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输液后倒下 医院吹响“集结号”

2016-03-18769
   “多亏你们保住了他的命,我总算放心了。”3月13日,来自湖北的黄先生,经过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三天的抢救,终于成功脱险,这让家人感激不尽。
 
男子输液后病情急转直下
 
    3月11日上午,48岁的黄先生感冒、腰痛,在一诊所输液治疗后出现呼吸困难,紧急接入我院急诊科。
    当时患者神志清楚,血压、呼吸不稳定,表现为肺水肿,最早考虑是输液反应。出人预料的是,对症处理患者并无好转。
   “后来病人血压、心率、呼吸就像涨潮退潮一样,忽高忽低,无法控制,越来越棘手。”急诊科主任黄锡通赶到医院,指挥并积极开展抢救,紧急深静脉穿刺,持续监测有创血压、留置导尿等,争分夺秒进入抢救中。
    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高流量面罩吸氧不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不行!立即进行气管插管,采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勉强控制住了肺水肿,但血氧水平仍较低。
 
医务人员日夜坚守与死神赛跑
 
    当天夜里,正当大家都以为患者病情好转时,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心肺功能衰竭后进一步继发了肾功能衰竭。凌晨1点多,医生又为病人用上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各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再跟踪检查。”在外地开会的党委书记、ICU主任医师陈增瑞听说病人的情况,电话摇控指挥,次日会议结束就紧急赶回医院探望病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医生仔细排查,发现患者腹主动脉旁有一可疑肿块,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确诊为“嗜铬细胞瘤”。
    这并没有让黄锡通主任放松下来,他知道接下来将是一场更加艰巨的“恶战”,进行严密的生命指征检测和对症治疗。随即医院吹响“集结号”。这一晚,对急诊科护士长杨芳霞、ICU护士长胡春霞等多位医护人员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医务科科长周朝阳、ICU副主任郑孝敬等也参加到抢救中。
 
多方驰援病人终脱险
 
    黄锡通说介绍,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使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引起血压骤升,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危及生命。病情变化快,诊断困难,死亡率高。
   “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不敢有一丝的放松警惕,守候在患者床边,进行实时观察和严密监护,及时捕捉着和判断着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除了急诊科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外,ICU还派了六名护士陆续参与抢救。”急诊科护士长杨芳霞说。
    经过医务人员三天不眠不休的艰难守护,3月13日上午患者血压、心率、意识逐渐好转。由于患者必须手术治疗,当天由医生护士将患者安全送到上级医院。
 
    据了解,自3月1日急诊病区启用以来,已收治21位住院病人,其中EICU五名重症病人平安出院。
   “EICU和ICU医护人员日夜坚守,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终于将病人从死神的手中抢了回来。每一次看似‘偶然’成功的抢救的背后,是医务人员在急危重症紧急抢救方面团结协作、多方支援、敬业奉献的结果,其实看似‘偶然’成功,实则‘必然’。”党委书记陈增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