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海岛上的“光明使者”
2015-04-30 丨 6068 丨
——记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院眼科主任王建君

蒙在眼上的纱布被轻轻揭开,85岁的老人林阿娇老人缓缓睁开双眼,一个劲儿地朝陪同检查的儿子说:“儿啊,看见了,我看见你了……”这一天,双目失明20多年的林老终于可以用眼睛看到儿子了,她不禁喜极而泣。
这一幕,在主刀医生、我院眼科主任王建君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情景,也一直激励着她26年如一日,始终以旺盛的工作热情忘我地工作,默默奉献着。从医26年,王建君刻苦钻研医学技术,让40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名声响彻海岛玉环;从医26年,她以待亲人、朋友之心对待患者,救治病人20多万人次,使无数眼病患者告别病痛。在玉环人眼里,她就是“光明使者”。
今天,王建君被浙江省工会授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称号。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王建君从事的就是这个“窗户维修工程师”的工作。忙碌、务实、谦和,是王建君留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尽心尽力,圆万千老人光明之梦
王建君,1989年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金华市的一家医院,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997年调入海岛玉环,一直担任我院眼科主任。
与其他地方比,玉环是个偏远的海岛县,去大医院不方便,因此眼病患者对县医院很依赖。26年来的行医生涯,给王建君留下了一串串难忘的故事。但她还说自己很平凡,没做什么大事。她的职业生涯诠释起来很简单,那就是虽然医生不是万能,但都要竭尽所能,把每一位患者治好。
玉环县楚门镇的林阿姨患有血液病晚期,近两年双眼视物模糊并逐渐加重。林阿姨说,虽然自己身患绝症,但还是很希望能通过手术提高视力,能看清楚家人,看清楚外面的世界。
为了圆林阿姨的这个梦,他的家人多方了解后,于2014年11月10日找到了王建君。经检查,林阿姨被诊断为“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双眼视力只有0.03。
王建君说,视力0.02就是医学上的“失明”。0.03,对患者来说,是光明和黑暗的分界。
“患者体质虚弱,还有高血压病史,手术风险大。但是,只有手术,才有希望,我应该试一试。”11月14日下午,林阿姨如愿做了手术。
后来老人特地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说:“我是一位身患绝症、身体虚弱的白内障患者,为了提高我有限的晚年生活质量,王主任冒了很大风险,给我做了白内障手术。王主任亲切的话语,真诚的关爱,给了我力量;她精湛的医术,让我见到了久违的光明……”
尽管难得体会到患者手术以后那种“拨云见日”般的喜悦,但是,王建君却享受到了为患者保住最后光明的幸福。她感慨地说,“当时家属几乎不抱希望,但病人很信任我,做手术的决心很大,我也被感染了。病人把生命交给了医生,我们就要尽心尽力,负责到底。”
精益求精,勇攀眼病诊疗高峰

眼科手术,是世界上最精细的外科手术。
千万不要小看眼睛这个小小的玻璃晶体,疾病就有上千种,而常见的主要有几十种。每一次手术对医生都是一次考验,“医”无止境,要想让患者恢复“光明”,医生要付出多倍的细心与责任。作为科主任,王建君以身作则,为全科同事树立榜样,在服务上丝毫不马虎,在医术上更是精益求精。
“眼科手术大部分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稍有差池,就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王主任的心理素质特别好,手感特稳。”同事评价她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单单一个“稳”字,没有多年的行医经验难以达到。来玉环后,王建君开展了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建我县首个眼视光学中心,并于2000年在玉环率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我院成为我市较早开展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医院。
在王建君眼里,眼底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浩瀚世界,治疗的关键不仅要守,更要攻。为此,王建君不屈不挠地向着技术创新攀登。2014年,王建君又成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微切口手术,将白内障手术切口从3毫米缩小到1.8毫米。她说:“切口越小,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就越高,病人复明的视觉质量也大大提高。”
有人曾问王主任,现在的医患纠纷很多,面对一些疑难病症和大手术,很多人可能会放弃,你不怕出事吗?
“我希望我们的手术刀,是用来去病痛的,而不是拿来切断与病人的感情。”王建君说。
任劳任怨,守卫海岛居民健康
玉环县的白内障复明工程每年都在王建君主持下完成。4000多位白内障患者因为她的精心治疗,从黑暗走向光明。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光明使者”。
因此,王建君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无论上班还是下班、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病人需要,她总会尽可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身边。整天紧张的工作,可她从未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王建君说,我们医生多忙些,病人的痛苦就会减少些。
按照医院安排,王建君出一次门诊最多可以挂30个号。但看到那些从海岛赶来的患者,王建君心里只想着赶快给他们治好,让他们早点回去。
一次,一位老大爷来找她,颤颤巍巍地展开手里捏着的一张小纸条,上边写着“王建君”3个字,那张纸条皱皱巴巴的,一看就是不知多少次被展开,又多少次被攥紧。王建君不禁愕然。
“那张纸条上寄托的是病人的全部希望。”于是,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他们看上病。就这样,王建君的门诊经常是连轴转。
来眼科就诊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眼底病变等病,饱受病痛折磨。每诊治一位病人,王建君总是以待亲人、朋友之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一位患视网膜病的老大妈来找王主任,老人就诊时面色凝重,两只眼睛湿漉漉的。王建君扶了扶大妈的肩,一边用棉签轻轻拭去老人眼角的浊泪,一边鼓励道:“大妈,不要害怕,人吃五谷杂粮,上了岁数,出点毛病也是常有的事。您老人家要放平心态,配合我的治疗就会取得好的效果,我看大妈您比我们一个个都勇敢。”大妈不禁会心一笑,顺利配合完成检查。
从相识到相知,王建君与患者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良好的口碑被患者口口相传,不少患者都是慕名而来。26年里,王建君救治的病人达20多万人次,千千万万的眼病患者因她的帮助而告别了病痛。
王建君还任浙江省中医眼科学会委员。多年来,她撰写《白内障患者术前视觉电生理检查临床分析》、《改良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疗效观察》、《角膜内皮炎27例临床分析》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她的课题“高频泪道浚通成形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复发性泪道阻塞疗效观察”列为玉环县科研立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建君连续18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玉环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十佳医生”、“领军人才”,被授予“玉环县名医”、“白求恩式大夫”。她连续18年参加高考体检和县征兵体检,每次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多次荣获省、县“征兵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