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 让护理服务更温情
为不断推进优质化护理服务,营造提升医院人文关怀环境,我院坚持问题导向,以质量持续改进推动问题大解决、工作大提升。我院护理部创新开启了“叙事护理”新模式,于2022年8月正式启动“叙事护理,让护理更温情”叙事护理项目。
所谓叙事护理是由后现代心理学的叙事疗法和临床护理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打破以往只了解患者病史、病情的惯例,通过对患者患病的故事倾听、吸收,发现护理要点,运用叙事疗法的技术和精神实施护理干预,是护士与患者心与心的沟通,属于人文护理的范畴。
为使叙事护理在医院内有序推进,护理部定期举办叙事护理案例交流会,通过护理人员声情并茂的案例分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阐述,以及由叙事护理带来的感想与启发等交流碰撞,使医院整个叙事护理队伍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护理实践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本刊将陆续刊登部分优秀案例,让每一位来到我院就诊的患者都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护理工作的温度和内涵。
温暖是一盏“照明灯”
工作中,有时候强调的不是技术,而是态度。融进生命里的沟通,是一盏“照明灯”,指引着他人前行。
——脊柱手足外科主管护师 崔业萍
那一天中午巡视病房,一位患者主动与我打招呼,“谢谢你,崔护士!”我看到她面带笑容,晦暗的脸上多了从容自信,右小腿已截肢,盘坐在床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还拿着扇子,与半个月前的她判若两人。
上一次住院,我是她的责任护士。被多种疾病缠身的她是一名血透患者:面色晦暗水肿,双足感染坏死,散发着恶臭,头发凌乱,沉默不语。与她交流,也只是简单的点头或摇头。双足疼痛的折磨,让她日夜无眠,呻吟不止。因血管疾病,流通不畅,她需要多次手术——清创、负压引流、继续清创……
每一次术前宣教,她都非常畏惧。我们告诉她,目前营养情况差,血化验结果不乐观,各项指标恶化的情况下,医生的建议是赴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可能需要截肢。面对我们系列的宣教,她始终沉默不语。
就这样又拖了两天,感染依旧没有好转。接下来,我每天都抽出时间跟她聊天。在拉家常中,我了解到,她害怕疾病,害怕手术,害怕截肢后生活不能自理……种种担心让她不敢迈出那一步。跟姐姐商量也没个结果,又看到了老公的犹豫不决,令她更加徘徊沮丧。
除了面对疾病,她还要面临高额的费用,内心无助的她更加需要我们的支持。那一次我走到她面前,轻声问她:“想让自己好起来吗?”
“想。”坚定又无奈。
“知道双足感染血流不通畅拖下去的结果吗?身体各项指标恶化,到时候截肢也挽救不了,可能命也不保。你的命交给亲人,还是丈夫,最终的决定权还是靠你自己,要是连自己都放弃了,他们怎么帮你?”
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她,等来的又是她的低头沉默。于是 ,我继续循循善诱,“如不做手术,感染加重,可能危及生命,早点去诊治,争取手术时间。像现在停留在这里继续挂瓶也解决不了痛苦,钱花了,罪也受了,可是毛病依然没有得到根治,值得吗?”
看到她眼里闪烁的泪花,我拍了拍她的肩膀……第二天早上巡视病房,她眼里发着光,像变了一个人,微笑着怼我说,昨晚家里开了次家庭会议,决定赴上级医院截肢手术。
往后就是我看到开头的那一幕。她再次回到医院,住进我们的科室,右小腿只需拆线处理,各项指标也趋向好转。
我相信那一天我的话对她起了作用,温暖了她的心,照明了她前行的路。护理工作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以及认知性格不同的人。我们就像解方程一样,寻求不同的解。护理技术是硬邦邦的公式,而态度却是通往心的桥梁和解题的灵魂。
这两根香蕉“ke li jie”
当我们带着温暖爱意去看待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感知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为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让患者得到切实的心理照顾和关心,疗愈患者的同时,也滋养了我们自己!
