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2021-11
29
662名医乡贤坐诊解百姓看病之难
11月26日-2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品同名医工作室团队一行三人,来玉环市人民医院开展介入手术及超声检查,免去了疫情期间广大患者去省城长途奔波的烦恼,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诊治服务,享受名医零距离。家门口看名医成常态“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4级,不敢贸然去手术,又有点担心结节的性质好差,医生,您看看这个毛病下一步该怎么治疗?”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的林先生听说黄品同主任回乡坐诊,特地约了他的号。11月26日下午,黄品同教授为林先生开展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通过病理活检精准诊断,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在家门口能看上杭州专家,太方便了,检查了我也放心了。”林先生感慨地说道。”47岁的许先生有糖尿病史十余年、高血压两年病史,日前反复解泡沫尿,呈加重趋势,且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控制不佳,超过10mol/l,于是来我院肾内科就诊。肾内科副主任李颂婷给予24小时入院蛋白尿、肌电图等检查,许先生糖尿病肾病诊断仍旧不明确。为明确诊断精准用药,李颂婷联系超声科李芳主任医师,会诊后决定给予肾穿刺活检术。当天下午,经家属签字同意,黄品同教授为许先生行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通过一把探头、一根针,超声介入手术的开展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2019年,黄品同名医团队工作室落户玉环市人民医院,团队每月定期来玉环市人民医院坐诊,对疑难患者进行会诊,针对病人个体,共同制定诊疗方案,让玉环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专家的医疗服务。名医团队带动学科迅猛发展【黄品同名医团队:闻卿 黄韵琳】出生于玉环大麦屿的黄品同教授,现任浙大二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也是国际超声造影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国际超声医学界享有盛誉。通过名医工作室发挥省级医院学科的优势,以及团队协作、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式,加快学科建设和骨干培养,推动玉环市人民医院超声诊疗水平的快速提升。我院超声科是玉环市重点学科(支柱学科),每年检查服务12余万人次,年开展超声介入1000余例,居台州同级医院前列。科室广泛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术、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各种囊肿的穿刺硬化治疗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经皮肝穿胆囊引流、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淋巴结及乳腺肿物穿刺术、胸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等高难度手术,为患者提供了精准、微创的治疗手段,深受百姓好评。2021年,超声科新开展颈动脉超声造影术、腘动脉超声造影术,及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
-
2021-11
29
483摆正心态指针 开启积极人生:妇科举办“心态”主题读书会
为引导树立健康心态,近日,我院妇科美小护们举办了一场以“心态”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共同研读美国作家赖安·戈特弗雷森《心态》一书,认识人生四大“关键”心态,探讨如何摆正心态,开启积极人生。心态是心理能量的过滤器,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看世界的心理基础。书本《心态》提到,人生有四大“关键”心态,即开放性心态和封闭型心态、成长型心态和固定型心态、进取型心态和防御型心态、外向型心态和内向型心态。心态塑造了我们的方方面面,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心态,才能更好地驾驶人生航船。通过阅读,大家认识到了如何摆正心态的要点。在否定他人前,应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有漏洞;遇到挑战时,要勇敢地告诉自己:为了进步,不怕犯错;日常与其挑剔他人,不如认为:人们都已尽其所能。系列实用心态指南,让大家受益匪浅。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工作,更快地成长。妇科护士长龚爱敏告诉,临床工作较繁琐,此次主题读书会,将帮助大家树立良好的心态,学会更恰当地看待自己与他人,更积极地面对工作与生活。
-
2021-11
29
447普及知识 远离压疮
