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划破拇指,竟然要手术?海鲜背后潜藏夺命杀手!
海鲜是玉环市民饭桌上的常见菜,也是不少人的心头爱。但是,海鲜虽鲜却也危险,美味背后潜藏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近日,家住海山的陈伯(化名)就在河塘捕鱼时不小心刺破了手指,感染肿胀长达2个多月都不见好转,最终到医院做了手术才治愈。
鲈鱼划破手指 竟然还要做手术
陈伯今年65岁。2个多月前,他到村中河塘捕鱼,却不慎被一条鲈鱼刺破了右手大拇指。当时,眼见就是一小小划痕,出血也不多,陈伯便继续在水中劳作。
事后,陈伯一直没把这伤放在心上,本以为过几天就能愈合,不料竟一天比一天严重:“起先就是发红发热,后来越来越肿,拇指也不能弯曲,痛得厉害!”
陈伯告诉,自己在家熬了2个多月也越来越害怕,这才来到了玉环市人民医院就诊。
玉环市人民医院脊柱手足外科主任刘泉涌检查发现,陈伯受伤局部已经生成了肉芽肿,手指功能都已严重受限。
结合症状和病史,刘泉涌初步判断是“海洋分枝杆菌”感染,遂立即安排陈伯住院,火速进行清创手术,并取下标本送检细菌培养。
果不其然,培养结果确为“海洋分枝杆菌”感染,元凶就此浮出水面!万幸,经过清创和对症用药治疗,陈伯的病症得以控制,日前已经顺利出院。
小伤口也致命 处理海鲜要当心
“海洋分枝杆菌是无声杀手,主要是通过接触自然水资源或者处理水产品时被感染。”
刘泉涌主任介绍,海洋分枝杆菌普遍存在淡水、海水等水环境中,易从皮肤破损处侵入引起人体感染。
感染最初可表现为皮肤受损局部肉芽肿或红褐色的皮肤肿块,很多人误以为只是轻微炎症,然而该症状可能会延续数周乃至数月,期间可以从最初的部位出现“线”状肿块蔓延。早期使用不恰当的抗生素及激素,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但容易复发并加重。
如长期放任不管,合并有免疫系统受损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全身感染等严重后果。
“临床上经常能遇到像陈伯这样的患者,其实小小伤口也可能致命,广大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
刘泉涌主任提醒,日常尽量不生食海鲜,当处理海鲜时,建议带上手套做好防护,有伤口则不要触碰海鲜,一旦被虾、蟹、鱼等海鲜刺伤,要及时用水冲洗伤口并消毒,若皮肤出现长期红肿等症状,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致病源对症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