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一院印象: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2015-06-02677
    5月29日,作为新一届支部委员中的一员,有幸跟随院领导来到温医一院参观学习。整个参观过程,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怀着无比自豪的的心情参观了我们的“总部”。
 
名副其实的“智慧”医院
 
    上午9点40分许,我们是到了温医一院的门诊大厅,在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里,没有看到大医院那惯有的人潮涌动的排队挂号大军。2000多平米的大厅里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挂号窗口问询着,使得大厅显得非常的空旷,大厅靠墙的地方一字排开有几十台自动挂号机,让人感觉不到这是医院,而是银行VIP大厅或者机场候机厅。
    接待我们的徐卫副院长跟我们介绍:“我们通过流程再造和自助服务机服务,使整个医院的医疗服务、软件硬件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便民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他说这话的时候,带着满满的自信和自豪,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里是全国信息化最先进的医院!
    这让我们这帮人感到很兴奋。大家开始在自助挂号机上尝试起来。刷市民卡,存入现金,点击确定,滋滋啪啪,一张回执单和一张打印有你本人名字的就诊卡就出来了,整个过程不超过20秒!而且,只要你存够足够的钱,在医生看病的同时就可以将用药、做检查和化验的费用同时收取完毕,免去了患者二次排队交钱等候的漫长时间。
    在药房,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智能化的家伙——自动发药机。门诊药房的自动发药自动化程度很高,药师只要将病人的卡一刷,机器自动将医生开的药通过履带传送过来,药师经过二次核对后就可以送到病人手中了,整个过程也在二十秒以内。
    住院病人的发药相对复杂一些,因为住院病人的药需要按餐配好,这就需要将药物的包装去掉,然后分类,再分发重新包装。据说当时招标的时候,厂家表示自动发药机只能做到带包装分类。医院提出来必须做到拆开包装,分发药物后再重新包装这三步一气呵成,否则不要!厂家为了拿下这单生意,组织技术骨干奋战了几个月,居然研制出了符合要求的机器,一不小心还填补了国内同类机器的空白,成了全国首创。
    这真是一个市场倒逼技术提升的绝佳例子,相信这个厂家在尝到了这次技术创新的甜头后,以后的路应该会越走越宽。
 
实实在在的“便民”医院
 
    徐副院长在介绍如何方便病人的时候,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我们推出的许多措施,都是站在病人的角度想出来的。”
    他逐一给我们介绍了新院的服务流程。
    一是全面预约诊疗,有序看诊。医院的号源100%对外开放,通过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进行,既方便了病人,也让号贩子无空可钻。
    二是利用高度的信息化简化流程。比如拿药环节,信息系统能够根据处方的情况,自动安排就近药房领药。而且输液中心都设有药房,可以调配输液药品,患者凭就诊卡即可输液。
    三是全程医疗自助。门诊、急诊、通道、病房等众多区域随处可见多功能自助服务机,患者凭身份证在自助机上可完成办理就诊卡、补办病历、银行转账或现金预存、缴费、退款、化验单打印、查询等等功能。既免去了重复排队的烦恼,又让病人明白消费。
    四是一岗多能,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楼设有服务中心,集接待,咨询、预约、审批、病历复印、社保、财务等等功能于一体,病人免去了东奔西跑的痛苦。
    五是住院病人的多体位电动床,移动检查可以轻松推走,再也不用将病人搬来搬去那么麻烦了。
    这些都是从方便病人的角度出发,让病人得到了是实实在在的方便,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自然大幅提高。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温医一院强大的信息系统,竟然都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我开始有点不信。后来,通过徐院的介绍我才渐渐明白,事实的确如此。
    “只要能想到的‘方便’,信息系统就能办到。”而其中,不是信息人员埋头苦干就能完成的。临床科室提出需求,反复跟信息人员沟通,让信息人员真正明白临床的意图,从而研发出更加适应临床工作的信息软件。
     温医一院的信息研究团队有四十人之多,其中还不乏他们高薪从IT企业挖过来的精英。他们不但在软件开发上花了大力气,在后期的运用和推广上也是下了血本。
    全院员工都是信息化建设的“推销员”。这里还有个很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医院为了调动本院职工运用自动服务终端的积极性,推出了预存一百奖励一百的举措。这个举措一推出,立刻将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在医院职工都熟练使用智能服务终端以后,医院又推出推荐他人使用的也有奖励的办法,于是全院4000多名职工又都成了推销员,积极向身边的人推荐使用这个智能系统。
    就这样,这个系统就很快在老百姓中间推广开来,大家使用后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就自然抛弃了传统的挂号方式。
 
豪华温馨的“美丽”医院
 
    就如人第一印象是长相一样,我们对温医一院落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建筑群。
    新院占地500多亩,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并排的四座大楼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集门诊、病区、医技“三位一体”的有机体,按照目前国内医院的最高标准建设,建筑群恢弘大气,绿化面积近40%。
    在学习完党建工作经验后,我们在徐副院长的带领下来到他们职工食堂,并在那里享用了中餐。食材很普通,就是四菜一汤,味道也没什么特别。但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餐具,不锈钢的餐盘配以可以加热保温的送餐车,可以保证员工在11点到13点之间都能吃上热菜热饭。对于那些要赶着接班和因为工作原因拖班的医务人员,这样就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们完全不用考虑错过下班的饭点而吃不到热饭的问题。
    接着,徐副院长又带我们参观了休闲花园,职工海鲜生疏配送点等地方。这些对员工点点滴滴的人性化关怀的设施,都让我们羡慕不已。
 
改革,不试试怎么知道,万一成功了呢?
 
    目前,我院也在大力推进门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建设。学习的目的是吸收和借鉴,从而提高自己。
    一路走来,我们大家总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们和温医一院是一家人,我们现在是攀了个“土豪亲戚”。这个“土豪亲戚”有先进的信息系统资源,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好好利用这个“土豪亲戚”的资源,将它拿过来改造一下为我所用呢。
    改革的过程是痛苦的,所以肯定有人要说他们的不一定适合我们,但我要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万一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