——消化泌尿科主管护师 林晓丹
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在医院这个地方充分的体现,经常可见两个老人相互陪伴依偎看病,尤其在医院这个充满着人生百态的地方,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72岁的林阿公因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住院泌尿外科。入院当天的情景依旧清晰,那天整个病房回响着黄护士的“声嘶力竭”的对话,以及林阿公及老伴脸上带着小心的微笑。
原来林阿公是坎门人,地道的坎门话及严重的耳背,让护士和病人之间进行着“鸡同鸭讲”的无效对话。科内没有会坎门方言的同事,病人子女未陪护,病情询问以及宣教成为一大难题。终于,黄护士通过老人的老年机亲情短号,完成了病史的采集,并且告知最好留一位年轻人在医院照顾。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依旧是两位老人,相互依偎。每次和他们对话,都能在两位老人脸上看到那种小心翼翼的微笑,然后一直点头,嘴里说着,“是……是……”,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真的理解。
那一晚夜班,我巡视经过他的病房,发现房内空调温度很低,阿公的防跌倒床栏没有拉起,他睡在床沿,被子裹着全身。我轻轻问他是否觉得冷,看他点头了,于是我将空调温度调高,并让他靠里面一些睡觉,拉起床栏后,嘱咐他如果有事可以按床头铃。
走出病房后,我一直在忙碌着。期间有看到阿公的老伴来回在护士站走了两趟,没说话,又默默地走回病房。人在忙碌的时候,有时候不会留意细节。当这位阿婆再一次走向护士站时,我终于有一会儿空闲抬头问她,“阿婆,你有什么事情吗?”可阿婆用坎门话回答,让我一时也理解不了。我再次询问;“是药水挂完了吗?是要报小便数据吗?”
看到阿婆带笑点点头时,我便跟着阿婆走向病房。然而,看到阿公的盐水还在挂着,小便也无需报数据,纳闷的我再次询问,“阿公,阿婆,你们找护士有什么事能再说一遍吗?”幸好,当天晚上有位隔壁床患者会说坎门方言,帮我翻译了。
当时阿婆打开柜子,拿出2根香蕉,我以为他们是要问香蕉能否吃,我用仅有且蹩脚的方言回复道,“香蕉‘ho jie!(好吃,可以吃)’”这时,阿婆却拿着香蕉往我衣服兜里塞,“ho jie!ke li jie!(好吃的,给你吃)”。只听隔壁患友说道,阿婆是想把香蕉送给你吃,说你们小姑娘上班太辛苦了,也感谢你把空调温度调高了,让他们睡觉不冷,之前去找过你,看到你太忙了。
阿婆旁边微笑着点头,并且坚持要把香蕉塞给我。我和她道谢,并告诉他们上班不能吃东西,也非常地感谢他们的好意。
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却让我这个夜班暖暖的。人心被打动只是一瞬间。老人脸上的微笑是他们的保护色,在这个他们听不懂的语言陌生环境下,微笑和耐心是他们缓解紧张及尴尬的方法。
糖果的“魅力”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是价值感,二是归属感,价值感来源于肯定,归属感来源于被爱。
——消化泌尿科护士 苏悦
“护士阿姨,我们走啦!拜拜!”只见一个抱着机器人高达的小男孩牵着母亲的手朝护士站挥手告别,我笑着应了一声“拜拜”。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思绪把我拉回了初见的那一天。
“护士你好,请问住院在这里办么?”一位身穿白色大衣的女人向我们递上了住院证,接过住院证,往上面一看“泌尿外科,择期手术,3岁”,紧接着目光往下一看,发现她手牵着一个小男孩,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忽闪忽闪的,仿佛对一切的新事物感到好奇。紧接着我指着附近的椅子对她说道:“请在这里先坐一会,待会要量一下体温。”