每年11月第3个周四是"世界压疮预防日"。11月17日下午,在今年的“世界压疮预防日”来临之际,我院伤口造口护理专科小组联合内科党支部来到洪福堂医院开展主题培训。活动中,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吴夏青以“压疮的预防和治疗”为题,一一向在场人员讲解为什么要关注压疮、压疮好发部位、压疮预防措施以及护理注意事项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压疮是全球性的患者安全问题,在各种疾病花费中名列第三,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远离压疮,重在预防。”吴夏青强调,预防压疮一定要做到“六勤一强”,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和加强营养。为加深在场人员的印象,小组成员们对洪福堂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床边伤口换药指导。此外,党员志愿者们现场演示了卧床病人的皮肤减压方法和翻身技巧,传递最简单、最有效的压疮预防护理资讯,帮助大家深刻认识压疮的危害并充分了解到正确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压疮发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使得现场气氛活跃,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
2021-11
26
395小感冒“拖”成胸膜炎
夜里低烧,咳嗽咳到会胸痛,病情持续了多日,但到白天情况会有所好转。36岁的杨女士想着只是小感冒,还是一直拖着没看医生,一拖就是两个多月。她还是没好起来,胸痛起来和针扎一样,着实是扛不过去了,才来院就诊。医生结合CT检查发现,患者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诊断为化脓性胸膜炎,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我一开始就是咳嗽感冒,怎么这么严重了”,杨女士被检查结果吓得不轻。“现在这情况主要还是拖久了,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接诊的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富告诉她,肺叶伴胸腔积液发展成化脓性胸膜炎,一般通过抗生素治疗。出现积液后,可以通过胸腔穿刺引流减少积液,疗程要2-3周以上。如果不及时治疗,肺组织粘连发展成脓胸,甚至会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因此,当务之急是及时手术将胸腔积液引流,胸外科团队随即为杨女士安排急诊胸腔镜下肺胸膜剥离手术。目前,杨女士的情况正在逐渐好转。“对于小病,我们也不能忽视,如果感冒发烧时间较长,要到正规医院诊治。”张富提醒,尤其是当咳嗽出现长时间胸痛时,一定要尽早来院就诊。
-
2021-11
26
50365人,19000毫升 | “医”不容辞
一年两次的无偿献血已经是许多玉医人约定俗成的习惯11月25日上午台州市中心血站流动献血车如约而至医务人员、热心市民纷纷挽袖参与献出一“臂”之力以热血点燃生命希望当天共有65人参与献血19000毫升 不忘初心担使命爱心献血暖寒冬活动现场,大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佩戴口罩,有序排队,填表、登记、体检、抽血。刚下夜班、早上来接班、刚结束查房……当天,许多医护人员从忙碌的临床工作中抽身赶来,献完血又赶紧回到工作岗位上。大家或许步履匆匆,真心真情却给人留下了温暖的印象。在医护人员的感召下,不少路过市民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中,用热血温暖生命。鲜红的血液随着针头缓缓流入血袋,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些爱心将传递给有需要的患者们。来现场看看吧~“血液对许多临床患者至关重要,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挽救更多性命。”儿科副主任医师沈仁、普外科主治医师毛禹等医生不约而同地说,无偿献血是奉献,也是医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热心公益的高尚情怀。“都说党员走在前,献血我也要尽份力。”行政第一党支部书记林翔坤等众多党员是献血队伍中的主力军,他们中不乏有参与过十多次献血的“老兵”。“我身体好,献血又能帮人,就坚持下来了。”病区食堂员工金枝芬是当天第一个成功献血的,加上这次刚好她献满4000毫升,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申领到了献血荣誉证。有“老熟人”,也有“新面孔”。输液厅护士李晶晶、ICU护士胡筱敏、设备科梁慧等人是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无偿献血的行列中还有玉环市中医院、芦浦分院同仁的身影,得知有献血活动,他们特意赶来,捐献出自己那份“热血”。 献血后注意事项献血后在献血点休息15分钟以上,以利身体循环血容量的恢复,手臂上的弹力绷带1小时左右松开。献血后的当天,要注意保持穿刺针眼处的清洁卫生,保留穿刺点敷料4小时以上。献血后适当多饮水,以补充失去的水分,维持正常的饮食即可,适当吃些瘦肉、鸡蛋、猪肝、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品,也要吃一些新鲜蔬菜,不要暴饮暴食。24小时内勿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如手臂针眼处有少量皮下淤血,请即时进行适当冷敷,并可在献血48小时后进行热敷,以促进吸收。
-
2021-11
25
518喝了山泉水,打铁大叔住进ICU !
