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眼中的林翔坤:设备维修的“万能胶”
2016-04-13 丨 826 丨
清明小长假,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早已人山人海,检验科的门诊抽血大厅也被挤得水泄不通, 数以千计的标本量,考验着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仪器的负荷能力。这时,生化仪突然报警罢工了。
工作人员立刻联系到了设备科维修工程师林翔坤。这时他正准备趋着假期带着妻子和女儿出门走走。呼说这一情况,他撇下妻子女儿火速赶往医院。经过他的仔细排查,仪器修复重新正常工作,堆积的标本就能按时完成报告。不过,林翔坤的这个假期的大半就这么过去了……
类似的事件对林翔坤来说不是特例,而是家常便饭,但他总是能随叫随到。仪器故障不分时间,他也常常需要在半夜三更从家里往医院赶,修完后第二天接着上班。他总是说:“比起你们上夜班来说,我这算不了什么,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毕竟这事关重大。”
检验科的同事说,林翔坤就是“万能胶”。
先说说林翔坤的“万能”吧。同事常开玩笑地说:“林翔坤除了生娃不会,就没有什么是不能的。”
我院设备科负责全院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人员五人对分管科室实行“包干到户”。林翔坤负责的科室有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皮肤科、激光、理疗、康复及内一、内二、外一、外二等。这么多科室七七八八的仪器设备都归他管,光是检验科一个科室就有不下二十台仪器。平均每天接到的维修电话就有近10个,忙的时候当天接的维修工作要排到2、3天后。仪器设备出个故障,他基本都能手到擒来,轻松搞定。在我们赞叹他的专业维修能力的时候,不禁想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今年是林翔坤在设备科工作的第13个年头。说起当初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也有很多不懂,特别是仪器设备换新时。他采取的方式是多问多看——向同事、向仪器厂家的工程师。用他自己的话说,问来看来的就是自己的了。特别是当仪器故障,厂家的工程师来维修时,就是他最佳的学习机会。他就在一旁,看着他们如何维修,有不懂的地方就问,有不对的地方就大胆提出来,并思考自己遇到这种故障时该如何去排查。凭借着这样一股认真学习钻研的劲头,他的专业维修能力突飞猛进。
多年前的一次维修经历让他印象深刻。那是雅培生化仪刚进医院的时候,新安装的仪器不知什么原因,试剂针总是会偏位。厂家的工程师也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当天连夜就赶过来,但是无论怎么努力,故障都无法排除。第二天,时任浙江区的维修主管也到了,一开始也搞不清楚原因。林翔坤在旁边一边看他们维修调试,一边观察仪器思考,并提出了建议。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维修主管才突然想到了原因,并很快顺利地排除了故障。据说,那次维修整整花了36个小时。负责仪器维护的工程师,一次在做完工作收工临走的时候说,“你们的设备科林翔坤很厉害,大部分的问题都能搞定,甚至比我们有些工程师还牛。”
检验科主任章林华说:“只要翔坤在,我们就放心。他修仪器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所以他说好了就肯定搞定了。”
林翔坤的“万能”,不仅体现在仪器设备的故障排除上面,更在于他的节俭创新。
对于大部分的仪器设备来说,小小的原装零部件都是非常昂贵的,特别是一些易耗品,这笔开支就更大了。比如检验科生化仪的光源灯,平均一年要损耗4个,而每个原装光源灯就要1800元。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他解剖原厂的光源灯,查到灯的型号,再利用原厂灯座自己动手做,只要120元的成本,他做了近15个。以前的一台血凝仪,负压故障,而一个负压泵就要3.2万,他查看后外接了一个负压泵,仅仅花了2300元。精液分析仪软件太旧,新的打印机不支持,无法使用。至于检验科加样枪头磨损了给切掉一截,灭菌加热器坏了自己买卷加热丝绕一下,这一磨一绕就是几百元的损耗省下了,影像科的胸片遥控器坏了,当时还没有第三方厂家售卖,而原厂的需要6万元。他从胸片架上分出线来接在一个市场上购买的12路遥控器上,用了5年,成本仅400元。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当被问起这是如何做到时,他却说得很简单,就是多查资料,百度加淘宝。但这简单的背后,是让人深深佩服的钻研、节俭与创新精神。
“万能胶”除了“万能”,当然还有“胶”的成分。
林翔坤为人低调,但热情乐于助人。平时话不多,却总是笑呵呵的,从没见他急过或者与谁红过脸,做事从容不迫,效率极高。
检验科的试剂四十来斤重,藏桌子底下,换试剂时几大箱里外的换,他见我们女同胞拎得辛苦,给装上了推轮,不仅更换时方便轻松了,试剂摆放也整齐有序了,更换时不慎掉管掉盖的事也没了。检验科生化组组长李永臣说:“翔坤是个很热心、实在、敬业、专业的人。他对待工作的那股钻研劲和创新劲特别让人佩服,对待工作之外的那种真诚和热诚更是一种人格魅力!我由衷感谢他这么多年对科室和个人的帮助!”
科室里有电脑、线路、电器之类的需要安装整改,虽然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但只要求助与他,他都能立马完成,速度快,甚至有时比我们想得还周全,做得比我们预期的都要好。同事有家电或者手机损坏,也常常会求救与他,他都会不厌其烦一一帮我们修护……因为有呼必应,让大家觉得他就是自己科室的一员。林翔坤凭着强大的粘合力,总是能很好地融入每个科室,工作之余也是大家成了的好朋友。
在影像科的眼里,林翔坤就像金庸笔下的扫地僧,总是能在设备商都无法维修的时候一览狂澜。林翔坤,是广大普通医务人员的缩影。他不起眼,默默无闻,但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