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人工窗口,全面启动自助挂号缴费

2016-02-25763
    原来病人在窗口排队挂号看病,至少要花15至20分钟,如今通过操作自助机,1分钟就能搞定。2月24日,我院关闭大部分挂号收费窗口,引导病人在自助机上挂号缴费,有效分流了挂号收费窗口的人群,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目标:
关闭人工窗口,全面启用自助机
 
    2月24日上午8点,笔者在门诊大厅看到,8个挂号收费窗口只有两个窗口在工作,每列队伍中排了二、三十人。一问才知,他们当中,都是没带身份证或市民卡的,只能在这里排队等候挂号。
    而门诊大厅13台自助机旁却被人群包围得水泄不通。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都使用自助服务,有的打印病历,有的挂号,有的缴费。
    工作人员介绍,只要凭市民卡或就诊卡与身份证,便可在自助机上实现人工窗口所有功能,即打印门诊病历、办理就诊卡、自助挂号、缴费、预约等功能。
    我院全年门急诊量超过90多万人次,病人就诊、检查、取药需多次往返付费,耗时耗力。为切实解决病人一次就诊、多次排队的问题,我院与玉环农村合作银行合作开发了自助机。笔者在现场看到,对识字的人来说,自助机就如银行的ATM机,各种功能屏幕上呈列得一目了然,可以触摸,每个步骤都有提示,容易操作。 
    陈先生带儿子来看病,听说可自助缴费,亲自体验了一回。就诊卡插入后,取出身份证放在感应区,点击“结算”,提示费用不足,充值人民币100元,点“结算”,机器马上吐出一张票,上面写有药品信息及取药窗口,前后不到1分钟。陈先生惊叹:“这么快就好了!  ”
 
措施:
银医合作,配备人员多引导 
 
    笔者发现,虽然挂号收费窗口关闭了,但在自助机旁指导的工作人员也不少,除了我院挂号收费处人员和银行的工作人员外,部分院领导和职能科人员都加入到宣传的队伍中来。
    据了解,为加强人群的引导,通过宣传,改变人们传统的就医观念,医院和银行分批安排人员,保证每天有6到12名工作人员在门诊大厅指导。
    门诊流程改造负责人、院办主任洪伟峰说,自助机全面启用后,排队人员转移到自助机操作,自助机和引导人员就明显不足了。
    真正的自助是不需要靠人的引导,而是通过信息技术优化、简化流程,让大多数人都能轻而易举地使用自助机。 
 
期待:
病人都说好,看病少排队 
 
    大部分人工窗口关闭后,自助机使用率较高,一直被重复使用。2月24日白天我院门诊量1900余人,在自助机上挂号缴费的超过一半,与前一天未关闭窗口相比,使用自助机操作增加了700多人。
在推行中也发现,许多年纪大的不习惯用自助机。工作人员介绍,其实大部分患者,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是不清楚,也不是不会用,而是不愿意去尝试。只要用过了,熟悉了,就会感到方便。老病人喜欢用,说特别方便。 
    像医疗自助机这种新生事物,难免会受到患者的质疑。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如何打消患者的顾虑,让大家能够信任,慢慢地开始接受。只要让更多患者了解到自助机的便捷,最后都会愿意使用的。 
    自助服务这一方式,是优化就诊流程的一部分。提倡自助服务,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就医模式,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助机的便捷可靠,才能切实解决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
 
编后:
改变就医模式   先从尝试做起
 
    两年前,去县图书馆借书,被告之可通过市民卡或身份证在机器上自助借还书,一用非常方便,之后再也不搭理人工窗口;再追溯几年前,去银行取钱或办理其他业务,老老实实地排队等候。如今足不出户,网银、支付宝全部搞定……其实,这些与目前医院推广的自助机,非常相似。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长,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随时随地满足患者需求,而且效率要高。自助机的推出,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只要在自助机上花上1分钟,就能搞定挂号和缴费所需的排队时间。
    如此神速,却仍有不少患者望而却步。我院推广自助机挂号收费已一年多,医院在完善自助机功能的同时,不断引导与宣传,但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近日提出关闭人工窗口。
    会与不会是个问题,但用与不用则是另外一个态度。第一次操作,总是会不习惯。但只要肯尝试,都会慢慢发生变化,甚至能从原来的不熟练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其实医院的工作人员说了,操作很方便,包管一学就会,用了会感到方便。 
    接受新生事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看病也是如此。变革时代,日新月异,难保一眨眼的功夫就进入了全智能时代。如果我们仅仅因为新生事物而不愿意尝试,那难免在生活中将寸步难行。 
    请从下一次起,去医院看病时,尝试一下自助服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