日常抡锤打铁轻轻松松,却突然全身无力,两腿酸软。在家躺上3天,日渐加重!病情变化异常之快,仅短短5小时,两肺就从轻微感染发展到严重感染!多学科会诊,发现蛛丝马迹,谁料山泉水竟是罪魁祸首……心大:全身乏力在家躺3天贵州籍53岁的曹大叔(化名)只身在玉务工已有十来年,一直在各大工厂做些零工。今年10月初,曹大叔来到坎门一器械厂从事打铁工作,每天抡着铁锤上上下下要废上不少力气。10月22日,曹大叔照常早早来到厂里,拎起铁锤却总感觉使不上劲,两条腿也酸胀得厉害。心想是劳累所致,厂里又因限电即将放假3天,曹大叔便忍着不适一直坚持赶工。下班后,曹大叔回家倒头就睡,这一躺就是3天。原本以为休息好了就能缓解,谁料却越发全身无力,就连透气也变得费力。惊险:短短5小时后告病危发觉不对劲儿,在家躺了3天的曹大叔这才来到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坎门分院就诊。检查发现体温39度,氧饱和度仅有69%(正常成人95%以上),CT显示两肺有轻微感染灶,随即被转送玉环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而当曹大叔刚到达玉环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他却突然咳出一口鲜血,伴随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前期等系列症状。争分夺秒间,急诊医护团队紧急救治。ICU、呼吸内科、感染科等多学科专家纷纷聚集会诊,全力配合抢救。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医生复查CT发现,曹大叔的两肺竟已是多发的广泛性感染渗出表现。两次CT检查时间,前后仅相隔短短5小时,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正常肺炎的进程。起因:吃用山泉水是祸源到底是感染了什么?专家再三询问细查,发现蛛丝马迹。原来,曹大叔租住的地方在山边,租金便宜,未接通自来水,日常煮饭、洗漱、洗衣服的水,都是从山上提来的山泉水。为了方便,平常曹大叔都是用一大水缸装水,仅简单遮盖,病发前连续多天下雨天气。专家们综合分析,判断问题就出在这山泉水上,极有可能是罕见的钩端螺旋体感染。遂第一时间抽取血液标本紧急送往专业机构检测。随后,曹大叔被转送ICU进一步治疗,抢先使用一线抗生素,在血液检测结果证实前,以最快速度控制住感染发展,成功转危为安。3天后的检测结果证实了医生们的判断,在特效抗生素加持下,近日曹大叔已痊愈出院。科普: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一般是畜与畜、畜与人传播,但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ICU主任郑孝敬介绍,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带菌老鼠、猪的尿液进行传播,病原体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人接触被染有钩端螺旋体的疫水而传染,与疫水接触时间愈长,次数愈多,发病的机会也愈多。如果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可能会有发高烧、头痛以及肌肉酸痛,还有可能会并发脑膜炎、肝肾衰竭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引发败血症和脏器衰竭,危及生命。郑孝敬主任提醒,大家日常用水一定要谨慎,住家环境卫生也要注意清理,像是猪、狗等动物的排泄物应定时清理,以免病毒入侵人体造成生命危险。另外,户外劳作者也应提高警惕,做好卫生防护,避免与可能受染的污水、牲畜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
2021-11
25
471骨科医护贴心回访 帮助患者术后康复
“赵阿婆,最近血糖控制好不好呀?我们帮你检查一下。”近日,我院关节外科医护人员来到患者赵阿婆家中,开展家庭回访。医护人员为她检查了关节恢复情况,并开展健康宣教。此前,赵阿婆因两膝关节退化且行走疼痛,其中,左膝关节情况更为严重。关节外科主任医师曹建国为其开展了左膝关节置换术。由于患有糖尿病,赵阿婆住院期间血糖依旧非常高,这使得医护人员十分挂念,担心血糖过高影响术后效果。“医生护士真是太贴心了,检查后我心里就更有底了。”医护人员的到来让赵阿婆开心不已。经过医护人员检查,她血糖控制稳定,术后恢复效果良好,明年可对另一侧受损膝关节进行置换。
-
2021-11
25
534打造医疗服务“共富” | 门诊党支部开展爱眼护眼进校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好眼睛,让自己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为了预防学生近视,普及健康科学用眼知识,提高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11月24日下午,玉环市人民医院门诊党支部党员志愿者来到城关一中,为同学们开展“爱护眼睛,预防近视”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中,志愿者从近视的危害、近视的形成、近视的治疗和用眼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尽讲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对爱护眼睛、预防近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同学们也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注意用眼卫生,从而有效预防近视发生和减少近视的进一步发展。
-
2021-11