没过多久,安顿好病人以后医生也开好了医嘱,我就推着治疗车来到了她们面前,“你好,医生刚刚开了医嘱要抽血,小朋友外套需要脱一下噢。”
“好的,抽这只手可以么?”孩子的妈妈一边说一边把小朋友的羽绒服脱掉,露出白白嫩嫩手臂,就像莲藕一般。我说“可以啊,我先找找静脉。”接着,我绑上了压脉带,孩子妈妈则用手挡住了他的视线,并在一旁安慰到“昊昊很勇敢的对不对?打针一点也不疼的。”小朋友无声地点了点头,像是在为自己打气加油一般。当钢针扎进昊昊的静脉时能感觉到他的手臂在轻微地颤抖,过了一两秒,实在是忍受不住疼痛了,“哇……”他嘴巴张大,企图用哭声来抗拒。我忙说道“抽完血阿姨给你糖吃好不好?你喜欢什么口味的?草莓味的可以嘛?”也许是糖果的诱惑远远超过了疼痛,昊昊安静了下来,直至抽血结束。
昊昊妈妈在一旁笑着说道:“护士阿姨要说话算话的,如果不给糖,他会记住这件事一直问你要的。”我点了点头,便回到了护士站。
转眼快要下班了,刚好前几天科室里有一盒喜糖还在,我便从中挑了几颗就赶到了小朋友的病床旁,对着小朋友的家长说道“昊昊妈妈,这种糖果昊昊会吃么?”她看了一眼我手中的糖果,点了点头,“他会吃,不过你要亲手给他才行。”然后我向昊昊递出了糖果:“这个糖吃么?不要直接吞进去噢。”他眼眶微红,眼睛却亮晶晶地盯着糖果看,然后双手接过,“谢谢阿姨。”
稚嫩的声音在耳旁响起,像是被初冬的暖阳照耀过一般,感觉全身都变得暖呼呼的。随后我离开了病房。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是价值感,二是归属感,价值感来源于肯定,归属感来源于被爱。几颗糖果的事件,让我感受到在护理岗位上的魅力,也为我带来了向前的动力。
轻轻唤醒“孤寂”的心灵
白衣天使工作的对象,不是冰冷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爱心和耐心是上天赐予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带给病人的礼物。
——感染科主管护师 江自玲
有时候我在想,护理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是不是该给患者及家属带去温暖,做一名有温度的护士呢?感染科是个特殊且重要的存在,不只是病人和家属听到“肺结核”望而却步,有时候前来会诊的医护亦是如此。
小领阿姨因肺癌、肺结核、呼吸困难长期卧床。对于此类患者,我们给予每2小时翻身、气垫床、泡沫敷贴等措施预防压疮。然而,小领阿姨总是拒绝,就连交接班查看皮肤状况,也是拒绝,每天没有太多言语,24个小时几乎是一个姿势,每天看到她躺在床上同一个姿势,像极了一座“孤岛”,而这给护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那一天,我巡视病房,无意中发现她的女儿带着一个小朋友来看望她,我也终于在小领阿姨的脸上看见了久违的笑容,原来那个小朋友是她的外孙女。自从那天之后,我就想小领可能是缺少家人的关心,每天都是保姆照顾,她也想天伦之乐吧。我们能不能替代她的子女,多一句关心,多一句问候,多一份笑容呢?
于是,接下来每当我去她的病房总会问一句,“小领阿姨,今天感觉怎么样?“饭吃了吗?”“今天的脸色看上去比之前好多了,最近是不是比之前舒服多了”她都会肯定的回答,“嗯嗯”“是的”。听到她的回答,我也总是会加一句“加油噢,我们一起来加油,会慢慢好起来的。”而她也会冲我点点头。
通过交流,我也会经她同意,为她翻身,查看皮肤状态,每次检查完之后,我也会微笑着鼓励她,“小领阿姨,你的皮肤比之前好多了,没有那么红了,要加油噢!”有时候,她会回复“我现在很累,等下看”。虽然不是每次都给翻身查看,但也会主动翻身配合。我想,虽然目前没有看到很大的成果,但至少不是每次都拒绝,也算是向前走了一步。
多一句关心与问候也许是困境中的一缕春风,唤醒了心里的“孤寂”,增添了些许暖意。我愿做那缕春风,帮助迷茫的人重新找回面对困境的勇气,通过叙事体验,让我发现,原来护士这个职业可以那么温暖而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