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进村入户“肾”过一切
慢性肾脏病全球患者超过8.5亿
其中中国患者约有1.195亿
慢性肾病易继发心脑血管疾病
肾功能衰竭、内分泌代谢紊乱等
每年有240万人死于慢性肾病
因早期无明显症状
慢性肾脏病
又被称为“沉默杀手”
2024年3月14日是
第十九个世界肾脏日
今年的主题是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促进医疗平等,优化用药实践
为了提高居民对急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增加群众对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现、早筛查的意识,3月13日下午,我院组织13名医务人员来到玉城街道城中村,开展世界肾脏日健康义诊宣传活动。
专家义诊
当天,我院肾内科联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专家李铎,以及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中医科等多科团队,来到玉城街道城中村开展多学科联合义诊,为村民们答疑解惑。
项大爷十多年前发现肾囊肿,虽然这些年囊肿没有大的变化,他依旧悬着心。“一般囊肿超过5公分需要采取措施,你这个1公分以内,只要定期检查观察就行。”专家的专业意见让项大爷放下了心,也对活动连连夸赞:“温州和玉环医院专家一起来村里,真周到!”
家庭随访
肾内科团队先后前往芦浦金山村、玉城西青岙,为两位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家庭随访,提供健康指导,帮助慢性肾病患者完善自我管理。
其中家住金山村的老金在家开展腹透治疗已经有十多年,却在去年因反复发作腹膜炎住院。
借此契机,医务人员上门“一探究竟”,指导操作环境、药品存放等注意事项。“腹透治疗要保证操作环境清洁,居家治疗时,患者消毒细节不够到位,就存在感染风险。”血透室护士长黄信晓解释。
科普讲座
肾内科副主任李颂婷为城中村村民带来《慢性肾脏病防治和康复》健康科普讲座,从认识慢性肾病、慢性肾病养成史、科学防治、诊疗方案四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她强调,只要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病情是可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以逆转的。大家可以每年进行一次白蛋白尿和血肌酐的检测,慢性肾脏病的高风险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 / 肌酐比 (ACR) 和血肌酐的检测以估算GFR。
慢性肾脏病知识知多少?
01| 慢性肾脏病的危害
慢性肾脏病初发时,患者一般没有不适症状,往往被忽略。约20-30%患者首次到院就诊时,其肾功能损害已经发展至不可逆转的阶段。
看似健康却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如果发展到尿毒症,更是危及生命。
02 | 肾脏病的诱发因素
1.肾脏自身疾病因素: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多囊肾、肾小管间质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2.其他相关疾病因素:主要以糖尿病与高血压为主,同时乙肝、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也会通过相应的病理改变影响肾脏,出现肾脏病变。
03|肾脏生病的症状
1.尿中泡沫:细小的泡沫且不消散
2.尿色改变:浑浊、淘米水样、红、浓茶色甚至酱油色
3.高血压:无家族史,血压上升
4.尿量改变:尿量>2500ml/天,或<400ml
5.水肿:眼睑、双下肢及足踝
6.其他症状:腰酸、腰痛、食欲不振、贫血、疲劳
04 | 做好七件事,呵护好肾脏
1.调整生活方式: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能耐受的体育锻炼,每周5次,每次30分钟。规律作息,避免疲劳,防止呼吸道感染、放松心情,避免紧张。
2.营养治疗:避免高蛋白饮食或低蛋白饮食,选用优质蛋白,注意控盐补钾,保持健康体重。
3.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本身可导致肾损害,还能引起心、脑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使患者预后不良。学会在家自我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控制高血糖: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25%~40%患者可出现肾脏受累。学会自我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
5.调整血脂:血脂异常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6.控制高尿酸: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也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急性肾损伤)、慢性尿酸性肾病及尿酸结石。
7.谨慎用药: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或蛋白营养品,遵医嘱服用有潜在肾毒性和经肾排泄的药物,防止药物诱导下发生急性肾损伤风险增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