24
376开启“微创时代” 胸腔镜下根治肺癌
3个月前,王阿婆在体检中发现右下肺混合磨玻璃结节,风险较高,医生建议她来院做详细检查。思虑一番后,王阿婆找到了我院胸外科,这一查可不得了,结合临床检查,医生诊断是肺部浸润性腺癌,需要尽早手术治疗。王阿婆当即被收住入院,考虑到患者高龄且病情复杂,我院胸外科团队邀请温医专家会诊,最终决定采取创伤小、出血少、恢复更快的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手术已经成为胸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手术效果和传统开胸手术是一样的。”王阿婆的主刀医生、颈胸外科主任林苗解释,微创手术只用在胸壁打2-3个孔,就可以进行病灶切除,对心肺功能影响小,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手术危险性,更适合高龄患者。在充分术前准备下,我院胸外科团队成功开展胸腔镜下转移性肺癌切除术,完整切除肺部肿瘤。术后第一天,王阿婆便能下床活动,术后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目前,王阿婆已经康复出院,“一听说是肺癌,我们都很担心,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做好手术出院。”临走时,她和家人不由感叹。据了解,近3年来,我院已成功开展各类胸腔镜手术100余例,胸腔镜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自发性气胸、脓胸、早期食管癌,胸膜肿瘤切除及活检等。
-
2021-11
24
518儿科联合康复科开展家庭评估康复访视
为了让发育落后的孩子提高康复训练的质量,尽快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11月13日,儿科联合康复科前往坎门开展家庭访视,为李家两兄弟进行发育评估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7岁、4岁多的李家兄弟俩在今年3月份到我院儿科发育行为评估门诊就诊,经评估后两兄弟都存在语言发育落后,尤其是弟弟,语言发育比实际年龄迟缓12个月,经康复科进行发音及口肌训练后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明显的构音障碍。期间,儿科护士长江斐分别为李家兄弟从语言理解、表达及操作进行评估。康复科张琪琪医生为俩兄弟进行检查及训练指导。希望通过家庭评估康复访视,使家长成为直接的训练者,家庭成为天然的训练场所,让家庭康复训练从计划、实施到评估全过程实现规范化的运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家庭康复训练的质量。此次家庭评估康复访视得到家长们的肯定,表示会在家积极训练并定期来院康复随访。
-
2021-11
23
3773D打印“量身定制”人工关节 治疗更精准
今年53岁的马阿姨,从十几年前起就饱受类风湿关节炎之苦,先后接受了双侧髋关节置换术与翻修,术后行走自如。可最近,马阿姨又感觉到了髋部疼痛,走路也变得一瘸一拐,她赶紧来院就诊。经检查,马阿姨此前置入的髋臼假体松动,已经内陷进入了盆腔,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患者的假体松动且髋臼附近骨质缺损严重,普通的人工关节翻修无法得到最佳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关节外科主任陈文辉介绍。考虑到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我院关节外科团队特意邀请了温医大附一院专家会诊,商议后决定采用3D打印技术,为马阿姨定制个性化假体。术前,团队使用三维CT技术扫描采集了骨盆数据,确定了骨缺损的情况。借助3D打印技术,为马阿姨定制了“严丝合缝”的髋臼假体。与传统的人工关节相比,“量身定制”的3D打印关节尺寸更为精确,能使翻修手术更加精准安全,并缩短术后恢复期。日前,马阿姨顺利接受了右侧髋关节翻修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
2021-11
23
440为民办实事 | 泌尿外科开展“关爱男性健康,关注中老年前列腺”公益活动
“阿公,请问您小便好解吗?晚上起夜几次……”11月20日上午,我院泌尿外科陈孝敏副主任带领团队走进海山乡文化礼堂,开展“关爱老年男性健康海山行”义诊活动。义诊主要针对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男性患者,开展前列腺相关疾病咨询,前列腺肿瘤PSA免费检查,并对有异常结果的患者行前列腺B超免费检查,现场解读并制定进一步诊疗方案。同时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期间,共计为50余位中老年男性居民进行快速PSA筛查,完成了约20几位前列腺B超检查,针对居民前列腺问题一一解答。据了解,我院泌尿外科自2021年3月开展前列腺癌筛查工作,截止目前,共计筛查6000余例,发现470余例前列腺PSA异常病人,经过进一步穿刺等检查,有30余例确诊为前列腺癌。目前这些病人已经通过及时手术根治等,恢复情况良好。下阶段,玉环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将继续开展老年男性前列腺癌筛查工作,以提高玉环市广大中老年男性对前列腺疾病的全面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2021-11
23
446为民办实事|康复医学科开展家访活动
