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闭症日 | 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儿童生活在地球,不聋不哑却对外界充耳不闻,思维模式像是“来自遥远星球”,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但他们也是天使,在正确持续的帮助下,会闪耀属于他们的光芒。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我院医护人员在儿科门诊候诊大厅组织开展了“护航雏鹰 关爱儿童成长”主题科普活动。
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咨询筛查等方式,向家长普及自闭症知识,规避认知误区,提高早筛早干预理念。同时也呼吁社会大众关爱理解自闭症儿童,尊重他们的特殊性,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又被孤独症谱系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较有代表性的疾病。大约70%的自闭症患儿伴有智力低下。
ASD通常在婴幼儿期起病,至今病因未明, 是可能伴随终生的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有关调查表明,我国6-12岁儿童自闭症患病率达0.7%。
目前,还没有药物或物理治疗手段可以完全治愈自闭症。康复训练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干预措施,越早干预,孩子神经发育可塑性越强,效果越好。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在提升自闭症儿童预后,降低致残率,减轻家庭社会负担上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自闭症早期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由医生进行诊断,寻求专业治疗。
自闭症早期预警的5“不”症状
不(少)看:无或目光交流少(1月龄)。
不(少)应:叫名反应不敏感,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
不(少)语:语言发育障碍,不会咿呀作语、发音单调(3-4月龄)。
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如不会有目的的指向、收拾比划。
不当(行为):兴趣狭隘、重复单一刻板动作,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和不恰当的言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