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探索演练新模式 追求学习高质量
2024-05-15 丨 255 丨
模拟演练是业务学习的重要形式,但之前的科室急救技能演练往往按照固定、公开的剧本进行,参演人员事先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准备,反而容易掩盖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隐患,导致成效有限、质量不高。近日,急诊科探索演练新模式,事先不公开剧本,将日常案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及容易发生的不良事件糅合在演练剧本中。
此次演练科目为:《急诊科高质量心肺复苏》,分为:抢救室交接、气管插管、电除颤、高级心肺复苏用药、ECMO应用等五个场景,持续时间1.5小时。
演练过程中,作为“观众”的科室同志不能提醒发声,单个场景结束后,主持人会向“演员”“观众”进行提问、考核,并进行现场探讨总结,而后进入下一个场景。
定期集中进行科室业务学习是提升临床医学学科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和必须的途径。急诊科因需要24小时持续应对急危重症患者,在组织集中学习时,存在人员多、任务重、集中难等困难。如何提升学习的质量,尤其是全员集中线下业务学习做到高质量、高效率,是科室管理者始终要探索的问题。
此次 “开盲盒”式应急演练,科室除在岗人员外有70%人员参与,全程紧张有序,重点讨论了“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处置”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使用” “知情同意注意事项”等问题,巩固了ECMO的上机预冲与穿刺置管流程质量,演练与学习质量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