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学进展

2015-08-12289061
  引言:揭示疾病的本质,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就必须研究和认识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条件。针对病因而采取的防治方法是最积极有效的方法。这是我们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是引发疾病的两个重要原因,致病因素是外因,也就是祖国医学所说的邪气。人体抗病能力是内因,也就是祖国医学所说的正气。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而,现代医学体系仍是以著名的结构性原则为前提,主要是按器官与组织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和生理功能把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如:神经、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免疫、生殖、造血、运动等系统。人们习惯于按个各系统来研究人的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疾病的概念也必然是在以结构为主的各系统上,如: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诊断、治疗多着眼于各系统和器官上,医疗机构的设置也是按器官、系统分为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这种思路和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使现代医学得到迅猛发展,使人类对许多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便于患者就医,但也存在着不足,尤其是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的今天,它容易使医生的思路局限,由于学科之间的交流较少,造成我们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和诊治能力减弱,有许多疾病甚至是常见病长期处在原因不清、机理不明的状态。脊柱相关疾病理论的出现,在病因学方面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它打破了以往的分科界限,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许多常见病及疑难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治规律。
  一、概念
  脊柱相关疾病广义的概念是指:由于脊柱及周围软组织力学失衡引起的疾病。它不仅涉及大家所熟悉的颈、肩、腰、腿痛,如:落枕、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腰扭伤、腰肌劳损、脊柱骨质增生等,还涉及循环、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50多种病证,如:头痛、头晕、耳鸣、椎动脉供血不足、头昏、视力障碍、咽部异物感、脑震荡后遗症、血压波动、心律失常、胸闷气短、胸背痛、哮喘、“心绞痛”、类冠心病、左侧腹痛、右侧腹痛、胃痛、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结肠功能紊乱(腹痛、腹泻、便秘)、一侧上肢或下肢凉、痛经、月经失调……等。狭义的脊柱相关疾病主要指后者。
  二、发展史
  脊柱相关疾病是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病因学方面的重大进展,虽然它从正式命名到现在仅仅21年,但由于它揭示了许多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病因和发病规律,而且临床治疗效果好,实用性强,大部分治疗方法属于自然疗法或绿色疗法范畴,患者容易接受。所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这个学科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实践基础,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是对许多常见病发病规律的一种新的认识。起初是源于临床实践,许多临床医生,在治疗脊柱疾病时,偶然治好了许多似乎与脊柱无关的内脏疾病,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只是用现代科学手段系统研究的人较少。祖国传统医学中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及四肢的许多俞穴与内脏器官有着功能上的联系,并在临床上采用捏脊和点穴、针灸等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胃病、痛经等,均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传统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对此已有系统论述,由于是经验的总结,比较抽象,很久以来,并没有引起现代医学界的重视。
  现代医学自1927年、1929年、1958年,先后有国外的学者报道了颈性心绞痛的文章,他们在采用手法治疗颈椎病时,意外的发现,病人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966年国外的一位医生,通过一系列心电图检查、运动试验、血液酶学测定和血管扩张药的应用,证实颈性心前区疼痛确实存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脊柱应力异常的整体作用,只考虑到颈椎增生刺激椎旁交感神经结的因素,并没有引起重视。自70年代,我国少数学者开始系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84年召开了首届全国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1991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许多常见病和疑难病的发病与脊柱应力异常有关。 
  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学界,对该领域已非常重视,他们在基础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研究发现:很多内脏慢性疾病的病因,与脊柱应力异常有关,并提出和呼吁,再也不能不重视占人体体重60%的肌肉和骨头的应力异常对健康的影响。诊治疾病不能只考虑内脏。矫正脊柱治疗和保健,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比较普及。我国现代医学界虽然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人不多,但开展的较早,多是临床方面的研究,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的医学院校为数不多。但非常可喜的是:现代医学研究及实践的结果:脊柱不同节段应力异常对内脏的影响,与我国传统医学经络理论中的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分布有许多是不谋而合(如:心俞、肺俞、胆俞、胃俞、肾俞…),这并非偶然。我国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和门派众多,有千百年的历史,有坚实的临床实践基础和经验。这也是中医经络理论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机理
  研究提示:脊柱相关疾病是由于脊柱及周围软组织应力异常而引起,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引发疾病的:⑴、刺激或压迫了附近的植物神经(神经根、交通支),从而影响所支配脏器的功能(增强或减弱);⑵、刺激或压迫附近血管,引起该血管供血区缺血症状;⑶、刺激或压迫脊柱附近的脊神经及感受器,反射性影响了内脏功能。通过以上三个途径对所支配器官功能的影响,可以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即由功能性疾病发展到器质性疾病。脊柱及周围软组织应力异常,刺激或压迫附近的植物神经、血管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非手术疗法疗效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非手术疗法疗效比较脊神经而引起疾病是如何被证实的呢?临床实践:尤其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理论,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足太阳膀胱经及四肢的俞穴可治疗许多内脏疾病。西方许多国家在很早也有同样证实,针对脊柱的治疗,可以治疗许多内脏疾病,并积累了许多经验。以下规律的总结不是偶然的。
 
脊柱相关疾病表:

神经节段

刺激或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病证

第1颈椎

脑供血不足、头晕、嗜睡、摇头、头痛、健忘、倦怠

第2颈椎

头痛、头昏、耳鸣、眼框痛、视物模糊、斜视、鼻塞、失眠、心动过速

第3颈椎

眩晕头昏、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视力障碍、失听、吞咽不适、房颤

第4颈椎

落枕、呃逆、咽喉痛、恶心、弱视、全手麻木

第5颈椎

胸痛、心动过缓、喘哮、血压波动、发声嘶哑、呃逆、口臭

第6颈椎

咳喘、咽喉痛、血压波动、扁桃体肿大

第7颈椎

咽喉痛、哮喘、气短胸闷、甲状腺病、雷诺氏证

第1胸椎

气短、咳喘、早搏、房颤

第2胸椎

气短胸闷、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

第3胸椎

肺、支气管症状、感冒

第4胸椎

胸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肝胆病

第5胸椎

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肝胆病、低血压、贫血

第6胸椎

消化不良、胃炎、胃痛、灼热、胃痉挛、

第7胸椎

消化不良、胃溃疡、胃下垂、口臭、糖尿病

第8胸椎

肝胆病、糖尿病、免疫力差

第9胸椎

肾亏、过敏证、手脚冷、倦怠、浮肿、小便白浊、尿不畅、隆闭

第10胸椎

肾亏、性功能改变、过敏

第11胸椎

肾亏、皮肤病

第12胸椎

不孕症、风湿症、下腹痛凉、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第1腰椎

便秘、结肠炎、腹泻、下腹痛凉

第2腰椎

便秘、下腹痛凉、阑尾炎、静脉曲张、子宫卵巢病

第3腰椎

月经不调、膀胱子宫病、膝内侧痛无力

第4腰椎

尿量改变、

第5腰椎

下肢血液循环不良

    
  脊柱应力异常引起脊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疼痛、麻木、运动障碍,通过现代医学的查体和辅助检查,很容易得到客观依据而被认识和接受,同样是脊柱应力异常引起的内脏神经损伤导致的内脏功能障碍,虽然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它的存在,却由于缺乏更客观的检查手段和量化指标,所以不易被人所认识。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北环路69号

电话:0578-2299912

信箱:2427332664@qq.com

传真:0578-2299913

  • 微信服务号

  • 二医那些事儿

  • 支付宝服务窗

Copyright © 2011-2024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13029871号-1 技术支持:华顶网络