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推选】妙手仁心济病患
2014-05-27 丨 570 丨
【人物名片】周朝阳,1971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内科医学硕士,现为玉环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ICU主任。连续多年被评为玉环卫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玉环十佳医生”,2012年被评为“玉环县名医”。
从医25年,他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带领ICU团队拯救了8000多条病危的生命;手下“兵”不约而同地评价他是一个严谨的人,工作如治学般较真钻研;科室有重症病人,他一直在旁救治,废寝忘食……
面对每一个生命,周朝阳用妙手与良知守护。
从医如治学般钻研
5月25日上午,笔者走进玉环县人民医院ICU,周朝阳身着白大褂,正在与科内医生们讨论重病人的治疗情况,只见他一丝不苟,满头大汗。十几平方的医生办公室堆满资料书籍,放眼墙上叠加挂着十几面锦旗。
科内有五位重症感染病人,他带着其他医生边处理,边观察。讨论药物选择时,他让年轻医生拿出了药典。周朝阳说:“ICU的病人病情复杂,常常存在脏器功能不全,尤其是肝肾功能的损害,药物选择要非常慎重,不能有丝毫疏忽,心里没底时,就得翻书。”

不一会,又有两位年医生过来找他,说16床和11床病情不好处理。“老年人使用抗狂躁药,要特别注意心电图的变化,警惕Q-T间期延长引起心源性猝死。”周朝阳一边诊查病人情况,一边嘱咐身边的医生立刻为老人做一个心电图。果然,一查心电图出现异常。
周朝阳儒雅谦逊、性格随和,大多数时候是和风细雨、和蔼可亲的,但是在病人治疗护理方面,他要求很严格。“无论对待病人的治疗还是他自己,他要求高,做得很细致。”同事们这样评价周朝阳。
而周朝阳说,“危重病人一旦发生休克,抢救难度将会明显增加。这时候,病人就像是自己的一部分,他不好,就是自己不好。”
严谨出自责任,出自内心深层的爱护。虽然已是星期天上午10点多了,但是还有好几位约好的病人等待他去会诊。
每天与死神赛跑
送到ICU来的,都是危重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要求医生知识面非常广,处事果断利索,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要能经得起考验。
作为科主任,他为挽救这些垂危病人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是他的“家常便饭”,遇上特别危重的病人更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只要病人需要,他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每到节假日,只要不出差,他都是在病房度过的。很多病人痊愈出院后,会给ICU送来赞誉的锦旗。周朝阳说,这样的锦旗太多了,都收藏起来了,有两面锦旗是他根本没想到的。
一位心肌梗死患者,常因急性心功能不全住院,每次来ICU时都气若游丝了,医护人员一次次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最后一次,尽管他们竭尽全力抢救,仍没有挽留住患者的生命。但患者的家属却被ICU全体医护人员的执着感动。
还有一个是四川籍的周贤萍,她在玉环务工时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入院时,全身肌力、呼吸功能丧失。经过我们治疗一个月后有所好转。病人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我们还为她捐款。”虽然过去四年多,周朝阳记忆犹新。“想不到的是,今年她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来到玉环,亲自为我们送来了锦旗!”
1996年,周朝阳加入ICU,粗略算下来,他和他的团队从死神手里挽回了8000多条生命,ICU成为浙江省首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

常常面对生离死别
当天上午,玉环县人民医院ICU抢救大厅里躺着6位病人,五名护士正在照看。
比人更多是机器,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显示屏上那一条条曲折的线,一旦发生异样,就意味着一场关乎生死的抢救又开始了。
周朝阳说,每天面对性命悬于一线的危重病人,心里总是感到一股无形压力。病人无法沟通,医护人员心情总是很压抑,要更细致观察病情变化。
所有来ICU的重症患者,都是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情况经常容易失控,周朝阳很理解家属的心情。
“不管是什么样的病人,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都希望病人好起来。”周朝阳真诚地说,“但医疗技术毕竟有限,希望社会对医务人员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