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爱叫搀扶

2012-08-21982
 
    “每天早上,供应室与高压氧室之间的小路上,总会停下一辆电动三轮车,下来一位瘦小的女人,搀扶着一位行动不便男人,走进高压氧室。高压氧门口的台阶挺高的,我总怕他俩会摔了。特别是下雨天,女人显得很费力,我们是不是可以帮帮她……”8月21日上午一上班,供应室护士长吴苏玲来电说。
    “如果这儿没那么高的台阶就好了,是不是应该和总务部门报告下?”带着吴苏玲护士长的担心,笔者第一时间去了高压氧室,寻找她说的男人和女人。
    一说起一个女人每天搀扶一个男人做高压氧,高压氧的医护人员异口同声地:“是老余!”并顺手指向了老余。
    老余坐在轮椅上,耷着个脑袋,护士叫了他好几声,没反应,走近扯了一下他的衣服,说:“有人来看你了,认不认识啊?”
    老余这才反应过来,抬头,顺着护士所指的方向看了看,又摇了摇头。
    妻子早已为老余换好病员服,自己也更衣进来,手里还拿着两个蒜卷,明显早饭还没吃。要进氧舱了,妻子立马将老余扶进舱内,动作很干练。老余中风后双腿失去活动能力,妻子连扶带拖将他拉进了舱内。
    “老余是我们这儿的‘常客’。自我院高压氧启用的时候,他就在在这儿做高压氧。三年多了,每次都是妻子用‘宝马’(电动三轮车)把他拉到门口,再把他扶进来。”高压氧护士赵珉说。
    老余的“宝马”就放在高压氧侧门的台阶旁,离高压氧室不到十米。妻子将老余扶上台阶,才可以坐上轮椅。
    “老余是东门人,儿子在上大学,妻子在街上做点缝补生意,这么多年家里全靠妻子支撑,真不容易!”院感科的梁世芬科长也在高压氧做治疗,她认识老余的妻子,“我有衣服要缝补都找她。我觉得她太不容易了,可她总要少收我的钱,我尽量塞回给她。”
    “老余做了这多年高压氧,有效果吗?”我问。
    “时好时坏,看不出啥效果,高兴的时候老余还会唱上几句,大概有这样的老婆心里很幸福吧!” 赵珉说。    
    高压氧医生钱成勇说:“老余中风七、八年,被上级医院断言脑神经坏死,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一般神经坏死超过三年,高压氧的效果就不好。我们也曾建议,继续做高压氧的意义不大。但老余的妻子坚持要做,每月会来10~15天。” 
 
     妻子搀扶老余的背影,让人揪心。在这里,爱是一种搀扶,是让前行的脚步不再踉跄。当这对可怜的夫妇经过我们身旁,吴苏玲护士长在考虑,是否能对他们更人性化一些。在我看来,爱不但在妻子搀扶老余的臂弯里,还在医务人员真诚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