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连续坐车20小时 突发“肺栓塞”险丧命
2015-03-04 丨 601 丨
3月3日上午,48岁的张大姐走出ICU病房。她见人就说:“多亏了医生在场,要不这条命就没了。”
张大姐面色红润,谈笑自如。很难想象,一周前她突发“肺栓塞” 经历了生死攸关的惊心一幕。好在医生及时赶到,医院竭力抢救,张大姐与死神擦肩而过。
返城务工,患上肺栓塞
张大姐今年48岁,安徽人,在玉环务工八年,平素身体健康。大年初八休完春节假期,她从安徽坐汽车高高兴兴回玉环上班。因路程长,路上又堵车,原本13小时的路程走了20个小时。
2月27日中午,张大姐总算安全到达玉环。然而,让人预想不到的是,她一下车就晕倒了,旁人立即拔打了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张大姐心跳呼吸停止,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
6分钟后张大姐恢复了心跳,但仍昏迷不醒。很快张大姐被送入玉环县人民医院,医生紧急给张大姐做了胸部CT检查,发现她患的是肺栓塞。医生立即为她进行溶栓治疗……不多久,各项生命体征开始恢复。第二天,张大姐逐渐清醒。
“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长时间坐车(久坐)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县人民医院ICU副主任郑孝敬说,“患者长时间坐车,身体不活动,血流变慢,特别是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差,容易在深静脉形成血栓。到站后人突然站立,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进入肺部血管时就形成了肺栓塞。”
长途旅行,为何易出现肺栓塞
久坐不动,最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跑到肺部,就形成“肺栓塞”。
郑孝敬解释说,静脉血流动是靠肌肉挤压形成的,在长途旅行时,身体长时间不活动,处于一种姿势,使血流缓慢,特别是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差,所以在深静脉就形成了血栓。当人突然站立时,血栓便脱落。由于肺的血管较细,当它到达肺动脉的血管时就会发生堵塞,从而阻碍肺泡的换气功能,引起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憋气、胸痛、咳嗽、咳血、恐惧感以及晕厥等症状,严重的会猝死。
另外,手术、骨折后卧床的病人、作过导管手术的病人也会发生此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肿瘤、下肢血管病变、肥胖及妊娠妇女是此病的高危人群。
郑孝敬还说,近年来,急性肺栓塞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还有年轻化趋势。对张大姐来说,她是不幸的,但万幸的是她发现病情后,及时送到了医院,才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预防肺栓塞,多饮水常活动
郑孝敬介绍,现在很多人都会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而不站起来运动。还有一些长时间坐飞机、汽车或者火车的人,尤其是时间超过4小时的人,都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
急性肺栓塞属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极低,稍有延误,病人随时可能死亡。其症状通常有腿肿、胸闷、气促,有的人还会咳血、晕厥,还有很多人没有明显的症状,不容易确诊。长途旅行时,容易发生这种病,严重的会突然死亡。
随着羊年春节逐渐远去,不少人重返工作岗位,开始进入新一年繁忙的工作中。郑医生建议,久坐的人每隔一两个小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四肢,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长途旅行时,还要注意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也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