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彦天:设备维修的一颗 螺丝钉
2016-04-07 丨 910 丨
不同的人对待工作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因工作紧张而烦恼;有的人,因工作繁忙而焦躁;而有的人,却因工作充实而快乐。
我院设备科工程师屈彦天,就是一位在工作中享受快乐的人。从事医疗设备维护工作岗位12年,他就像一颗螺丝钉,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工作中忙碌着也快乐着。
随叫随到的“劳模”
3月25日凌晨2点多,ICU的一位病人正在做肾替代治疗,机器突然出现故障。得知这一情况后,屈彦天火速赶到ICU……经过2小时的排查,顺利解决问题,可屈彦天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像这样的抢修经历,对屈彦天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设备科是临床辅助科室,没有惊心动魄的工作场面,但救治生命却离不开它的支持。
我院设备科现有维修人员5人,担负全院医疗设备的管理、配置、更新和维护任务。随着我院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设备科承担的工作任务日渐繁重。科室除了要对全院设备每月、每季度固定检修、保养,每年还要完成大大小小约4000多次的设备维修任务,以保证全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上下班虽定时,但设备发生故障却无定律。屈彦天深知,随时出现的设备“险情”,不仅会影响救治工作,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屈彦天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哪里有需要,一个电话,便能随叫随到,加班加点从不计较。
ICU有呼吸机等大小近百台仪器。有时屈彦天一天要接ICU十几个电话,常常是刚离开ICU又因其它问题被叫回,每次接到电话都是爽快地回答:“好的,我就来!”因为打的多,ICU每位同志都把他的手机号码背的滚瓜烂熟。
ICU护士长胡春霞说:“屈彦天不善言辞,但做事实实在在。ICU的医疗设备多,不管什么时候叫他,他都是二话不说就赶到了医院,他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劳模’,兢兢业业,令人敬佩!”
而屈彦天对此不以为然。“科室同事都是这样,轮到谁都一样会尽力。工作虽忙,但能为大家解决困难,心里就很开心。”
朴实而低调的屈彦天,自有他的快乐之道。
手到病除的“及时雨”
3月28日早上一上班,屈彦天接到供应室的电话,说清洗池水流不畅,放下电话他立刻赶过去。只见他钻进暗柜里拔弄了一番,不久故障解除。工作人员又说清洗系统的控制面板也不灵,屈彦天拆下面板拿到办公室,查找到配件后,测电阻,焊接,十几分钟后面板修复。屈彦天说:“这类故障最简单,看得着,摸得着,最怕的就是看不见的故障。”
这边还没处理好,血透室又来电说有一台血透仪无法工作了。屈彦天赶到血透室,电路、管道等一一排查,半个多小时后他拿出了手机搜寻着什么。他说:“有些信息,通过网上搜索,能开阔自己的思路。现在的设备维护,面对的不再死机器,许多新型的医疗设备都是集成电路,界面多数是英文,遇到难题,专靠要自己着磨真的不够,有时电脑、网络能帮大忙。”
屈彦天还说,随着我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设备也在陆续使用,大家的工作任务重了,维修压力也大了。为不影响正常工作,大家都要利用闲暇时间努力钻研新设备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性能,为后期维修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一次,我院ICU呼吸机出现故障,接到抢修电话后,在家休息的屈彦天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修。当即他便联系售后工程师,可工程师因临时有事,需晚几天才能过来。面对这种情况,屈彦天针对设备提示的问题,仔细斟酌,精心钻研。他一边保持与工程师联系,一边翻阅相关技术资料,并利用网络寻求答案。经数小时努力后,屈彦天及时排除了故障,恢复了呼吸机的正常工作。
血透室护士长黄信晓说,临床医疗工作越来越离不开设备,而屈彦天就像设备运行的“及时雨”,他一来我们就踏实了。
哪里有故障,就到哪里解决。面对繁忙、琐碎的工作任务,屈彦天乐在其中。
勤俭持家的“能手”
在长期的设备维修工作中,屈彦天有一个理念,那就是“尽量花最少的钱干更多的事”。正是抱着这个理念,让他在忙碌的工作中又额外增加了一些“负担”。
我院血透室水处理理发生故障,经排查发现是电子阀坏了。屈彦天当即联系设备供应商要求维修,对方回应说维修费用大,而且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安排。
时间不等人!一大早30多位血透的病人就等着,如果因为水处理停机,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血透病人的规律治疗就被打乱了。
面对这种情况,屈彦天决定自主维修。凭借丰富的维修经验,经过分析和测试,他们最终发现是电子阀上的一个控制盒坏了。问题找到了,随即四处奔波,终于在市场上仅花了十几元块钱就购买到了配件,更换后机器立刻运转了起来。
像这样在维修中“不厌其烦”降低成本,已成为设备科约定俗成的做法。屈彦天说,在设备科,大到CT机、B超等大型医疗设备,小到微泵、监护仪等各类医疗仪器,只要出现故障,他们一方面积极联系供应商,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花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内自行解决。但这其中,却要付出更多的辛劳。有些需要维修的设备,年代久远配件淘汰特别不好找,就要反复分析查找故障,跑市场、上网淘,了解维修材料的性能,查看配件质量,货比三家,择优而取。
产科护士长李素琴也说:“自从屈彦天分管我们产科后,不管是工作还是节假日,有叫必到,从无怨言。设备陈旧不好修,他极有耐心着磨,为我们节约了不少开支。”
屈彦天经常算这样的账:“修一台机器也许每次只能节省几千元,但全院类似的故障机可能是成百上千,一年就能节约相当大的一笔资金。”这种“算计”,让他在维修中减少了成本,增加了忙碌,但也获得了成就感。
【编后语】也许,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口号:“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些都是典型的螺丝钉精神——奉献、坚忍、敬业、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螺丝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先进模范身上,也体现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却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小人物身上。屈彦天就是小人物中的一员,渺小如螺丝钉,但对于医院这台大机器来说效用却是不可或缺。岗位没有大小之分,同样肩负着一份重要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