为积极推行院前、院中、院后康复“一体化”模式,将康复服务延伸至家庭,使出院患者的院后康复治疗和护理得到科学、专业、便捷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康复医学科志愿者们开展第四期家访活动。活动中,康复医学科志愿者一行三人走进患者家中,对环东和渔岙村两户居家患者开展家访工作。王红红医生对两名患者进行病情询问,体格检查和功能评估。通过评定,患者被诊断为肢体运动、平衡调节等功能障碍,医生调整患者用药情况,并建议其后续到医院行定期复查。陈丹医生就康复诊断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了相应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给出合理的康复建议,耐心指导患者,为其制定家庭康复治疗方案。志愿者们通过和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时了解患者居家康复需求、生活参与度等问题,对患者目前情况针对性的康复指导、规范康复锻炼动作,增强患者家庭康复治疗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2021-11
20
600牢记两个“120” 关键时刻能救命
你知道么?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1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3.3亿。在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让公众引起足够的警醒。为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普及急性心梗规范化救治流程,每年11月20日为“心梗救治日”号召大家,牢记“两个120”关键时刻能救命2021年11月20日是全国第八个“心梗救治日”,当天上午,我院胸痛中心阮宏标名医团队携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急诊科等多科专家,在玉环公园开展主题义诊宣传活动。“我冠心病好多年了,最近总觉得胸闷,是不是要调整药量?”“天气一冷,我就喘不上气,到底是哪块毛病……”活动中,前来咨询的群众有序排起来了长队。义诊团队耐心地为现场群众答疑解惑,时不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开展“多科会诊”,给出专业诊疗建议和健康指导。义诊现场,医务人员们为市民们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示范、免费量血压、测血糖、疾病知识宣教、心脏急救科普宣传,帮助大众牢记两个“120”,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和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我学会了,以后也能救人!”在示范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时,不少市民已经跃跃欲试,随后他们在医务人员接受了手把手的教导。活动寓教于乐,加深了广大市民对心梗相关知识、心肺复苏技能的理解,尽可能减少了急性心梗发病带来的危害。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脏肌肉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任何大小的心肌坏死,多数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大面积心肌梗死将诱发休克,抢救不及时将导致死亡。急性心梗的“高能”预警信号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出现疼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以上症状持续15分钟以上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要高度怀疑急性心梗。特别警惕!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千万不能有任何拖延犹豫,必须立即拨打120就医,因为可能已经发生急性心梗!1.胸痛为压迫性、紧缩性、烧灼感、刀割样或沉重感。2.无法解释的上腹痛或腹胀。3.放射至颈部、下颌、肩部、背部、左臂或双上臂疼痛。4.“烧心”,胸部不适伴恶心和 (或) 呕吐。5.伴持续性气短或呼吸困难。6.伴无力、眩晕、头晕或晕厥。7.伴大汗。为保障急性胸痛患者快速救治,我院积极创建胸痛中心并通过国家认证。胸痛中心团队在玉环市内率先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及急性心梗的急诊介入治疗,最短 D to W 时间 仅16分钟,最高年龄96岁。同时,加强胸痛知识宣教,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大众知晓率,让更多心梗患者得到及时救治。1120 代表着“2 个120”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胸痛是心梗发作的标志性症状,急性心梗发生后要立即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120分钟”急性心梗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得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玉环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专线电话87228120
-
2021-11
20
