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到医院当“医生”

2014-11-14590
    11月13日,我院“开放日”迎来了11位特殊的“医生”,他们走进医院,体验医务人员的工作实况,查找就诊各环存在的问题。
    他们是来自我县各界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行风评议监督员。这次实地体验了ICU、内科、影像科、检验科、门诊及急诊科。
 
当医生很辛苦
 
    上午8时,代表委员穿上特意准备的白大褂,走进了此前从未有机会进入的医院内部。
    他们首先去了ICU,零距离接触医务人员。
   “交个班要半个多小时,每位病人的病情都要逐一交接,工作很严谨、很负责。”在ICU,代表委员观摩了ICU晨间交班。医护人员细心让代表委员们啧啧称赞。
    在急诊科体验时,不断有患者前来就诊,但秩序井然,一切都在紧张有序中进行。一位儿科医生一晚看一百六、七十个急诊病人,让代表们深切感受医务人员的辛苦和奉献。
    “当医生很辛苦!”县人大代表柯寿景第一次深入医院,当了一回‘手术医生’后内心又有了不少感慨,“带上口罩、帽子,穿上隔离衣,不到半小时额头直冒汗。一个手术五、六个小时,医生背着20多斤的铅衣站着手术,这种负担与压力常人难感受。”
 
医疗服务日益改善
 
    “每天这么多人在做化验,检测中标本会不会被搞错甚至弄丢?”“一位病人抽血检查要等待多长时间?”带着这些疑问,代表委员们走进了检验科,亲身体验到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的全过程。
    “抽血等候区较以前亮堂了,不拥挤了。”“这些血标本,都是按条形码自动扫描检测的。”“全自动化,不用人工操作,很先进。”从抽血室操作台、到大型生化分析仪到自助取报告系统,参观的代表委员们一个个看得很仔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在影像科参观过程中,放射科医生详细解释影像读片的过程,大家一同观看了北京301医院网络远程为我院读片的视频。
     “一张X片后面是一个团队在看,最后做出诊断,我感到放心了不少。”县行风协会秘书长庄德华坦言,自己曾对医院的读片水平有过疑虑。
    “我当过病人,也当过病人家属,今天又当了一回‘医生’,切身感到医院的服务逐年在提升。”县党代表郑敏霞说,“信息化的手段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以前候诊靠站着排队,现在坐着等,还有电子叫号,叫到名字才起身,病人候诊更舒适。”
 
技术水平急需提升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代表们就医院发展建设畅所欲言,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许多病区走廊加床多,住院环境欠佳。医院急需建楼扩充床位,保障老百姓住院有病房。”柯寿景建议。
    我县正推行分级诊疗,县政协委员钟振美对此很关心,他说:“国家倡导‘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但老百姓对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需求迫切,喜欢拥入大医院。所以,县医院要加强人才建设,医生看病要更认真。”
    “等了好几小时看专家号,结果看了几分钟就结束了,给病人感受是医生不仔细。”针对就诊时间少的问题,许多代表委员都提出,医院要多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对年轻医生的培训,切实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院在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推出了多项举措,通过定期举办“医院开放日”,医生与患者角色互换的“体验式”活动,让社会对医院多一份理解。同时,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