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进修3】中英医患关系对比之我见
2015-11-16 丨 713 丨
今年九月中旬,我院选派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文辉赴英国伦敦进修三个月。为了让大家借机扩大知识视野,开拓思维方式,我们陆续将陈医生的笔记摘录给大家。个人之见,如有偏颇,敬请谅解。
医患关系是一个热点话题,在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英国有没有医患矛盾和冲突?答案是肯定的,有,但处于相对和谐状态,上升为暴力的纠纷更是极少。英国医患关系的矛盾多数是因病人长期等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中国的医患关系为啥会这么紧张?我认为造成中英医患关系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医疗支付方式不同
中英两国的医疗制度不同,英国因为施行全民医疗免费制度,故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无需支付费用。俗话说不花钱的东西不嫌,因为无需考虑经济因素,只是根据病情实际需要来做治疗决定的,相对会更容易做出一个客观的判断。病患更容易接受医生的建议,不会有医生是不是有经济利益驱使的想法。且医生的报酬跟实际医疗费用没有关系,只跟职称和工作时间有关。我们的医保政策目前尚未能实行全民覆盖,且需支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患者花了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消费者,那么有消费者的想法也是自然的。且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医院会根据医生的实际业务收入来发放奖金,这就为过度治疗埋下根源,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第二,医疗可用资源不同
英国人口6200万,不包括私立医院,NHS旗下就有雇员170万。我国人口13亿多,2011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约861.6万。比例相差好几倍。意味着我们的医疗资源相对紧缺,我们需要承担更多的医疗行为,也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可能的隐患。英国看病实行预约制度,“预约”本身就是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一个医生半天只看10来个病人,每个病人都可以享受到完善的诊断和记录。病人在门诊都是单独房间一对一服务,医生不厌其烦地解答、检查患者。而我们基本上不会有这么充裕的时间去进行全面详细的问诊交流,基本上是来多少就要看多少,很多时候甚至存在打发病人的情况,沟通不畅是医患纠纷产生的一大原因。
第三,服务理念存在差异
个人感觉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方面,英国医护人员确实做得比我们好,英国模式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对病人的尊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不管是在门诊,病房还是手术室都能明显的感觉到这种气氛。不管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至少非常的职业化。而我们的患者投诉很大一部分是在服务态度上。当然,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医患的自身素养都是可能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素养并没有提高,甚至滑坡。人们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患者对医疗要求不切实际的高,也是原因之一。
第四,医疗技术水平
英国的医学生毕业后如果想称为专科医生,有严格的轮训计划,其中六年的高级专科培训是成为顾问医生的必经之路,保证了专科医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国内基层医院与省城大医院还存在较大差别,不同医院的医生水平会相差很大,技术水平差当然也是医疗隐患之一。另外,老外诸多的流程和指南可能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有力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