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单日门诊量破1000!好多都是发热,家长如何“破招”

2022-06-29412

经历小半月的阴雨季后

玉环迎来了晴朗高温天

许多家长的心情却无法“放晴”

这段时间

小儿发热来势汹汹

儿科门诊量持续上升

发热门诊更是人满为患

 0606.jpg

“上周我们门诊从500多激增到了1000多,一半多是发热患儿。”儿科主任吴月超介绍,近日儿科门诊量呈持续上升态势,6月26日的24小时门诊量已经突破1000人,其中发热门诊占564人。

发热这么多 原因各不同

 “八点不到来的,还没轮到。”“孩子难受,又哭又闹的”……6月27日9时许,儿科发热门诊已经坐满了等待就诊的家长与孩子,过道一时有些水泄不通。对此,有些家长不免会难以理解,“大夏天的,气温这么高,怎么这么多孩子感冒发热?”

“其实每年一到夏天,就容易出现发热的就诊高峰”,吴月超解释,孩子发热有多种原因。

夏季高温湿热,抵抗力差的孩子接触到病毒细菌后,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为解暑降温,食用生冷食物不当,有可能引发肠道疾病。

加之今年甲流比较多,多重影响下,形成了最近的就诊高峰。

0101_副本.jpg

目前门诊患儿中,学龄前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为主,学龄儿童则以呼吸道感染、流感等为主。其中,甲流与普通感冒相比,更容易出现反复高热,且伴随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头痛畏冷等症状。

在住院的发热患儿中,各种感染性疾病占了大多数。

就诊高峰期 医护加班加点

0404_副本.jpg

“孩子昨晚上发烧的,在家吃药退了,今天又烧到38度7了。”“发热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注意监测体温和精神状态,吃退烧药。”在发热门诊诊室,轮值坐诊的新生儿科主任刘红艳一开诊就没停过,另一个诊室也是同样的忙碌。

因疫情防控要求,发热等十大症状患者必须到发热门诊进行首诊,这让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接诊压力与日俱增。

“不只是量体温、预检分诊的人数有所增加,咨询的家长也会比平时要多不少,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提供帮助。”感染科护士长林丹丽说,一上班就一刻不能停。

问诊、查体、写病历、开医嘱,为家长答疑解惑……穿着层层防护的医生一忙就是八九个小时,因为最近是就诊高峰,他们每天都会面临“加时赛”的挑战。

0505_副本.jpg

“除了查体会走动几步,基本上就一直坐在诊室,期间几乎不喝水、不上厕所。”儿科医生李鹏翔从昨天23时开始上班,本该早上8时下班,但到近10时,他仍旧还在拖班中。据介绍,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排班是“三班倒”,保证门诊24小时运行,拖班、加班是他们每天的日常。

“医务人员高强度、超负荷工作都是为了让更多患儿及早就诊。”吴月超表示,患儿多又要测核酸,等候时间难免拉长,全体医务人员都在全力应对,也希望大家多点包容和理解。

发热要甄别 家长请勿焦虑

“一个孩子发烧,全家都要跟着闹心,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发烧就慌了神,动不动就来医院,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医生表示,家长的焦虑心情能够理解。儿童发热是很常见的症状,需要警惕,但不要“草木皆兵”。

对孩子来说,常见的发热原因是病毒、细菌感染导致的。上文提到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肺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疾病,都是由此引发。

病毒、细菌往往无法在高温环境下生存,发烧其实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免疫力、抑制微生物生长。

“孩子发烧,家长不仅要关注体温,更要关注孩子精神状态”,医生提醒,温度高低和病情轻重并没有直接联系。孩子精神状态较好的,可以先居家观察。

一般当体温高于39℃,就要考虑口服退烧药,缓解不适。“如果出现热性惊厥、抽搐等情况,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孩子口服退烧药物能及时退烧,精神状态好的,家长则无须一天内反复就诊,来回周转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疲惫。家长要正确认识发烧,帮助儿童及时就诊、合理用药。

出现这些情况  赶快来医院!

1.孩子整体精神状态差,嗜睡、昏睡等。

2.发热伴有严重呕吐,腹泻伴有脱水、精神不振。

3.发热伴有惊厥、皮疹、呼吸费力、咳嗽气促。

4.持续三天高热,体温超过39℃以上,3月以内婴儿体温38℃以上。

做好这五点 主动“破招”

1.做好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2.少去人多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前进行清洗,避免呼吸道感染。

3.多喝水、多锻炼,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

4.关注饮食卫生,冰箱中的生熟菜分开存放,减少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5.轻症患者居家休息时,注意佩戴口罩,咳嗽或喷嚏时掩住口鼻,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