524为民办实事 | 支部联合开展“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11月18日下午,影像学科党支部联合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体检中心共赴海山乡大岙村,开展以“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在海山乡大岙村农村文化礼堂,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许晓燕为现场的老人们带来《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知识分享》的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解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治疗等知识,为老人们打开健康科普的大门。在活动现场,针灸推拿科主任郭崇秋还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颈肩酸痛症状,为老人们进行了免费推拿及问题解答。党员志愿者还开展义诊活动,耐心细致地为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提醒老人们平日生活里的注意事项,并送上了健康宣传资料和健康小礼包表示慰问关心,现场氛围热烈,获得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通过此次活动,党员志愿者们真正做到了为民办实事,达到了提高老人健康素养水平、增强老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意识的目的。
-
2021-11
19
607医护+社工 陪患者一起走慢病管理路
患上慢病不懂自我管理住院焦虑抑郁不想治医院太大走不来……这些“小事”不是病也需要认真对待解决当前,随着健康管理理念的普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人员的工作从治疗疾病延伸到维护健康我院引入的医务社工团队与医护“强强联合”陪患者一起走慢病管理路今年1月,我院正式与天宜社工团队签约,成功引入专业医务社工驻院,致力完善健康全流程管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医务社工是指社工在医疗机构中与医疗团队合作,运用社工专业知识与技术,服务医患和家属,协助他们处理与疾病、治疗、健康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提升医疗效果,促进民众健康。他们是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的朋友。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一员,他们有着其特定的角色任务与职责,在不同场景中,医务社工也发挥着其不同的角色功能。“医社”联合 慢病管理更有效“来,我们先做个热身小游戏,熟悉下组员们。”“大家对管理血糖有什么心得技巧,具体的管理计划是什么,可以互相交流下”……在定期开展的糖尿病管理小组活动中,医务社工王阿青正带领着组员,通过小讲课和小游戏等方式了解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一场活动通常包括热身、介绍小组目的内容、制定契约、列举自我管理知识、学习健身操这几个环节。” 王阿青说,这样浅显易懂的讲授方式深受欢迎,“爷爷奶奶的参与热情都特别高,治疗依从性也好了不少。”日常生活中,医务社工会不定期与小组成员交流,帮助做好慢病自我管理。当发现小组成员病情有变化的,他们及时告知家庭医生,有需要的联系专家团队会诊。据了解,为提高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以玉城街道内马村和外马村为示范点,组建了四支“慢病自我管理小组”。专家团队、家庭医生团队及社工团队协同合作,通过健康科普小组活动,教授慢病患者自我管理所需知识、技能,帮助慢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健康管理。除了线下活动,医务社工团队还联合了大麦屿分院,邀请总院各科专家开展了“我‘屿’学堂直播课”系列线上健康宣教讲座,以“互联网+健康”的形式,向居民传授各类健康相关知识。“定制服务” 成为心灵“摆渡人”不同于志愿者,医务社工受过专业培训,会运用专业方法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援等服务,是心灵的“摆渡人”。“我们会从患者的情绪心理、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需求层面,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专业工作,强化同伴教育和社会支持,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个体增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回归社会。”医务社工郑高炳介绍。19岁的小冯是医务社工目前正在跟踪管理的个案患者。由于长期保持渴了就喝汽水饮料,饿了就吃零食外卖的不良饮食习惯,他患上了糖尿病,1米8的个子,人有200多斤重。因为血糖控制不理想,小冯被要求住院治疗。一入院,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就发现,小冯不爱说话,对治疗也不配合,所以找到了社工团队帮忙。“您好,我是医院的医务社工,您现在感觉怎么样,我们方便聊一聊吗?”通过交流得知,小冯从小由奶奶抚养,随着年纪增长,他和父母隔阂越来越大,性子也越发孤僻。医务社工的到来打开了小冯的心扉,在他们的积极引导下,小冯从一开始的手机不离手,不愿与外界交流,变得愿意下床活动,配合医务人员治疗。