貌
在集团党政班子陪同下,社会行风监督员们通过现场实地走访的形式,先后参观了名医馆、MMC中心、心电图中心、改扩建工程等,直观感受医院一年来的发展新面貌,深入了解惠民医疗等新举措。
在座谈时,提意见建议
座谈会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善浦主持。来自政府机关、乡镇街道、新闻媒体等十余位行风社会监督员应邀参会,医院党政班子、相关职能科负责人参与。
会上,集团院长董寅作《坚守为民初心 勇担健康使命 推动健共体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全面回顾了2021年集团重点工作的建设情况,并介绍当下集团发展存在困难与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实地走访与日常体验,社会行风监督员们纷纷表示,对集团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欣慰,充分肯定了集团在医院管理、惠民利民、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
同时,他们也围绕集团建设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01练好“内功”,提升医技水平与科研实力,提高常见病、突发疾病的救治能力,让更多患者有信心留在玉环就医。
02注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做好人才储备,积极留住人才。
03关注服务细节,合理简化就医流程,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优化就医体验感。
04提高谋划意识,加强对名医、特色科室的宣传,提高医院美誉度,打响玉医品牌。
集团党委书记陈增瑞总结了座谈会上各社会行风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监督员对医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希望各位监督员以“局内人”的视角关心支持医院事业发展,同时以“局外人”的视角对医院发展多提建议。
医院也将认真梳理各位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措施,要求限时整改,真正把行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我院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为我院建设成为高水平医院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坚守为民初心
勇担健康使命
推动健共体高质量发展
2021年集团工作一览
创三乙提能力
推动医院持续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六讲六做”,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学科上,打造党建服务品牌,建设清廉医院,成为“浙江省清廉医院建设示范标杆培育对象”。
深化与温医大附一院的医疗合作,促进医教研管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救心、救脑、救命技术,全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47项 7067 例。全省重点监测的20个病种中,位列前二十名的有12个,其中,子宫肌瘤手术、心肌梗死病种例数分别列第二、第四。CMI为0.921,居全省71家同级医院第4,住院总手术量11831台、三四级手术占比24.28%,分别列全省同级医院第三、第四。获得SCI 4篇,专利4个,科研立项13项,其中厅局级11项,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个,取得历史性突破。
聚焦高质量发展,健全质量监管指标体系,完善制度1500多项,落实重点监控指标、优先改善指标,推进质量持续改进,2个质量管理项目获泛长三角品管大赛一、三等奖,2021年度台州市医疗质控联合检查总分居同级医院第一。
精细化运营管理,落实院领导联系科室制度、完善科室目标考核、全面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大量投入人、财、物,优化服务环境。2021年新添置1.5T磁共振、64排CT,启用公共卫生楼,医疗条件不断改善。
多跨协同促改革
推动内外资源“双循环”
推动健康管理与大数据的融合,建成“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平台,运用医保支付平台智能监管,搭建慢病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慢病管理数据“一网归集、全程监管”。
数字化改革提档升级,开通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报告查询、云胶片、刷脸付、医后付、智慧订餐等服务,一部手机走完就医全程,群众看病少跑腿。
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全省互认,2021年11月至今实现项目互认26000项,群众看病检查不重复。
开设名医馆,强化多学科联合会诊,群众看疑难病少走弯路。基于5G技术在县域医共体“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医保基金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统筹使用,在DRG付费改革的基础上,实行慢性患者门诊医保费用按人头包干、医疗延伸服务包,创新融合医保支付改革与商保产业,探索“健康+保险”项目,构建以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核心的大健康生态圈。
平战结合,依靠健共体机制织牢新冠疫情防控一张网,参与守好门、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援甬等重要任务,2021年核酸检查50万多人,在建10万/天能力的PCR实验室。
推进医疗整合强基层
群众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
强化专病中心建设,总院设立14个专病专科临床诊疗中心,并在分院设14个全-专科联合门诊、联合病房,集团实行统一药品目录和采购,让群众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分院门诊病人、出院病人较2020年分别增长7.53%、8.92%。
强化影像、检验、心电等“五大中心”建设, 实现分院检查、总院诊断、结果互认。全年诊断影像62844例,心电14504例,病理3238例,检验55771例。
重视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强化心血管、脑血管、急危重症三大学科群建设,全力创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搭建县乡村一体化的心电网,向25家村卫生室延伸,打通胸痛诊疗的“最后一公里”,近三个月完成心电图检查745人次。
强化疾病筛查与管理,将慢阻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前列腺癌、胃肠癌等纳入农民健康体检,为慢阻肺病人提供免费肺炎、流感疫苗接种,开展AI健康随访,建立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增强居民健康管理能力。实施家庭医生能力提升工程,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和医保的“双守门人”。
两慢病规范管理与控制率提升,指标位居全省前列,高出试点要求17个百分点以上。慢病基层就诊率88.85%。健共体慢病管理走在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17家“县域慢病管理中心”之一,获评“首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慢病管理+价值先锋单位、慢病管理+先锋实践”单位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