“这是我送你的小礼物,希望出院后你能坚持打卡记录每天的运动饮食。”出院前,王阿青给小冯送上了自制的记录本,约定要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因为认知不足等原因,患者讳疾忌医,焦虑抑郁都很常见。”王阿青说,社工要做的就是成为患者和家属的倾诉对象,对他们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情绪心理问题进行合理干预,帮助解决困难,从而配合治疗。日常中,社工也会参与到医生查房,学习医学健康常识,发现有需求的患者,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援。据介绍,医务社工目前主要为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服务,下一步他们计划在产科病区开展社工支持服务,并最终在全院范围内实行。与此同时,医务社工们也会倾听医护心声,为他们开展减压心理团辅活动,让医务人员们学会运用有效心理调节方法,缓解繁重心理压力,增强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幸福感。医务社工与医疗团队的合作,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医疗服务细节中,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心理需求找到了出口,医患交流更加紧密,医院全程健康管理也得以完善。(以上患者为化名)
-
2021-11
19
575送医上门 | “护心”活动情暖家庭
11月17日上午,心血管内科主任阮宏标带领心内科胸痛团队为出院患者开展入户家访工作。今年90多岁的周阿公急性心肌梗塞,来院行介入支架手术,是我院实施该手术中年资最高的患者。因之前有中风,腿脚不方便,经过医护人员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周阿公的康复情况无异常,阮主任建议他适当走动,多晒太阳,按时服药,得到家属和周阿公的感谢。市民陈阿公因胸痛突然发作,被家属紧急送往我院行急诊PCI,(D-to-B) 64分钟,低于平时时间120分钟,是手术实施时间较短的一位患者,愈后良好。医生查看了患者日常所服用的口服药,询问其有无不适,通过测量血压血糖、心脏听诊、心电图等各项专科检查,重新制定服药方案,并将医嘱写在纸上供家属参照执行。医疗服务不仅是用高超的医疗技术解决病痛,更不可或缺的是人文关怀,心血管内科胸痛团队牢记“仁德 济世 精术 创新”的院训,积极开展入户家访服务项目,不仅让医疗零距离服务于患者,让玉环市人民医院的温度温暖到每一位有需求的患者。
-
2021-11
19
563学术交流促提升 施可庆副教授、李西主任来院指导
11月11日下午,我院分别邀请温医大附一院施可庆副教授、温医大附属康宁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李西主任来院开展学术沙龙与学科建设推进会。活动由我院常务副院长冯建武主持,副院长杨善浦、周朝阳出席。此次学术沙龙以医学研究的统计应用为主题,医院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等80余人参加。施可庆副教授现为浙江省危重病智能化救治及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智能化远程生命监测研究方向负责人,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转化医学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以科学研究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转化医学科研团队。会上,他从医学研究的流程、数据类型、变量分析、高阶统计分析等作了详实阐述,对如何进行临床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趣的案例展示与数据分析,点燃了我院在座医务人员的科研兴趣与热情,现场互动气氛热烈。施可庆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解答,帮助提升科研思维。 李西则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温州市儿童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温州市“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学科建设推进会上,李西主任从工作经历、科研立项、参与大会、发明专利、科研团队等作工作介绍。儿科、胃肠外科、普外科等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等学科成员参加会议,大家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的到来持续增强了我院学科团队的理论积累,稳步提升了医学科研素养。下一步,医院将围绕学科科研建设持续组织开展此类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发挥带动与引领作用,推动我院医师不断提高医疗科研水平和服务质量。
-
2021-11
18
532玉环市政协莅临我院视察
11月17日上午,玉环市政协召开九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会前,市政协主席林成辉一行莅临我院,现场参观公共卫生楼,了解重点提案“健全公共卫生与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办理情况。集团党委书记陈增瑞、院长董寅陪同。
-
2021-11
18
629慢阻肺免费筛查、疫苗接种,惠及近3000人!
我国慢阻肺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罹患率高达13.4%,每2分钟就有5人死于慢阻肺。在中国,慢阻肺已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2021年11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呼吸 无与伦比”。防治慢阻肺,总院分院上下联动,一体化管理;“组合拳”连环出击,重锤“沉默杀手”!这些惠民红利,你都享受到了吗?重拳一:大数据织网筛查 2300人发现高危116人“不查还不知道自己得病了,这个免费政策确实好!”日前,玉城街道玉潭村3位慢阻肺高危患者拿着免费检查单,组团来到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总院进行慢阻肺免费复筛,提前享受二次福利。63岁的卢大叔第一个接受检查,日常没有任何症状的他在社区免费初筛时发现阳性,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中度慢阻肺”。而另外组团而来的两位阿姨共同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其中一位还意外发现肺炎,现已住院紧急治疗。【大肺功能检查】【胸部CT检查】为让更多人了解慢阻肺的危害,树立早筛早诊早治的健康意识,自今年8月开始,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启动“慢阻肺免费筛查项目”。对集团辖区内东门、玉潭、垟青、西溪等8个社区总计2300人进行慢阻肺筛查。经总院呼吸科专家研判,最终116人初筛为高危人群,由总院接力二次筛查,进行免费胸部CT和大肺功能检查,进一步确诊。在世界慢阻肺日当天,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在东门社区文化大礼堂举行慢阻肺高危患者免费复筛项目启动仪式。集团院长董寅出席活动并讲话,为高危慢阻肺患者发放免费体检单。116位慢阻肺高危患者已根据所在社区集中预约检查,将于11月24日前全部完成二次筛查。针对确诊患者,总院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分院社区会列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管理。集团院长董寅介绍,慢阻肺免费筛查项目是集团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继免费疫苗后推出的又一“以健康为中心”的重大惠民利民政策,也是深入推进健康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成果。项目基于区域健康地图数据分析,聚焦慢阻肺疾病的早防早治,总院分院上下联动,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红利,又进一步推进“健康玉环”建设。重拳二:专家团义诊惠民 1小时查出8人阳性同时,为科普慢阻肺防治知识,玉环市人民医院在门诊大厅举行“健康呼吸 无与伦比”慢阻肺义诊宣教活动,呼吁共同关注慢阻肺,早发现早诊断,科学规范治疗。义诊现场分设义诊咨询区、健康宣教区以及免费体检区,活动在精彩的专题讲课中拉开序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金雪文以《慢阻肺患者稳定期的自我管理》为题,介绍慢阻肺患者的日常防护细节,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聆听。义诊咨询区,由温医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叶进燕及玉环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组成的义诊团队,为现场群众提供疾病咨询,耐心解答疑问,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提供专业合理的诊疗建议。健康宣教区内,医护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普及慢阻肺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提醒市民早防早治,及时挽救肺功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林霞还为需要药物吸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与指导。义诊还提供免费血糖血压测量及简易肺功能检测服务。义诊当天共有25位市民进行简易肺功能检测,短短1小时就筛查发现8位市民有轻重不等的肺功能减退,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此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坤伦还到东门社区为市民宣教慢阻肺防治知识。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但患者往往因为没有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导致病情延缓进展至晚期,出现肺功能的严重减退,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医生呼吁,肺功能的检测应得到重视,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才能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降低患者负担。重拳三:免费疫苗无限制 今年300多人已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2019年至2020年,台州市推出重大惠民政策,为60岁以上台州市民免费接种流感、肺炎疫苗。自2020年开始,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则实行不限年龄和区域政策,只要在集团内确诊、住院的患者,皆可享受免费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对慢阻肺住院患者,医院优先联系、优先安排疫苗接种。今年,已有300多人陆续接种,在高发期前套上保护罩。金雪文建议,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要提高自己的防病意识,增加自己对抗肺炎球菌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冬天来临时接种流感、肺炎的疫苗,能有效预防肺炎和感冒,就能很大程度上远离危险,安稳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